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保持白建站始38年的安全记录:创造东芝雷达在国内安全运行长达24年的历史记录:一年内自食其力‘钻’出90余万元的效益记录……”成就这段数字的是一个现平均年龄仅28岁、“80后”占68.8%、共16人的年轻集体——担负着2套雷达、3套自动化及相关附属设备的保障任务的大连空管站技术保障部雷达导航站雷达导航室。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空管雷达是ATM(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监视空中飞行情况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是确保飞行安全、实现雷达管制和提高空域容量的基础。随着雷达技术的进步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空管雷达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射频大功率晶体管器件的成熟与商品化,空管雷达进入了全固态时代,国际上出现大量全固态、可无人值守的空管雷达。全固态空管雷达大量采用集成化、微电子化的设备,从而在系统可靠性、稳定性、自动化和商品化水平上有很大提高,使空管雷达发展到一个更为实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南京空管中心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在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环境氛围和机制实现上全力予以保证。通过不断地探询课题、摸索研究、集体攻关,接连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3月由华东管理局科教处关英儒处长主持的《语音雷达信号数字记录仪》鉴定会在南京空管中心举行,该记录仪由技术保障部雷达导航室攻关研发,  相似文献   

4.
引言雷达作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言而喻。但由于雷达往往建设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位置独立,因此经常受到雷电的光顾,造成雷达故障停机。内蒙古空管分局蛮汉山  相似文献   

5.
近日,贵阳空管中心航务管理部9名管制人员到技术保障部航管雷达终端室、导航维修监控室、森林公园雷达站进行参观学习,听取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工作原理和维护规程的介绍,在台场上现场体验技术保障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感受。3月份以来,贵阳空管中心还先后组织10名未持管制执照的机关工作人员和8名技术人员进行模拟机体验,参加人员在管制教员的辅导下,  相似文献   

6.
Eurocontrol已经开始实施集中化的二次监视雷达(SSR)代码任务和管理系统(CCAMS)项目,这是一个旨在克服用于空管雷达服务的SSR代码的短缺问题的泛欧洲解决方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雷达管制的实施,实现雷达管制区段内雷达信号双重覆盖或多重覆盖,最终实现全国无缝隙覆盖,民航总局现正大力投资和建设空管雷达设施。按照中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飞行校验规则》规定,所有新建雷达设施在启用之前必须进行飞行校验。飞行校验是验证雷达设备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是对雷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电集团38所)研制的3821近程空管一次雷达(以下简称3821雷达),作为国产空管Ⅳ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7年9月在长春龙嘉机场雷达站投入试用以来,连续运行时间已超过两年半。  相似文献   

9.
Telephonics雷达显示终端系统是美国Telephonics公司研发、生产的,目前已经在国内20多个民航机场的空管部门安装、使用,成为主用的雷达显示系统。该系统是近年来引入国内空管比较成功的系统,各地的反响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引言随着空管事业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管制方式从程序管制变化成雷达管制以及RVSM的实施,空中交通管制对通信雷达导航监视设备的倚重越显突出,设备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新技术、新设备在民航  相似文献   

11.
伴随卫星在空间站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建造大型空间站是新世纪各主要空间大国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在技术上却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新问题等待人们去研究、去解决,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空间站伴随卫星技术问题。纵观近30年来空间站技术发展的历史,只有前苏联和美国两个国家先后发射了礼炮系列空间?..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了空间站及其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及特点,指出开展空间站智能自主控制研究是系统任务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的必然要求,已经迫在眉睫。然后介绍了一种新的智能控制方法——即基于全系数特征模型描述的智能控制方法,这是实现空间站智能自主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最后提出空间站智能自主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3.
In today's fiscally constrained environment, it can be expected that systems designed for one space program will increasingly be used to support other programs. The example of the U.S. 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 (EMU), designed for use with the Space Shuttle, and now part of the baseline for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program, illustrates the adaption process. Certifying the Shuttle's EMU for use aboard ISS requires addressing three fundamental issues: Identifying new ISS requirements to be imposed on the EMU. Extending Shuttle's EMU on-orbit service interval to meet ISS's longer missions. Certifying Shuttle's EMU to meet new environments unique to ISS. Upon completion of the certification process, Shuttle's EMU will meet all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ing both the Shuttle and ISS progra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cesses for addressing these issues and progress to date in achieving resolution.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and scope of the Habitability Research Group within the Space Human Factors Office at the NASA/Ames Research Center is described. Both near-term and long-term research objectives in the space human factors program pertaining to the U.S. manned Space Station are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habitability and its relevancy to the U.S. space program is defined within a historical context. The relationship of habitability research to the optim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operational determinants of productivity is discussed. Ongoing habitability research efforts pertaining to living and working on the Space Station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5.
国际空间站信息系统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支持在轨系统和有效载荷的操作 ,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空间站信息系统为处理器、工作站、大容量存储单元以及设备接口提供了一个高速、宽带网络。这种结构的关键点是 :1开放式的并且是非专用的 ,避免传统设计方法的浪费。 2结构化和标准化 ,支持组装、增长性和技术性插入。 3采用标准的与用户隔离的硬件和软件接口组成 ,使用户避免了系统的复杂性 ,并且简化了集成 ,缩短了设计周期 ,压缩了研制和维护费用。文中对国际空间站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初期设计、接口和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做了概要性叙述  相似文献   

16.
17.
宗河 《中国航天》2006,(12):35-38
美国东部夏令时9月9日11时14分55秒(北京时间23时14分55秒),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顺利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航天飞机首次执行国际空间站建造任务,任务代号STS-115。此次飞行是亚特兰蒂斯号的第27次飞行以及航天飞机的第116次飞行和第19次执行国际空间站任务。完成任务后,亚特兰蒂斯号于关东部夏令时21日6时21分平安返回地面,圆满结束了此次太空之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我国现有液体上面级的可重复使用太空补给方案,可用于空间站补给运送货物及废弃品转运清理。分析了空间站补给运送的任务模式及工作流程。在总结应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上面级的可重复使用空间站补给的发展路线。最后,对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空间站的变结构鲁棒稳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间站的参数不确定性和环境干扰,提出将变结构控制技术应用于空间站姿态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所得闭环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较强的鲁棒性,能够有效地克服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外界干扰的影响,同时控制器结构简单、工程易实现。  相似文献   

20.
空间站大型机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空间站大型机构的基本类型。综述了盘绕式太阳帆版展开机构、周边式对接机构、转位机构,以及大型机械臂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关键技术、适用范围和典型应用性能。讨论了空间环境机构的共性技术及主要发展趋势,可为我国空间站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