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基X射线掠入射式成像望远镜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太阳X射线成像观测在空间天气预报中的地位和作用,叙述了掠入射式X射线聚焦成像的基本原理,简要介绍了在轨成功运行的天体X射线成像望远镜和太阳X射线成像望远镜的基本设计和技术指标,并介绍了国内正开发研制的专门服务于空间天气预报的太阳X射线成像望远镜基本设计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美航宇局(NASA)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第35次任务飞行时搭载天体望远镜“ASTRO”,以实施轨道观测。ASTRO与卫星型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不同,它是一个从航天飞机货物舱进行天体观测的望远镜设施。它主要在紫外线和X射线照射不到的地面区域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6月15日,我国"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在众所期盼中奔向太空。这一举世瞩目、自主创新的重大科学工程的实施,不仅填补了我国空间X射线空间望远镜研制的空白,为中国航天的技术进步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使我国首次具有自主获取高能天体原始观测数据的能力,实现了在高能天体物理  相似文献   

4.
X射线望远镜简介 X射线在光谱的紫外线以外,波长10纳米到0.01纳米,具有很高的辐射能量。只有温度不超过100万℃的天体才辐射X射线。超新星遗迹、脉冲星和黑洞周围的气体,以及星系中的星团周围的气体,温度高达1亿℃,是强大的X射线源。类星体中心及其喷流也辐射X射线.太阳和类似太阳的其它恒星,只在其大气层中辐射微弱的X射线。它们构成X射线宇宙,需要用X射线望远镜进行探测。  相似文献   

5.
HXMT的空间环境本底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是一颗宽波段X射线(1~250 keV)天文卫星,其核心载荷高能X射线望远镜(HE)工作于硬X射线能区(20~250 keV),致力于实现硬X射线的高灵敏度巡天观测,描绘硬X射线天图,并对特殊天体作高灵敏度定点观测.为了获得高灵敏度,必须有效地抑制本底.本底主要是由轨道环境中的粒子(γ射线、质子、电子、中子)与探测器相互作用产生的.本文结合大量的描述近地空间本底的文献和最新的实测数据,整理出一套自洽的近地空间本底粒子的数据和公式,便于应用.并通过Geant 4软件模拟计算给出了HXMT的本底及本底随时间和轨道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透视宇宙的眼睛——“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方军 《国际太空》2009,(12):13-18
中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简称HXMT)天文卫星将是国际上已知计划中唯一一台既可以实现宽波段、高灵敏度X射线巡天成像,又能够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短时标光变和宽波段能谱的空间X射线天文观测设备。作为我国第1颗天文卫星,HXMT已被明确列入国家《“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和《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HXMT上天后,不仅将使我国的高能天体物理观测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可为提升我国在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能力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观天巨眼系列前十三篇中,我们介绍了光学望远镜,它们只能用来观测天体发出的可见光。其实,天体还发出许多种我们人类的眼睛看不见的光线。如射电波(实际上就是无线电波,天文学上将其称作射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古代和近代的天文学家不知道这些不可见光线的存在,他们只能在可见光范围内观测宇宙、研究天体。近一二百年来,人们才陆陆续续发现这些看不见的光线,并且陆陆续续研制出许多观测这些天体辐射的特殊的望远镜,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8.
在观天巨眼系列前十三篇中,我们介绍了光学望远镜,它们只能用来观测天体发出的可见光.其实,天体还发出许多种我们人类的眼睛看不见的光线.如射电波(实际上就是无线电波,天文学上将其称作射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古代和近代的天文学家不知道这些不可见光线的存在,他们只能在可见光范围内观测宇宙、研究天体.近一二百年来,人们才陆陆续续发现这些看不见的光线,并且陆陆续续研制出许多观测这些天体辐射的特殊的望远镜,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9.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5):639-639
正作为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和天宫二号伽马暴偏振探测两个重要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主要通过天文观测和理论计算来研究中子星、黑洞、星系、星系团以及宇宙演化,同时还在论证中国下一代X射线太空望远镜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上的天文观测项目。1992年张双南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他利用医学成像专业软件处理天体  相似文献   

10.
正斯皮策太空望远镜作为NASA的四大空间望远镜之一,于2003年8月25日发射升空,以观测天体红外波段的方式研究充满无限未知的宇宙,是人类送入太空的最大的红外望远镜。2020年1月30日,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正式"退役"。它在太空中工作的16年间,拍摄了大量惊为天人的图像,揭示了红外宇宙的美丽景象。斯皮策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天体物理学家莱曼·斯皮策。他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把望远镜放入太空以消除地球大气层遮蔽效应的建议,曾直接造就了"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张威 《太空探索》2002,(12):22-23
莫斯科时间10月17日8时41分(北京时间同日12时41分),新一代高能望远镜“积分”(Integral)搭乘俄“质子K”火箭,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顺利升空。约92分钟后,火箭将望远镜送入预定轨道。“积分”是欧空局有史以来最灵敏的伽玛射线望远镜,总重约两吨。“积分”能够在太空中捕捉伽俐玛射线、X射线,观测黑洞、射电脉冲星等高能天体。它获得的图像、遥感信息可被传至地面站,供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6月15日,中国首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在酒泉成功发射,将对银河系进行高灵敏度、高频次的宽波段X射线巡天监测。"慧眼"入轨后将先进行为期5天的整体功能测试,然后开展为期140天的仪器性能测试、在轨标定观测和试观测,计划于2017年11月进入常规科学观测阶段。"慧眼"呈立方体构型,设计寿命4年,装载高能、中能、低能X射线望远镜和空间环境监测器  相似文献   

13.
X射线望远镜简介 X射线在光谱的紫外线以外,波长10纳米到0.01纳米,具有很高的辐射能量.只有温度不超过100万℃的天体才辐射X射线.  相似文献   

14.
γ射线是比X射线波长更短、频率更高、能量更强的一种电磁辐射。γ射线的波长小于0.002纳米,覆盖了比X射线宽得多的范围。γ射线光子的能量在10000电子伏特到1万亿电子伏特之间。它的穿透力极强,金属、玻璃、木材等等都能穿透,但是却不能穿透地球大气层。因此对天体的γ射线辐射的观测,只能依赖于  相似文献   

15.
人类自从进入空间时代以来,天文学家就梦想把望远镜送到太空中去观察宇宙,因为浓密的大气层是天文学家观测研究宇宙天体的一大障碍。有一位科学家描绘得很形象,他说:“在地面上观测恒星是很费劲的,就像从湖底去看飞鸟一样困难。”地球大气对天文观测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大气对光有衍射效应,一个点光源经过大气以后会变成一个衍射斑,比如用地面望远镜不可能把一对近距双星分辨清楚,这就是大气衍射效应造成的,这大大降低了地面望远镜的  相似文献   

16.
<正>7月13日,俄罗斯和德国联合研制的光谱-RG(Spektr-RG)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这部X射线望远镜将飞向日地L2轨道开展为期6年半的天文观测,是俄罗斯空间望远镜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苏联/俄罗斯拥有强大的航天实力,载人航天领域的成就格外出色,而他们在空间天文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宇宙探索     
γ射线望远镜简介γ射线在光谱的X射线之外,波长小于0.01纳米,最短波长没有极限,已探测到的最短波长为10亿亿分之一纳米。γ射线具有极高的能量,没有任何一颗恒星和星际气体的温度高到能发射γ射线。只有高速旋转的黑洞、脉冲星和类星体辐射γ射线,高速运行的宇宙射线撞击星际气体的原子时也辐射γ射线,中子星、黑洞碰撞时则可发生γ射线爆发。它们构成γ射线宇宙,需要用γ射线望远镜进行探测。γ射线能穿透宇宙中的物质而跨越数十亿光年的空间,但却不能穿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不过γ射线撞击大气层的气体原子时会发出闪光、因而在地面上…  相似文献   

18.
张懿珺 《国际太空》2023,(10):42-47
<正>面对近地天体撞击地球这种关乎全人类命运的共同威胁,近地天体观测与提前预警是开展近地天体防御、保护地球家园的前提,然而,目前近地天体观测面临观测网络无法覆盖全天区、天体编目率低的现实困境。国际合作在解决近地天体观测的现实困境中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其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地基望远镜与天基观测系统的互补,另一方面为天体防御手段的选择提供了空间。开展近地天体观测国际合作有两种具体路径,其一为通过国际合作构建地基-天基联合观测系统,其二为建立近地天体观测数据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9.
X射线是1895年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他也因这一伟大的发现于1901年荣获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X射线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即它的穿透力极强,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有亲身体验,医院里甚至把拍X光片也叫照透视。然而,X光却不能穿透地球大气层。天体发出的X射线辐射因为被地球大气严重吸收而几乎完全不能到达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于1993年2月12日用第7枚M-3SⅡ火箭发射第15号科学卫星(ASTRO-D)。 ASTRO-D是继1979年发射的“鹄”、1g83年发射的“天魔”、1987年发射的“银河”之后的第4颗X天文卫星,是一个在能量很宽范围内同时进行X射线天体摄像和分光的高性能X射线天文台。在ASTRO-D上搭载了4架能量从0.5keV到10keV范围很宽,其有效面积很大的复合薄板型的X射线反射望远镜。焦距为3.5m,角分辨率是从点辐射源进入X射线量一半的图像经过直径约3角分。这些X射线望远镜是由美航宇局哥达德空间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