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据NASA的飞行试验表明,在F/A-18 大迎角研究机(HARV)上装了可动式头部边条后,可大大提高飞机在大迎角飞行时的机头指向及攻击机动性,如果与机上的推力矢量系统配合使用,效果更佳。目前,NASA还在进行一些飞行试验,以验证这种前体控制装置对改善飞机大迎角飞行偏航控制能力及机动性所起的重要作用。可动式前体控制装置的飞行试验比推力矢量系统飞行试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舰载飞机着舰下滑时的跃升操纵策略进行研究,建立了飞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和驾驶员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50 ft跃升规范”要求,以F/A-18舰载飞机为例,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采取不同操纵策略下的飞机跃升飞行历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F/A-18舰载飞机在着舰下滑状态下无法达到“50 ft跃升规范”.此外,飞机在不开启动力补偿的情况下,飞行员需同时操纵油门杆和驾驶杆来实现轨迹跃升.  相似文献   

3.
图片消息     
作为追赶俄罗斯在近距格斗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的一部分,美国在近距模拟空战中使用了头盔显示技术。预先研究计划局是在一架针对一架NASA F/A-18A的模拟作战的X-31上使用此显示器(见图)。在飞行员头盔观察窗上显示了关键飞行信息,包括迎角、航向、空速和加速度,因此,飞行员不必下视而失去对目标的注视。紧接着的计划内容是,在显示上叠加模拟敌机的图像用于训练。X-31自去年11月开始试验以来的15次针对F/A-18模拟交战中赢了多数次。之后,X-31将消除垂尾的影响和使用推力矢量控制验证无尾翼飞行的可行性。取消垂尾将可减小阻力、重量和雷达信号。 (鄢)  相似文献   

4.
军用航空     
波音公司和美国海军正在试验用于解决F/A-18E/F试飞中遇到的机翼下垂问题的三种途径.现在美海军深信,耗巨资重新设计机翼将不再需要.F/A-18E/F在高亚音速机动飞行过程中,机翼下垂达30度,造成驾驶员在空对空机炮作战过程中难以跟踪目标.流过机翼折叠处铰链整流罩的气流被认为是引起机翼不对称失速从而导致机翼下垂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5.
图片消息     
到今年4月初,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已经用一架雅克-130D先进喷气教练机原型机进行了52次,累计36小时的飞行试验.其中有20次应用了机上的4余度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并分别在用和不用4余度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的情况下进行了大迎角飞行试验,以评估该机的气动性能并对其飞行控制系统作进一步调整.飞行试验表明,该机在迎角达30度时仍可保持可控飞行.而且据该设计局声称,目前所达到的迎角并不是最大限制值.同时,在飞行试验中,还对拆除了翼梢小翼后的雅克-130D进行了飞行试验,以评估翼梢小翼的效能.目前该机正在与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AT教练机竞争俄空军的教练机合同.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18日,麦道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首架F/A-18重大改进型F/A-18E/F战斗机,已在国防部要求的预算内如期出厂.这表明,曾因为A-12计划失败而陷于极大风险之中的麦道飞机公司,已成功地解决了曾使其A-12计划走向失败的一些关键问题.尽管在F/A-18E/F的  相似文献   

7.
军事动态     
2004年12月20日,一架隶属于美国空军第422试验评估大队的F/A-22战斗机在起飞的过程中失控坠毁,飞行员弹射逃生。这是F/A-22战斗机生产型的首次坠毁事故,事后经过修理还能继续飞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采用机头边条改善飞机大迎角横侧气动特性进行了讨论。着重对机头边条的大小,安位置等对飞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讨论。试验是在气动中心低速所4m*3m和φ3.2m风洞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麦道公司最近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在F/A-18F(F/A-18E/F计划中的双座型)基础上改装C~2W型,使之成为能在2010年以前取代美海军现役EA-6B电子战飞机的候选机种。为满足海军的需求,公司希望海军能为它的这项具有低技术风险的计划投资。据估计完成该计划需18~24个月,投资大约为1000万美元。目前,海军飞行员已在一架全保真的F/A-18F C~2W型模拟器上进行了双人机组的论证试验。模拟结果表明,一个双人机组在“飞”一架F/A-18F C~2W型时,具有4倍于EA-6B的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最佳过失速机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曙光  孙金标 《航空学报》2001,22(4):289-292
 分航迹变向和机头指向目标两类问题对飞机过失速机动进行数值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为获得大转弯率应在最大升力迎角区贴近角点速度飞行,因减速较快需用大油门。经典的转弯率图能够反映这类航迹机动的特点。而机头指向目标机动的前段仍是航迹变向问题,到适当位置后再利用超大迎角机动能力指向目标。飞行仿真表明,飞机具有过失速操纵力矩和良好的飞控系统时大部分最佳机动可顺利实施,但若有极低速度要求则仍可能超出操纵极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介绍了在机头周向角±45°处的颗粒微扰动对战斗机大迎角航向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机头周向角±45°处的颗粒对大迎角下飞机的航向气动特性影响明显,能够使大迎角偏航力矩具有确定的方向。对流场结构分析发现:颗粒所在一侧脱离出明显强于没有颗粒一侧的小涡,从而在机头该侧诱导出更强的分离涡,进而导致了飞机大迎角非对称气动力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近距格斗在未来的空战格斗中仍不可避免,大迎角下精准且快速的机头指向能力是空优战斗机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对提升飞机本身的生存能力和夺取制空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外战斗机的大迎角飞行特点,对大迎角气动特性、风洞试验方法、气动力建模方法、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大迎角控制律设计、飞行试验等方法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未来大迎角飞行问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军用航空     
F/A-18F/F的机翼下垂问题F/A—18E/F在试飞中产生了严重的“机翼下垂”问题,美国空军承诺要在年前攻克这一问题.机翼下垂现象是在飞机大迎角机动期间,机翼失去升力时,产生30~40度的非指令滚转.通过.每个前缘襟翼内侧增加45.7厘米的长度,沿1.22米的其余前缘贴上40号砂纸,以及改变这些襟翼的交互作用方式,研究人员已把下垂降至5~10度.他们希望再作小量修改就可完全消除这种现象.官员们要求在签订第三个低速率生产30架飞机的合同前解决这个问题.这些修改要涉及62架飞机,有7架目前正在进行试飞.  相似文献   

14.
RUAG公司用HBM测量系统进行飞机全尺寸疲劳试验瑞士RUAG公司的研究人员对瑞士版F/A-18战斗机的加强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试验研究,以验证飞机结构是否能满足较高的要求,达到所需的5000个飞行小时的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5.
就机头微扰动、表面粗糙度、机头顶点形状等因素对战斗机大迎角航向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迎角下飞机的航向气动特性对机头表面粗糙度和顶点形状较敏感,不同表面粗糙度和不同机头顶点形状使飞机大迎角下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有较大差异,圆头机头对消除和控制飞机在大迎角下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效果明显;机头颗粒和顶点细微不对称对大迎角下飞机的航向气动特性微扰动作用明显,使大迎角偏航力矩方向和极值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16.
在80年代末,按美国海军武器中心的合同要求,液压研究公司在F/A-18原副翼舵机基础上研制了F/A-18副翼复合材料舵机。该舵机具有容弹击能力,满足了美国海军的格斗生存力要求。舵机克服弹丸击穿引起的活塞卡死所需的开启力比常规金属舵机小73%,同时大大减轻了重量。发展背景根据飞行安全性要求,关键飞行操纵面的液压舵机至少应为二余度,由两个独立的液压源供压。一般采用双腔舵机或两个并列的舵机。由于二余度舵机的活塞杆在机械上连成一体,在可靠性设计中,活塞或活塞杆卡死是单点  相似文献   

17.
X-31增强战斗机机动性验证机于今年2月底和3月初分别完成了以F/A-18为假想敌的近距格斗试验计划和成功进行了超音速条件下的模拟无尾飞行试验。近距格斗试验中,X-31共进行了攻击、防御、高速横列和低速横列4种初始状态的试验。其中前3种的初始速度和分离速度均为325节,高度为100O米,后一种分别为215节和约5O0米。试验结果表明,当X-31用和不用过失速机动能力时,与F/A-18的格斗杀伤比率分别为9.6:1和1:2.4(X-31:F/A-18)。  相似文献   

18.
与不同军用飞机之间的空战模拟试验显示,X-31的“击毁”率达到32:1,从而证明了“敏捷性”战斗机比常规战斗机有绝对的空战优势。 X-31在利用推力矢量后,在与F/A-18和F-4对抗中显示的飞行性能竟然高于模拟器上表现的三倍。 空战模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X-31不使用推力矢量。F/A-18采用了海军布局,但加挂了一个中心机腹外挂舱,以使F/A-18与X-31的性能更为匹配。由于没有推力矢量,X-31的持续转弯半径和转弯率都略差于F/A-18,而且在ACM(主动对抗)中,X-31几乎损失一半。 第二阶段,X-31使用了推力矢量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X-31与F/  相似文献   

19.
在1993年11月,空军某飞行学院的一架教练机在飞高级特技带飞时,由于操纵不当,误入失速/螺旋,经多次改出未能凑效,两位飞行员不幸罹难,发生了一次一等飞行事故。从飞行事故调查结论看,这次“由跃升盘旋进入的意外螺旋是小俯角(40°左右),稳定的左螺旋。飞行员曾用“平、中、顺’加‘反舵’的方法未改出……这次螺旋是平均迎角50°左右的小俯角螺旋。”然而,在事故调查的初期,许多飞行员却不同意这个看法,他们认为飞机进入的是十分危险的“平螺旋”。理由是:1.飞机残骸表明飞机“平拍”坠地,俯角很小(即迎角很大),坡度几乎为零,机头未插进泥  相似文献   

20.
小型无人倾转旋翼机气动与操纵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倾转旋翼机飞行模式多,各部件气动干扰复杂且操纵面冗余,特别是倾转过渡模式,短舱带动旋翼系统倾转,结构布局发生改变,从理论上确定气动与操纵特性难度大。为了研究倾转旋翼机的气动与操纵特性,对某小型无人倾转旋翼机展开全尺寸、全模式吹风试验,其中不带动力试验主要用于研究倾转旋翼机在不同迎角、短舱倾角、前飞速度等飞行状态下的气动特性;带动力试验主要用于研究倾转旋翼机不同飞行模式带机翼与不带机翼时,旋翼/机翼/襟副翼相互干扰作用,以及总距、副翼、升降舵的操纵功效。根据试验数据推导出小型无人倾转旋翼机全包线飞行的操纵特性方法,对进一步完善倾转旋翼机设计以及试飞试验的成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