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采用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异步电机驱动系统进行了两种容错方案研究。对功率开关无驱动故障容错后,方案1系统重构为四开关两相运行系统,方案2系统重构为四开关三相运行系统。研究了四开关系统中磁链和转矩的观测方法。分析了仅有的4个有效电压矢量对磁链和转矩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四开关系统直接转矩控制中磁链和转矩的控制方案。对两种容错方案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两种容错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内容包涵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和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3种异步电机控制方法的原理学习、仿真研究和结果分析三部分。通过研究系统的响应时间和电流脉动值,对比3种控制系统的特点及静、动态性能。仿真结果很好的凸显了各控制系统的优秀性能。  相似文献   

3.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传统标准角控制方法,在换相时容易产生负转矩,存在转矩脉动大的缺点;三状态提前角度控制方法,解决了电机在高速工作时的转矩小的不足,但也增大了转矩脉动。通过分析两种控制方法的优缺点,结合传统电机成熟的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六状态优化提前角度控制策略,并推导出该控制策略下的最优提前角度。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该优化策略可以有效减小转矩脉动,并增加电机的转矩,提高了该电机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电压源型异步交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磁链与转速的解耦型式可分为转速、磁链闭环控制的直接矢量控制系统与磁链开环型的间接矢量控制系统。前者控制精度高,但需要准确的磁链信号,后者反应速度较慢,但能适应定转子互感和转子时间常数较宽的变化范围。本文针对直接矢量控制系统建立了电机的数学模型,研究并设计了电压前馈控制器,结合Matlab进行了软件仿真,并采用自制的电机控制板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直接矢量控制系统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5.
双凸极电机转矩脉动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双凸极电机的凸极结构及其供电电源的开关形式,导致了在输出转矩中存在稳态转矩脉动和换向转矩脉动,由于换向转矩脉动对电机性能影响较大,本文主要对影响电机稳态性能的换向转矩脉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凸极电机进行电流控制,改变控制参数,采用双拍工作方式以及改变励磁电流波形等几何方法来改善双凸极电机的输出转矩特性,减小输出转矩脉动。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这些方法对减小转矩脉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基于C-dump变换器的无刷直流电机的换相转矩脉动,分析了换相转矩脉动产生的原因,对换相电流变化率、储能电容电压和转速对换相转矩脉动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减小换相转矩脉动的措施,并给出了实验波形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因其定位精度高、转矩脉动小以及转矩密度高等优点而应用愈加广泛。为进一步减小其运行噪声、提高系统整体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可抑制三次谐波的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优化控制策略。首先搭建了考虑互感条件下的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解耦控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相邻两大矢量和两中矢量合成混合电压矢量的SVPWM控制策略,并给出了相应的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双闭环控制系统。本文所提的混合SVPWM算法通过利用大、中矢量在基波、三次谐波双坐标系对应关系以达到抑制三次谐波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相电流纹波和谐波含量。最后,研制了一套基于FPGA的实验平台,对所提策略与传统滞环算法、大矢量SVPWM算法进行对比研究,重点分析了3种算法对相电流纹波和谐波含量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新型的速度自适应观测器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实现高性能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重要环节是准确地观测异步电机的定子磁链。文中将一种新型的速度自适应磁链闭环观测器,应用于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取代了传统的积分器,理论证明该系统是超稳定系统。仿真与实验表明,该方案电机磁链观测精度高,电机参数鲁棒性好,同时基于磁链观测器所设计的速度自适应辨识方案准确性好,收敛速度好,使系统在较低转速下仍能保持优良的性能。本系统针对1.1kW异步电机,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C32)进行了数字化实现,实时控制 软件是采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颖的电磁式同步电机力矩控制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同步电机直接力矩控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同步电机转矩的产生,并将直接力矩控制思想延伸到电磁式同步电机,讨论了电磁式同步电机直接力矩控制的实现,仿真分析了电磁式同步电机直接力矩控制系统,并阐述了电磁式同步电机直接力矩控制方案较永磁同步电机方案具有的优点;定于磁链幅值不受转于磁链大小的限制,转矩-力矩角曲线线性度更好,转矩变化更快,动态性能更优;转子信号可测,无需复杂的运算和额外的装置辨识初转子磁极位置,仅靠转子激磁电流变化,从定子感应电势即可得到转子位置。此外,采用直接力矩控制更易于实现电机系统的无速度传感器运行。仿真结果表明了系统的可行性和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讨论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中C-dump(电容储能型)变换器新波开关的工作方式对变换器储能电容电压和电机电流的影响,对斩波开关提出了三种控制方法:滞环控制、PWM控制以及滞环结合PWM控制。本文对其与主开关的配合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给出了系统在各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C-dump变换器的新波开关采用滞环控制与PWM控制相结合的工作能较好的减小电机电流脉动,进而减小电磁转矩脉动,有利于系统稳态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融合主动转向功能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现原理的基础上,分析转向系统的力矩和角位移传递特性。针对主动转向干预时转向盘力矩发生突变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全车速范围的助力电机前馈助力修正策略。为验证所提出的前馈助力修正策略的修正效果,进行主动转向干预时转向盘力矩阶跃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有效地削弱了伴随主动转向干预同时出现的转向盘力矩突变,且在高速时该修正策略仍然有效,改善了主动转向干预时转向系统的转向路感。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电励磁同步电机转子励磁电流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电机转子励磁电流控制方式直接影响电机的运行特性。针对直接转矩控制电励磁同步电机提出一种全速度范围内转子励磁电流优化控制策略,它直接利用转矩给定和定子磁链给定计算出转子励磁电流给定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额定转速以下转子励磁电流较小,降低了转子绕组的发热;额定转速以上转子励磁电流较大,提高了电机负载能力;恒转矩区和恒功率区之间转换不需要设定过渡区,过渡平滑;全速度范围内电机的外功率因数均近似等于1。  相似文献   

13.
结合航空弹药训练消耗的特点,研究邻域粗糙集(Neighborhood rough sets,NRS)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融合的航空弹药训练消耗预测问题。通过邻域粗糙集将5个初始影响因素约简为3个核心影响因素,并以此训练集对支持向量机进行回归优化。通过参数寻优得到最优的惩罚参数和核参数,进而构建NRS-SVM组合预测模型来预测航空弹药消耗。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吻合度较高,且与其他预测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开发了基于高性价比DSPMC56F8013的低成本异步电机控制平台,研究了一种基于定子磁场定向的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算法。该算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对电机参数依赖性小。文中提出定子磁链校正因子,用于补偿低速运行时由于一阶低通滤波器的使用而造成的定子磁链观测误差。新颖的转速调节器,保证电机在动态过程中以最大转矩运行。系统仿真和原理样机的试验结果表明,整个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电能质量动态扰动特征向量的提取方法,分析比较了多种分类器对电能质量动态扰动的分类能力。首先采用小波包分解算法对电能质量信号某一频段内的信息进行精细分解从而提取出特征向量,然后针对该特征向量构造了相应的BP神经网络、学习向量量化(Learning vector quantization,LVQ)神经网络、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OM)神经网络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并模拟实际电网中的复杂扰动信号提取其特征向量集,对多种分类器的分类能力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较复杂的电能质量扰动情况中,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仍能实现对信号的精确分类,对电能质量监测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大规模数据的支持向量机的样本训练时间,提出了人工免疫(aiNet)和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算法(ai—SVM)。aiNet能在进行样本压缩的同时抽取原始数据的相关信息并保持原始数据的样本分布。压缩后的样本组成了抗体网络,并在此抗体网络上构建了支持向量机模型。最后结合实际数据样本对ai—SVM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ai-SVM算法可大大减小训练样本集和训练代价,且不降低精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混合型步进电机低速运行状态下脉动转矩较大的特点,应用鲁棒自适应控制策略来设计其低速伺服控制器,以实现高精度的跟踪控制性能.首先,根据混合型步进电机转矩形成的机理,揭示了其固有的脉动转矩对低速运动控制产生不利影响的动力学特征,并将它归结为两种结构不确定性,便于控制器的设计;其次,采取标准的自适应控制及其鲁棒化设计思想,借助于μ-修整策略来实现相应的控制律,确保脉动转矩的最大化补偿及伺服系统低速跟踪控制满足高性能的要求;最后对所建立的低速跟踪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试验评估,并与作者前期的工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