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飞航导弹事业进入了不惑之年。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飞航导弹型号的研制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引进仿制,70年代自行设计,80年代创新,到90年代全面发展,经历了创业、发展和创新三个历史阶段。几代航天三院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把一个主要从事火箭发动机、空气动力研究试验的型号保障院发展成为一个集研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西南郊,屹立着中国最大的飞航式导弹研究生产基地──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即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多年来,三院党委一班人讲政治、讲团结、讲大局,议大事、管大事、抓大事,形成了强有力的政治核心。他们注重抓型号研制生产能力的增长,注重抓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注重抓职工群众工作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实践中扎扎实实做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飞航导弹事业的持续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4.
改革开放20年来,航天三院人团结奋进,负重拼搏,在拓展飞航导弹事业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创造出了一组组令人信服的数字。创建于1961年的航天三院,是我国研究、设计、试制和批生产飞航式导弹的科研生产基地。建院37年来,经历了创业、起步发展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先后研制成功了多个系列、10余种性能  相似文献   

5.
王建民 《中国航天》1999,(10):24-26
改革开放20年来,航天三院人团结奋进,负重拼搏,在拓展飞航导弹事业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创造出了一组组令人信服的数字。创建于1961年的航天三院,是我国研究、设计、试制和批生产飞航式导弹的科研生产基地。建院37年来,经历了创业、起步发展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先后研制成功了多个系列、10余种性能良好的飞航导弹,不仅结束了我国有海无防、有舰无弹的历史,而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的20年,是我院创新发展的新时期,也是我院成就最大、业绩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从1978年以来,我…  相似文献   

6.
9月1日,为我国飞航导弹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迎来了建院40周年院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题词:“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完善飞航导弹体系”,表示祝贺。成立于1961年9月1日的航天第三研究院,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组建的。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了飞航导弹的研究、设计和生产。他们用了比世界先进国家少一半的时间研制出中国第一代飞航导弹,装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9月 1日,为我国飞航导弹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迎来了建院 40周年院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题词:“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完善飞航导弹体系”,表示祝贺。   成立于 1961年 9月 1日的航天第三研究院,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组建的。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了飞航导弹的研究、设计和生产。他们用了比世界先进国家少一半的时间研制出中国第一代飞航导弹,装备了人民军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们又把飞航导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蔚为…  相似文献   

8.
《航天》2011,(10):5-5
在中国飞航事业创立50周年之际,8月16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发布了《中国航天三院院史》和《中国飞航50年文集》。同时,三院还召开座谈会,邀请与飞航事业相关的老领导、老专家及兄弟单位代表,共话50年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发展,三院已由单一型号发展到多型号并举,新型号选用了大量新材料,旧材料手册已远远不能满足科研生产的需要。另外,旧材料手册中大部分材料标准已作废或降级,部分材料生产厂家倒闭。因此,在院标准化处的组织下,成立了部分材料专家为顾问的《飞航导弹材料手册》(包括非金属材料手册和电线电缆手册)编制组。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对需要进入材料手册的各类材料进行了筛选、汇总;根据院合格供方目录确定了材料的生产厂家,通过向各厂家发送函件、购买相应资料汇编等形式,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根据使用情况,对各类材料进行了合理的剪裁…  相似文献   

10.
《航天》2009,(8):6-7
中国航天三院是目前我国集科研、试验、生产、服务于一体的飞航产品研究院。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120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4项,一等奖8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等荣誉。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45周年纪念日,回顾历史走过的漫长岁月,我们怀念缔造和关怀中国航天事业建设发展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我们敬仰创造“两弹一星”辉煌成就的老一代航天事业奠基人,我们为是中国航天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我们为能服务于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而欣慰。历史的长河记录着中国航天走过的曲折道路,新的世纪又在书写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崭新的一页。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自1999年7月组建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克服困难,顽强…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续写航天新篇章1999年11月20日.当中国航天人写下飞天梦想的第一笔——放飞神舟一号飞船的时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才短短4个多月时间。2009年7月.当年轻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迎来10岁生日的时候.已经用一次次成功续写了辉煌.在太卒中竖立起了两座新的丰碑。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4,(3):3-4
作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三大主业之一的导弹武器系统,2003年在多型号并举、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用新的理念、新的管理和新的措施,圆满完成了高新工程型号飞行试验,战术武器飞行试验全部成功。这些成绩展现了国家实力和科技实力。也拉近了集团公司向国际一流目标迈进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1日,在全国人民欢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83周年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迎来了正式挂牌成立5周年的纪念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全方位的跨越式发展。过去的5年,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团结拼搏、不断进取的5年,是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5年,也是铸造辉煌、实现快速发展的5年。  相似文献   

15.
回顾国家航天局成立以来的10年,中国空间技术成就斐然。最令中国航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等不同用途的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近地轨道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达到5000千克,能够满足国内不同用户的需求。迄今为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实施了70次发射,已经将27颗外国卫星成功地送入预定轨道。自1996年以来已经连续28次发射成功。中国之所以跻身于世界空间大国之列,是因为中国已经自行研制并发射了…  相似文献   

16.
四十年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空间交会对接问世至今,已经有40年历史,在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约300多次。文章首先从技术发展角度分析研究40年来交会对接过去和现在的技术水平、空间活动典型事例;其次讨论在轨服务技术和分析常用7种交会对接敏感器的总体性能,并作相互比较;最后讨论未来交会对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正>On April 24,1970,China successfully launched its first man-made satellite,DFH-1. It was a milestone in China's space history,making China the 5th country capable of independently developing, launching and operating satellites following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the United States,France and Japan. Since then China's satellites have been launched into space one after another and benefit mankind due to their advantages. Over the past 40 years,China has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4,(7):8-8
1.1999年7月1日,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成立,国务院总理朱基出席成立大会,夏国洪任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2001年9月6日,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1999年10月1日,科工集团公司6个导弹方队参加国庆5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  相似文献   

20.
<正>Then President Richard Nixon from the US visited China on February 21,1972 and the moment that Richard Nixon shook hands with China's then Premier Zhou Enlai was watched throughout the world via US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Not long after that,the Premier Zhou Enlai gave the instruction thatChina would develop its own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