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2016年12月15日,欧空局宣布: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投入初始运行,至此联合国确定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部投入运行,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多系统共存格局初步形成,全球卫星导航服务进入了新纪元。从1998年11月欧空局启动伽利略系统开始,欧洲人用18年的时间完成了伽利略系统初始运行能力建设,共发射卫星20颗,耗资数十亿欧元。伽利略系统投入初始运行使欧洲具有了完全自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8月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介绍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有关情况,并发布了服务接口控制文件。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2011,(11):2
格林尼治时间10月21日上午10点30分,俄罗斯"联盟"运载火箭搭载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批两颗卫星,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不仅是俄罗斯"联盟"火箭首次在法国领地发射升空,也是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伽利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7月,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突然发生了严重的故障,连续170个小时不能工作,这对于一个雄心勃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来说,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声望上都是沉重的打击。幸好除了伽利略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卫星入轨后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该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英文缩写为BDS)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  相似文献   

6.
4月20日17点06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二颗卫星成功定点于预定轨道。4月1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二颗卫星。该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经过4次远地点变轨和4个批次定点捕获,该卫星于4月20日成功定点。从今年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组网高峰期。预计201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前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26年的努力,2020年6月23日,我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升空,6月30日成功定点于地球静止轨道(GEO),终于使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在太空落成。它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与授时(PNT)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解读:从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双星首次发射,至今不到3年时间,我国成功发射30颗北斗三号组网星和2颗北  相似文献   

9.
<正>截至2012年底,我国成功发射了16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完成,具备了覆盖亚太地区的区域服务能力。201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17~第20颗共4颗新一代全球覆盖的"北斗"导航卫星,全面验证了卫星的关键技术,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初战告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18颗、19颗和20颗"北斗"导航卫星分别于7月25日和9月30日成功发射入轨。此后,研制团队紧张有序地开展了各项在轨测试,按计划完成了所有工作项目,全面验证了关键技术,导航信号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8月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谢军,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林宝军,北斗三号工程运控系统总师陈金平介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密集组网年,预计将进行10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将18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的同时,北斗应用也获得飞速发展。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广泛应用到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资源调查、地震监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12.
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第12、1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  相似文献   

13.
耳东 《太空探索》2006,(2):F0005-F0005
北京时间2005年12月28日13点19分,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的首颗试验卫星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乘俄罗斯的联盟-FG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参与的这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进入部署阶段。根据欧洲空间局计划,这颗名为“GIOVE-A”的试验卫星在升空至距地面2.3万千米  相似文献   

14.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导航系统应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之一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根据目前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状况和"北斗"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我国"北斗"的发展应用建议,以期对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推广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密集组网年,预计将进行10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将18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的同时,北斗应用也迎获得飞速发展。北斗系统在哪些领域开展了应用?哪些突出的应用让你的生活受益?本文归纳了2017年以来北斗应用的最新进展,带你感受北斗应用之花在各领域五彩缤纷的绽放。  相似文献   

16.
<正>2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通过官网发布消息说,联合国外空司与该办公室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合作第一批项目完成初选,共有18个项目建议书通过初选审查。下一步,项目申请团队将在中方技术支持下,开展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联合国外空司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  相似文献   

17.
<正>1引言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由美国国防部历经20年,耗资超过300亿美元建立而成,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GPS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美国重要的国家资产,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且在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效益显著。为规范GPS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和运行维护,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第54届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中国国家航天局组团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会议。来自中国国家航天局、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及中国驻维也纳代表团的代表共计29人参会。中国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余琦任代表团团长。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11,(7):30-33
在中国快马加鞭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同时,俄罗斯也在加紧建设和完善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并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和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向民用推广。请看GLONASS系统总设计师描绘的未来导航生活。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1月5-9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七届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及18个国际组织的240多名代表出席.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了本届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刘延东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列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国家创新发展战略.20多年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坚持分步发展、建用并举,突破了芯片、模块、电子地图等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产品,促进了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了中国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成果.中国自2007年加入ICG以来,积极支持和参与委员会的各项行动计划,现已建设了交流中心并举行了一系列推广活动,为深化卫星导航国际合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