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一些天文学家在对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太阳系外的一个天体似乎是一颗行星。该天体距地球450光年,在金牛座内。它显然是由新近正在形成的一对双星喷射出来的,目前正在以3.2万公里的时速快速飞入星际空...  相似文献   

2.
天基测控系统是航天测控的一个发展趋势。给出了双星定位系统的定轨原理;建立了基于半参数回归的双星系统定轨模型,包括对卫星轨道摄动误差的基函数表示和观测残差的函数拟合等;给出了基于半参数回归的轨道估计算法及计算步骤;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基于半参数回归模型的轨道估计算法能有效的消除非线性因素对参数估计性能和精度的影响,其定轨精度优于经典的最小二乘处理算法;最后通过对卫星仿真观测数据的处理以及卫星定轨精度的分析,表明该算法确实有效,在相同仿真条件下,定轨位置精度和速度精度分别提高了41.5%和41.3%。  相似文献   

3.
预警卫星为了准确估计导弹的一些弹道特性,必须对导弹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基于双星交叉定位及多星最小二乘法定位原理,给出了从测量坐标系到地球固定坐标系的转换模型,结合双星定位模型、多星定位模型,对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仿真数据进行验证,得出多星定位要比双星定位效果更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锥体目标空间进动特性分析及其参数提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文彬  刘永祥  任双桥  黎湘  庄钊文 《宇航学报》2004,25(4):408-410,422
空间进动是弹道导弹中段飞行过程中锥体目标特有的运动特性,本文首先建立了锥体目标空间进动数学模型,给出了姿态角与空间进动参数的关系式,并利用进动参数获取了反映目标质量分布特性的惯量比。然后通过对目标RCS回波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估计进动参数,以此为雷达目标识别提供新的技术思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估计出目标的进动角。  相似文献   

5.
地外天体上航天器起飞瞬时羽流对主发动机干扰效应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地面运载/导弹发射相比,地外天体起飞航天器的主发动机在受限空间内点火瞬时,将短时处于非自由流态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羽流激波进入喷管内部且可能产生"激波贴壁",对发动机喷管造成力、热综合效应,影响发动机工作的安全可靠性。文章从地外天体受限条件下羽流对发动机的影响要素出发,完成地外天体受限条件下的羽流建模和仿真分析,给出激波在喷管内的分布形态和变化规律并进行试验验证。所得结论可对地外天体起飞航天器的构型布局设计、导流设计和主发动机工作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歆  刘林 《宇航学报》2001,22(5):62-65
星际探测器轨道的特征与探测目的密切相关,对目标天体两级地区进行探测显然采用的是极轨道(或接近极轨道)。对于这类卫星(或称轨道器),如果轨道半长径较大,则会因第三体报骚动国导致轨道偏心率增大,使其近星距减小到等于目标天体的赤道半径而落到该天体上,结束其运动寿命,即使目标天体不存在大气(如月球等)亦会如此。  相似文献   

7.
天基测控系统是航天测控的一个发展趋势.给出了双星定位系统的定轨原理;建立了基于半参数回归的双星系统定轨模型,包括对卫星轨道摄动误差的基函数表示和观测残差的函数拟合等;给出了基于半参数回归的轨道估计算法及计算步骤;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基于半参数回归模型的轨道估计算法能有效的消除非线性因素对参数估计性能和精度的影响,其定轨精度优于经典的最小二乘处理算法;最后通过对卫星仿真观测数据的处理以及卫星定轨精度的分析,表明该算法确实有效,在相同仿真条件下,定轨位置精度和速度精度分别提高了41.5%和41.3%.  相似文献   

8.
双星编队星座相对状态自主确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杏建军  郗晓宁  王威  韩龙 《宇航学报》2003,24(3):254-258
针对NASA的ST-3中自主编队飞行的双星星座,研究在无GPS信号覆盖区域,利用星载类GPS的伪距和载波观测数据自主确定双星星座之间相对位置与钟差的问题。文中首先给出了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研究利用卫星姿态机动提供的几何信息,进行单差整周模糊度初始化的问题,讨论了最优化的卫星姿态机动方案;最后给出了仿真协方差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双星时差频差联合定位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到达时延(TDOA)/到达频延(FDOA)联合估计定位的双星定位系统,建立了时差频差联合定位的模型并给出了解算过程。对系统定位精度的理论分析和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定位性能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双星系统可实现对辐射源的高精度定位。频差和时差测量误差对系统性能均有影响,但前者的作用更显著。基线长度越大、卫星轨道高度越低,系统性能就越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星系统的单向授时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授时技术在许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基于对授时技术和双星系统的分析 ,在文中给出了基于双星系统的卫星单向授时方案 ,并进行了误差分析。根据双星系统的误差预算 ,本方案的授时精度可达 30 ns。此外 ,还进一步归纳了通用授时技术对双星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种双星定姿方法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双星定姿方法的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该定姿方法用一个星敏 感器先后观测两颗导航星,并且对每颗导航星进行多次观测,以提高定姿精度。 本文对平台失调角估计误差的统计特性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平台失调角估计 误差方差的表达式,给出了平台失调角估计误差与两颗导航星星矢量夹角β以 及观星次数N之间的关系,该结论对于工程实践中对β和N的选择具有指导意 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导弹发射点战术参数进行准确估计,需要根据预警卫星的探测信息对导弹进行定位。基于双星定位原理及导弹弹道特性,给出了从测量坐标系到地球固定坐标系的转换模型、发射点时刻以及发射点位置估计模型,并利用仿真工具STK,结合美国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系统——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对发射点战术参数的估计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说明STSS与传统预警卫星相比,具有更好的探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GPS信号FFT捕获算法的有限字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磊  张其善  寇艳红 《宇航学报》2006,27(5):1029-1033,1106
字长选择对于FFT捕获算法硬件实现时系统性能和资源消耗等有着点接影响。为分析有限宁艮效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理论统计模型的分析方法,以替代繁琐耗时的样本统计过程。住根据GPS信号特点设定的简化条件下,由量化误差模型详细讨论算法结构各部分对GPS信号载噪比的影响,得出了在各种应用要求下的字长选择方案。硬件仿真实验表明了本方法估计字长效应的正确性,可以应用于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微纳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卫星是对地定量化遥感的重要手段。开展了微纳InSAR卫星系统总体技术研究,给出了使得干涉测量覆盖范围最大的双星编队构型设计方法,建立了低燃料消耗双星轨道参数设计准则,提出高功能密度比InSAR卫星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载荷平台一体化、卫星高集成模块化等总体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5.
仪表着陆系统作为一种精密进近导航系统,为正在进近的航空器提供水平和垂直引导。飞行员利用自动飞行驾驶仪,能方便地截获和跟踪航向道和下滑道,从而减小工作量、降低飞行难度,因此仪表着陆系统深受飞行员欢迎。由于仪表着陆系统是精密进近导航系统,它的最低运行标准比非精密进近导航系统低许多,对于提高航班正常率和保障飞行安全都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经过9年的太空飞行,美国“四大天王”之一的康普顿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子6月4日在地面控制下“跳海”。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地球卫星,康普顿在伽马射线观测领域可以说是劳苦功高;让其离轨再入,是美国航宇局根据卫星的状况并出于安全上的考虑而做出的抉择。使命重大 伽马射线这种高能电磁辐射通常来自宇宙中的双星、脉冲星和黑洞等高密度天体。由于其辐射强度远大于这类星体的可见光,而地表臭氧层对该射线的屏蔽作用阻碍了科学家们通过它来探索宇宙的努力,因此在空间进行伽马射线探测对于揭开黑洞之谜、了解恒星的形成及演化具…  相似文献   

17.
田阳  崔平远  崔祜涛 《宇航学报》2010,31(1):98-103
针对深空探测任务特点给出了一种基于导航图像的探测器着陆点选择与探测器运 动估计技术。考虑到在着陆初始阶段(探测器高度>2 km)导航相机所拍摄到的天体表面 近似为平面。这里通过跟踪至少4个平面内的特征点在导航图像序列 中的位置, 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单应矩阵,由该矩阵得到探测器部分相对运动参数。结合激光测距仪给 出的探测器与天体表面之间的距离信息,可以得到全部6自由度参数。安全着陆点的选择与 评估首先利用图像灰度预选出平整的着陆点,再由着陆点对应的单应矩阵和之前获得的帧间 相对运动验证着陆点坡度。蒙特卡洛仿真结果表明,着陆点评估算法能够有效地选取满足平 整和坡度要求的着陆点,运动估计算法实时地对探测器参数进行估计,平移估计相对误 差小于10%,旋转估计误差小于0.23°。
  相似文献   

18.
左峥嵘  吴婷 《宇航学报》2013,34(11):1468-1474
非同时刻成像将大幅恶化立体视觉方法对导弹的轨迹点重建精度和射向估计精度,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应用主成分分析(PCA)重建导弹轨迹并且估计导弹射向的方法。论文在同步轨道双星观测条件下推导了将PCA方法应用到导弹轨迹重建及射向估计的原理,论证了目标三维轨迹最小方差投影直线在像面上的投影即为目标成像轨迹的最小方差投影直线,给出了通过求取目标成像轨迹的最小方差投影直线重建导弹发射面和轨迹点的算法。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弹道轨迹的三维重建及射向估计,与现有方法相比,PCA方法重建精度更高,相机定标误差在一定范围内时,射向估计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19.
通信卫星系统易遭到敌方恶意干扰、地面无意干扰,对通信卫星系统的干扰排查具有重要意义,而通信卫星系统的干扰定位一直是重难点问题。在双星定位互模糊函数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波高精度互模糊函数频差估计方法,同时针对利用两颗静止通信卫星实现干扰定位时主信号和辅助信号信噪比差异大、辅助信号微弱的问题,采用改进的互模糊度函数实现双星TDOA和FDOA的测量,完成对通信卫星系统干扰信号的定位。仿真试验表明,采用本算法,对通信卫星系统干扰信号的定位精度较高,满足系统实际运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惯性导航/双星组合导航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外惯性导航/卫星组合的研究、发展和应用情况,分析了惯性导航/双星组合的必要性和可实现性;提出了惯性导航/双星组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惯性导航系统(INS)和双星定位系统的组合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惯性导航/双星组合系统的性能比纯惯性导航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