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懿 《太空探索》2010,(4):60-61
火星探测的重点转移到了三个环绕火星的探测器身上:美国航宇局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火星奥德赛"以及欧洲空间局的"火星快车".  相似文献   

2.
在2011年10月18日于北京举行的月球与火星探测科技高层论坛上,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授布兰德里·乔立夫对美国航宇局(NASA)未来十年行星探测计划作出详细介绍。乔立夫曾参与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登陆车与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3.
最先进的人造火星卫星 经过近7个月的飞行,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大的人造火星卫星--"火星勘测轨道器"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3月10日进入火星轨道.开始于2002年的这次飞行任务耗资7.2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正>火星全球勘测者号:重启火星探测随着冷战的结束,美苏两国对火星探测的热情也急剧下降,"海盗"任务之后的十几年里都没有新的探测器飞向火星。1996年11月7日,美国的火星全球勘测者号探测器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火星表面地形、组成、重力、大气和磁场等数据,这些数据用于研究火星表面地质构造、物质分布、内部性质、磁场变化及天气气候等。1997年  相似文献   

5.
8月12日,美国新型火星探测飞船——“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于美国东部时间7时43分(北京时间19时43分)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美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说,这艘飞船将探测火星上的水资源和生命线索,并为未来的火星登陆寻找合适的地点。  相似文献   

6.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2,(5):63-63
19.31火星轨道器以前也曾捕捉到过尘暴在这颗红色行星上肆虐的画面,但是2012年3月14日,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到的火星尘暴竟然高达19.31千米。这场尘暴在火星表面留下一条长长的阴影,尽管高度非常可观,但是整条尘柱的宽度只有64米。这使得它在高空风的吹拂下,看起来就像一条白蛇。这种情  相似文献   

7.
苏联放弃了1994年向火星发射不载人漫游者飞行器着陆火星的计划,而提出了1992年用不载人实验室着陆月球的计划。但苏联仍想在1996年使火星漫游者飞行。1994年拟发射轨道探测器,并释放一个专门气球和几枚长时间持续研究太空的探空火箭。法国将参加研制气球,其直径28米,体积5000立方米,充填氦气,从火星轨道器中释放,以气动制动和降落伞方式降落在大气中。它将在晚上降到火星表面(白天天气热)。气球上有一个重15公斤的气球仪器吊篮,其可用10公斤重制导绳索命中  相似文献   

8.
<正>1月16日,英国航天局宣布,由该国研制的欧洲第一颗火星登录器"猎兔犬"2号出现在美国"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最新拍摄的高分辨图像中。至此,从2003年圣诞节起已经"失踪"了十多年的"猎兔犬"2号终于被找到。图像显示,"猎兔犬"2号降落在预定着陆区,引导伞仍连着登陆器,主降落伞散落在附近,太阳能电池板没有完全展开。这些图像表明,"猎兔犬"2号已成功降落火星,只是未能正常工作,欧空局局长多尔丹  相似文献   

9.
在勇气号和机遇号紧张拍摄火星表面照片以及探测火星岩石的同时,位于他们上空的火星全球勘测音(MGS)(1996年11月发射,1997年9月进入火星轨道,1999年3月8日开始执行地图绘制工作)的工作也没有停顿。在轨道飞行过程中不断拍摄火星的全球遥感照片。MGS对火星的全球勘测可以从火星全局作出重大发现,同时对勇气号和机遇号进行跟踪以及充当它们获得的信息发回地球的中转站的通信角色。  相似文献   

10.
士元 《国际太空》2006,(6):27-34
□□经过近7个月的飞行,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大的人造火星卫星--"火星勘测轨道器"(MRO)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3月10日进入火星轨道,并于3月23日发回首批火星的黑白照片.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令火星迷振奋的时代,自从去年7月4日,“火星探路者”登陆火星并取得骄人业绩后,“火星全球勘测者”号(MGS)飞船也已进入火星轨道,并发回了前所未有的图像,火星之谜正在被揭示出来。 火星上有弱磁场 “火星全球勘测者”号到达火星  相似文献   

12.
截止到今年3月10日,美国航宇局火星勘测轨道卫星(MRO)已经在火星轨道整整服役5年时间,获得了大量珍贵数据,可谓硕果累累。自从2006年3月10日它进入这颗红色行星的轨道以来,这个轨道器已经向地球传回大约有131万亿字节的信息和7  相似文献   

13.
广龙 《国际太空》2002,(1):23-24
经过 2 0 0天的飞行 ,美国航宇局(NASA)的“奥德赛” (Odyssey)火星探测器终于在 2 0 0 1年 10月 2 3日晚上 7时 2 6分以 2 10 0 0 km/ h的速度进入火星轨道。“奥德赛”探测器上的主发动机点火使其减速 ,受火星重力吸引 ,该探测器进入火星椭圆轨道。这是“奥赛德”在经过 4.5 6亿千米的长途跋涉之后第一次点燃其主发动机。进入轨道被认为是保证此次任务成功开始的三个关键步骤中的第二步。第一步是2 0 0 1年 4月 7日进行的发射 ,第三步将是为期一周的空间制动 ,逐渐降低探测器 ,然后将其送入距火星表面上空约 40 0 km的最终轨道。从 2 0 …  相似文献   

14.
火星是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因此是目前除地球以外人类研究程度最高的行星。截止到2007年8月8日,人类共发射了38个火星探测器,其中美国18个、苏联17个、俄罗斯1个、日本1个、欧洲1个。总共有18个探测器成功对火星进行了探测,其中5个飞越火星,7个进入火星轨道探测,6个在火星着陆。目前,在火星轨道上有3个探测器在工作,在火星表面有2辆火星车在工作,还有1个火星着陆器正飞往火星。  相似文献   

15.
戴超 《国际太空》1998,(4):10-11
国外火星探测的进展和现状戴超(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1前言□□在火星探测领域,航天科学家们已经付出了几十年努力,并取得了突破性、阶段性的进展,1997年7月4日,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登陆,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为将来...  相似文献   

16.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计划在2005年8月10日发射“火星勘测轨道器”(MRO,其外形图见封面)。MRO到达火星以前,将经历7个半月的行星际旅程,预计于2006年3月切人火星轨道。它将利用火星大气的制动作用逐渐降低轨道高度,最后经过轨道机动,进入约450km高的圆形轨道,即科学观测轨道。MR0正常的科学探测活动为2年,之后将扩展科学探测活动,并作为“凤凰”(Phenix)着陆器(计划于2007年发射)和“火星科学实验室”(MSL,将于2009年发射)的通信中继器。  相似文献   

17.
胡杨 《太空探索》2012,(11):1-1
1962年11月1日,苏联的"火星"1号探测器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启程,飞向遥远的火星。这枚探测器成功进入了前往火星的轨道,计划于次年6月19日到达火星,但是当它3月21日飞行到距离地球1.06亿千米时,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火星"1号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第一个飞往火星的探测器。毫无疑问,这次火星之旅失败了。站在整整50年后的今天回望,人类的火星探测之旅可谓悲喜交加。"悲"的是,截至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火星探测器,特别是早期发射的探测器,"出师未捷身先死",没有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事实上,"火星"1号并不是人类火星探测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18.
1美国成就斐然
  2014年,美国在月球和火星探测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飞行了约9年的世界第1个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New Horizons)也走近冥王星,准备开始工作。
  月球探测
  (1)“月球勘测轨道器”的新贡献
  3月1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发布消息称,美国科学家3月份对“月球勘测轨道器”(LRO)上的2台窄视场相机4年多来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了处理,合成了一份人类迄今最清晰的月球北极照片。天文爱好者可以在网上对其进行放大、缩小、平移等操作,图像的细节足以让人们看清月球表面的纹理和微妙的阴影,神秘的月球北极近乎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19.
将太阳-地球-火星-飞行器组成的四体问题分解成由太阳-地球-飞行器和太阳-火星-飞行器两个共面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设计日地系L2点与日火系L1点Lyapunov轨道之间的转移轨道,该转移轨道可以作为探测火星时的低能中间转移轨道.采用Richardson三阶近似解作为初始值,运用微分修正方法分别得到两个不同三体系统下拉格朗日点的精确Lyapunov轨道.基于Lyapunov轨道不变流形以及微分修正方法,设计了日地系L2点与日火系L1点间的转移轨道.将所得结果与基于Halo轨道不变流形设计的转移轨道进行了对比.结论表明:利用Lyapunov轨道不变形设计探火中间转移轨道相较于利用Halo轨道不变流形设计探火中间转移轨道在能量消耗以及飞行时间上都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火星探测(上)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距离地球轨道第二近的行星。火星自转轴倾角为25.19°,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都与地球相近。大约每26个月就会发生一次的火星冲日,是将探测器送往火星的绝佳时机,此时地火距离通常只有不到1亿公里,而在火星大冲时,这一距离甚至只有5500万公里。迄今为止,人类发往火星的探测器数量超过40个,是除了月球之外人类探测最多的太阳系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