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9,(2):48-48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1月23日用H-2A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和另外7颗小型卫星。GOSAT又名“息吹”(空手道的呼吸法),由JAXA、国立环境研究所和环境省联合研制,重1750公斤,用于监测二氧化碳这一温室气体的密度分布,是首颗专门用于观测温室气体的卫星。它将能通过太空全球观测数据同陆地观测数据的结合,并利用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09,(1):8-9
日本2009年1月23日用一枚H2A火箭将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呼吸”号发射升空。卫星将用高精度的传感器观测地球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本次发射中还有7颗由日本大学和民间企业等研制的小型卫星“搭便车”升空。  相似文献   

3.
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叶培建一、对地观测卫星应用系统对地观测卫星一般分为返回型和传输型两种,本文着重介绍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民用。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必须构成一个“系统”才能进入实用状态。从一般意义上说,这个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卫星系统这...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11,(12):42-42
根据10月31日签署的协议.越南将从日本购买两颗X波段雷达对地观测卫星。这是日本首次实现遥感卫星出口。卫星将采用日本电气公司(NEC)研制的新型“新系统体系先进观测卫星”(ASNARO)遥感卫星平台。  相似文献   

5.
"地球观测系统"又添两颗重要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次推迟,“地球观测系统”(EOS)中的两颗重要卫星——“云星”和“卡利普索”(CALIPSO,全称为“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路者卫星观测”)终于在4月28日由德尔它2火箭发射升空。它们可对地球的云层和浮质进行新型的三维观测,用以了解全球云层怎样影响地球大气和全球变暖,获得有关云层全球分布和演化的新知识,回答云和浮质如何形成、发展并影响水资源供应、气候、天气和空气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简介 据报道,美国前总统布什已批准NASA的“向地球进军”计划(Mission to Planet Earth)。根据这一计划,将研制和部署各种(?)个系统进行全面了解所需的数据。首批卫星将被送入距地球表面几百公里以内的低地轨道(LEO),这批卫星称之为地球观测系统(EOS),其中包括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极地平台)和小型低倾角卫星(地球探测器)。这些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际宇航科学院的地球观测小卫星研讨会,阐述了当前小卫星发展的3个特点,即各国竞相发展,小卫星有“遍地形花”之势;对小卫星在地球观测以及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需求迫切;重视和加强地球观测有效载荷、小型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于喜海 《卫星应用》2001,9(1):23-26
阐述了法国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成就,分析了法国在对地观测卫星方面的一贯政策和成功因素,指出研制小卫星已经成为法国卫星发展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薛忠 《中国航天》1992,(3):27-27,30
日本的地球资源卫星-1(JERS-1)是日本用于地球资源和环境监测的地球观测卫星。该星载有一部合成孔径雷达(SAR)和若干台光学探测器,本文介绍了JERS-1的构成及其有效载荷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小卫星与国际灾害监测星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9月27日,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制造的3颗小型对地观测卫星由俄罗斯的宇宙3M火箭送入预定轨道,与先期发射的“阿尔及利亚星”(ALSAT)1小卫星共同组成了国际灾害监测星座(DMC)。  相似文献   

11.
欧洲咨询公司2009年11月12日发布的最新报告《2018年卫星对地观测市场前瞻》指出,2009年全球卫星对地观测业务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近39亿美元,这表明商业卫星对地观测产业(以下简称“商业观测”)已确定了自己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合理地位。  相似文献   

12.
荷勃 《中国航天》1996,(3):11-13
红外空间观测台将揭示神秘宇宙欧空局的红外空间观测台(ISO)已于1995年11月16日由阿里安44P型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中心发射。这一红外天文观测卫星将揭开形成所谓“暗宇宙”的成千上万个物体的神秘面纱。这些物体的特点是只发出红外光,用其它...  相似文献   

13.
5月4日,法国“斯波特”5地球观测卫星由一枚“阿里安”4火箭从库鲁航天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开始了它在今后5年里对整个地球的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10,(4):120-121
据spacenews网站2010年6月10日报道,德国政府正在寻求商业或政府合作伙伴,共同研发高分辨率光学地球观测卫星。目前德国只有雷达观测卫星,此项工作是德国政府填补光学卫星观测空白的战略的一部分。德国宇航中心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不再受限于法德之间的协议,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1型运载火箭9月29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了首次发射,将加拿大航天局的“级联小卫星与电离层极区探测器”(CASSIOPE)空间天气观测卫星以及搭载的5颗小卫星送入低地轨道。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卫星遥感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中国于20世纪发射的航天器中,对地观测卫星占一半左右。通过这类卫星的研制,中国的卫星遥感技术,尤其是卫星光学遥感技术已由胶片回收型发展到光电传输型,从可见光遥感发展到可见光-红外遥感。本文将从中国于20世纪发射的光学型对地观测卫星、研制成功的航天光学遥感器以及建成的卫星对地观测信息应用系统这三个方面,回顾中国在卫星遥感领域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国外对地观测微纳卫星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微纳卫星对地观测系统发展水平较高的美国、英国、日本、阿根廷、芬兰等国的典型微纳卫星对地观测系统,从系统的发展目标、系统构成、发展历程、目前状况,以及系统(卫星)的主要性能和技术状态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从中可看出,微纳卫星可获取亚米级分辨率的光学和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使微纳卫星的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对地观测系统微纳卫星的数量从数颗、几十颗到数百颗,组网卫星的数量多,能够高频次地获取所观测目标的信息。经比较、分析与归纳,微纳卫星对地观测系统呈现出中分辨率与高分辨率协调发展,主动观测方式与被动观测方式全面发展,军民融合式发展,以及微纳卫星对地观测系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两种无陀螺姿态确定算法:Kalman滤波算法和二阶差分算法。基于某对日观测卫星,将“陀螺 太阳导行镜”组合Kalman滤波算法与以上两种无陀螺定姿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Kalman滤波算法和二阶差分算法均能较好地实现对日观测卫星三轴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的估计。  相似文献   

19.
先进的陆地观测卫星(ALOS)是日本的一颗高分辨率地球观测卫星。星上装有3种仪器:1)用于立体制图的全色遥感仪(PRISM);2)先进的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仪-2(AVNI-2);3)相阵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ALSAR)。这3种仪器可用于制图,区域观测和自然灾害监测。为了充分利用遥感器获得的数据,ALOS卫星具有大容量数据处理的功能,并且装有下一代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所必须的精确测定位置和姿态的发系统  相似文献   

20.
由于哈萨克斯坦突然取消对第一级火箭落在其境内的许可,泰国首颗地球资源卫星“泰国地球观测卫星”(THEOS)采用俄“第聂伯”1火箭进行的发射再次推迟。按计划,俄“第聂伯”1火箭拟于8月6日在俄东南部亚斯内发射场将该卫星送人太阳同步轨道。但俄方8月5日晚通告泰方,称哈方在落区问题上突然变卦,拒绝让火箭一级落入其领土。当时所有相关系统已就位,火箭已加注完毕。去年底,该卫星的发射就曾遭遇过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