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Terminal滑模的小行星探测器着陆连续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弱引力场不规则小行星探测器安全下降与着陆,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微分(PD,Proportional plus Derivative)及非奇异Terminal滑模的连续控制方法.在着陆点坐标系下推导了探测器的动力学方程,设计了开环燃料次最优多项式标称轨迹制导方法.针对下降和着陆两个不同阶段提出了PD和非奇异Terminal滑模变结构连续控制方法.将PD控制的易操作性与非奇异Terminal滑模控制收敛速度快、调整时间短有效结合,保证了探测器安全着陆.仿真结果表明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航天运输费用 ,德国戴姆勒 -奔驰公司 (DASA)正在与俄罗斯合作进行一项新的再入技术研究 ,称之为可充气再入和下降技术 (IRDT) ,其最终目的是使各种航天系统具备再入能力。另外 ,可使上面级乃至卫星都可重复使用 ,从而实现高效费比的航天运输 ,而且能够使用在对那些有大气层的星球探测计划上 ,如火星着陆等。第 1次试验进行一种轻型俄罗斯保护材料和“弗雷加特”(Fregat)助推器返回地球大气层试验 ,内容是用来返回一个 1 .8t的上面级和一个欧洲的小型有效载荷 (遥感器 )以及做其他试验 ,在着陆时不是使用降落伞 ,而是使用充有气…  相似文献   

3.
基于μ综合方法的运输机纵向自动着陆控制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运输机的自动着陆问题,分析了运输机自动着陆的过程与特点,采用结构奇异值μ综合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设计了运输机的二级自动着陆控制律,实现对理想下滑线精确跟踪;并对系统的鲁棒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存在飞机模型不确定性,测量噪声和外界阵风干扰的情况下,所设计的自动着陆控制律满足运输机的自动着陆要求.  相似文献   

4.
1背景实施火星探测,美国、俄罗斯为主要核心国,他们共发射了26个火星探测器。从美国的6个(2个着陆装置)和俄罗斯的6个(2个着陆装置)火星探测器已获得了大量的探测数据。探测任务主要是从火星运行轨道进行科学性测定和通过着陆装置进行表土分析、生命探测。尤其是1976年着陆在火星上的海盗一l和2探测器,它们对火星进行了生命探测,但未能确认火星有生命存在。今后世界各国的火星探测计划侧重考虑降低成本:通过从轨道探测器向多种类型/分辨率提高型探测器过渡,进行火星表面及大气测量;通过穿透器进行火星地下的科学探测及水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宗河 《国际太空》2008,(6):33-36
在经历了6.8×108km航行之后,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5月25日19:53,美国凤凰号(Phoenix)火星探测器在火星北极成功着陆,着陆地点设在纬度同地球格陵兰或阿拉斯加洲北部相当的广阔浅谷.成功着陆后,质量350kg的凤凰号在原地等候了15min,等着陆时掀起的尘埃落定后,展开了太阳电池翼,并于2h后传回第1批图片,其中1张显示探测器1条"腿"站立在火星表面,另1张显示太阳电池翼已经展开,以及几张火星北极表面的清晰图片.5月27日,传回了它记录的第1份火星天气报告.  相似文献   

6.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火星表面软着陆,进入舱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GNC系统)负责在火星进入下降着陆过程实施进入舱的姿态与轨道控制,确保进入舱安全着陆火星表面.介绍了执行天问一号火星EDL任务的GNC系统飞行阶段划分、系统组成、方案架构,以及针对火星EDL任务的特色设计,最后介绍了GNC系统在轨飞行结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变构型多操纵面可重复使用飞行器(RLV)的进场着陆问题,提出了一种进场着陆轨迹设计方法.将进场着陆轨迹分为深下滑着陆轨迹和拉平着陆轨迹;考虑了气动舵面可操纵偏转限制及深下滑拟平衡约束条件,对深下滑着陆轨迹进行了优化设计;考虑了RLV气动舵面调节余量和构型变化过程,以起落架放下时间、拉平法向过载及接地状态为约束,基于RLV动力学方程,采用轨迹推演的方法对拉平着陆轨迹进行了优化设计.深下滑着陆轨迹和拉平着陆轨迹组成完整的进场着陆轨迹,所设计的着陆轨迹综合考虑了多种约束条件,提高了着陆过程平稳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月球着陆器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实体造型、有限元分析与多体动力学分析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月球着陆器着陆动力学模型,分别在地球重力环境和月球重力环境(1/6地球重力环境)下,对某典型着陆工况下的着陆动力学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着陆器着陆的缓冲性能分析结果,包括主支柱最大缓冲行程、左右辅助支柱最大缓冲行程、最大质心加速度响应;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着陆器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仿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为今后的着陆器缓冲试验提供了动力学模型和仿真分析方法.从能量角度对月球着陆器的着陆过程进行分析,弥补了缓冲试验难以进行能量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7月15日,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IKI)所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尚未研发出可承受木星高强度辐射环境的电子器件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IKI决定暂时放弃木星着陆探测计划,并将2025年后的探测重点放在金星相关问题的研究,俄罗斯将通过与NASA成立联合工作组的方式,商讨  相似文献   

10.
1 项目背景 "火星生物学"是ESA寻找现在或过去生命痕迹的火星探测项目,也是"曙光"(Aurora)计划的旗舰级项目.它不仅将探测火星环境,还将验证ESA未来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所需的新型技术.该项目共包括两次火星探测任务,都将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实施,其中"火星生物学-2016"包括1个轨道器和1个"进入、下降和着陆演示模块"(EDM);2018年发射的任务简称为"火星生物学-2018",包括1辆火星车和1个火星表面平台.  相似文献   

11.
<正>2023年,国外共发射7次深空探测任务,包括3次月球探测、1次木星系探测、1次科学观测、1次太阳探测和1次小行星探测任务。美国发射“赛琪”(Psyche)小行星探测器;欧洲发射“欧几里得”(Euclid)空间望远镜和“木星冰卫星探索者”(JUICE);俄罗斯发射近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月球探测任务——月船-25(Luna-25),但着陆失败;印度成功发射月船-3(Chandrayaan-3)和阿迪蒂亚-L1(Aditya-L1)太阳探测器;日本成功发射“小型月球探测着陆器”(SLIM)。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2003,(10):47-47
1.着陆舱到达火星2.着陆舱着陆在火星表面3.到达火星基地4.备份系统及火星车5.火星基地6.火星基地前哨站7.离开火星8.与地球返回系统对接美国航宇局未来火星计划  相似文献   

13.
正1引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包括进入舱和祝融号火星车)组成,通过一次任务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1]。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进入火星环绕轨道,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区,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4.
小行星着陆装置实现着陆器在小行星表面的着陆,其动力学及着陆性能研究对着陆装置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腿式小型着陆装置,在对其结构特点及着陆策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二维着陆动力学模型,模型对着陆及翻转阶段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其计算结果与仿真验证较为接近且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在最大允许倾角为30°的着陆面上,采用仿真分析方法对着陆装置在不同着陆速度及偏航角下的着陆性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着陆装置具有良好的着陆性能.  相似文献   

15.
<正>一、总体设计1.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系统集成与一体化设计2.控制系统方案设计3.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变结构控制、最优控制等)4.系统建模、系统辨识和状态估计二、制导、导航与控制1.自主导航与组合导航技术2.姿态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3.姿态测量和姿态确定技术4.挠性结构动力学和控制5.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6.交会对接与返回再入技术7.深空探测与着陆技术8.编队飞行与星座控制技术9.拦截器制导与控制技术10.机器人动力  相似文献   

16.
"隼鸟"(Hayabusa)探测器[见图1,以前被称为缪斯-C(MUSES-C)],于2003年5月9日,从日本九州的鹿儿岛航天中心由一枚固体燃料M-5型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它探访"糸川"(Itokawa)小行星的漫漫征程."隼鸟"质量为485.9kg(包括燃料),采用三轴控制方式,配备了氙离子发动机,用了2年零4个月的时间飞到"糸川"小行星的轨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希望它成为世界上第1个"往返"型小行星探测器.按照原计划,这项耗资1亿美元的任务是追踪"糸川"小行星,采集其上的岩石样本,并于2007年6月着陆于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完成它长达4年的旅程.  相似文献   

17.
基于视觉的无人作战飞机自主着陆导航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基于视觉的无人作战飞机自主着陆组合导航方案.基于视觉的自主着陆 组合导航系统,可以根据视觉、惯导、高度表等传感器系统的特点,融合各机载传感器的测 量信息,在不依赖外部导航信息的情况下,得到无人作战飞机(UCAV)相对于跑道的着陆导 航信息.由于视觉信息在导航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对计算机视觉算法及其实时性进行了讨论 .对如何将视觉信息与惯导、高度表信息融合,构造多速率扩展Kalman滤波器进行了阐述. 通过自主开发的"UCAV自主着陆实时仿真验证平台"对该方案进行仿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12月11日,日本i太空公司(ispace)的首次商业月球着陆任务——“白兔-重启-任务1”(HAKUTO-R-M1,简称白兔-R-M1)搭乘猎鹰-9 (Falcon-9)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预计将于2023年4月在月球着陆。白兔-R是ispace公司研制的商业月球着陆器,以将用户的有效载荷交付至月球表面为主要目的,此次任务的用户包括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MBRSC)、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商业公司等。白兔-R-M1是全球首次以商业目的为核心的月球探测任务,正式拉开了商业月球探测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探测器安全着陆是行星探测的关键环节,而目前着陆成功率偏低,进行安全着陆风险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工程需求.为此,首先分析探测器结构与着陆方式,梳理行星表面影响安全着陆的主要因素,明确着陆安全判据,然后基于蒙特卡罗思想,模拟行星表面地貌和探测器着陆方式,给出了探测器在盲降下安全着陆概率估计的仿真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探测器尺寸和着陆区域面积,对探测器安全着陆概率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探测器的尺寸对安全着陆概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4,(3):I0001-I0001
<正>一、总体设计1.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系统集成与一体化设计2.控制系统方案设计3.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变结构控制、最优控制等)4.系统建模、系统辨识和状态估计二、制导、导航与控制1.自主导航与组合导航技术2.姿态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3.姿态测量和姿态确定技术4.挠性结构动力学和控制5.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6.交会对接与返回再入技术7.深空探测与着陆技术8.编队飞行与星座控制技术9.拦截器制导与控制技术10.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技术11.天基信息系统和空间安全12.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物理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