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航天》1999,(12):15-16
美国的比尔宇航技术公司最近开始同美国空军和佛罗里达航天港管理局进行谈判,准备到卡纳维拉尔角对其大型比尔宇航(BA)2运载火箭进行初步飞行试验。如果谈判成功,首次试射可能在明年底或2001年初进行。BA-2是一种三级运载火箭,高65米,直径6.2米,起飞重量1000吨,起飞推力达14兆牛,可以把5.9吨有效载荷送入静地转移轨道或把17吨有效载荷送入低地轨道,是几家新起家的公司正在研制的新型商用不载人运载火箭中最大的一种。比尔公司也是这些新企业中资金筹集问题解决得最好的一家。该火箭的发射成本大大低于…  相似文献   

2.
2011年,随着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大幕的开启,有着“神箭”之称的长征二号F火箭又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使命——助力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无人飞船的“太空相会”。  相似文献   

3.
白石 《航天》2011,(12):60-61
《晨舞》、《相会》、《追逐》、《拥抱》四幅作品通过艺术手法,从画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对接时的不同角度和瞬间动人的画面。  相似文献   

4.
陈小春 《航天员》2009,(4):16-19
2009年3月底,莫斯科上空还飘着雪花,世界平添美丽与素净,显得越发可恋。 遥远的梦想,终于在眼前摊开。6名因探索太空的热情而相会的志愿者,别了妻儿,别了亲友,也别了身边来来去去的人影,一同走进这个隔绝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1999,(12):18-19
图1 1995年巴黎航展上最早展出的安加拉火箭从2001年起,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将陆续出现几种俄罗斯的新面孔火箭。它们均来自由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研制生产的安加拉火箭系列。为了摆脱俄对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依赖,新火箭将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并且将使用原来为天顶2火箭建造但却从未使用过的一座发射台。当然,这座旧发射台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安加拉火箭系列在今年的巴黎航展上亮相后,美国洛马公司和赫鲁尼切夫中心已达成协议,同意由两家的合资公司国际发射服务公司作为该系列火箭的独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9,(1):44-44
美国专门经营“天葬”服务的天堂公司已开始接受客户预订把亲友骨灰送上月球的服务.首次发射最早会于2010年进行。该公司创始人、总裁查非称,他们可把5000盒骨灰送上月面。该公司希望在月面上设立一座墓地,用于安放逝者的骨灰等,以供亲属们有朝一日前去瞻仰。关于运输,它已同两家私营航天公司签署了合同。运送1克骨灰的收费为9995美元。该公司对把骨灰运送到地球轨道上的最低收费是700美元,而把骨灰运送到深空的服务收费在3.7万美元以上,预计可在2011年推出。  相似文献   

7.
2001年1月22日~26日,美国空军空间作战中心在科罗拉多州斯克里埃弗空军基地举行了代号为“斯克里埃弗-2001”的首次太空战演习。美国的这次演习以未来太空作战可能面临的情况为背景,动用了多种卫星系统。据一些参加演习的有关人员透露,演习中的“蓝方”代表美国,“红方”代表中国,而“褐方”则代表中国台湾省。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爱好和平国家的担忧和警惕。美国新政府刚刚上台不久,就举行太空战演习,究竟目的何在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1,(6):37-37
2001年3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与欧洲阿斯特里姆公司签订了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亚太地区 3号卫星暨鑫诺1B卫星的发射服务合同。这是1996年2月15日长三乙火箭首飞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失利以来,该组织与中国航天的首次握手。这表明,凭借自身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航天又一次赢得了国际宇航界的广泛信任。 根据合同要求,这颗卫星将于2002年春季发射。星上拥有30个Ku波段转发器,发射重量为3284千克,卫星设计寿命12年。该星将定点于东经85度赤道上空,为中国、俄罗…  相似文献   

9.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周前祥连顺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包括两部分相互衔接的空间操作,即空间交会和空间对接。所谓交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轨道上按预定位置和时间相会,而对接则为两个航天器相会后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从60年代美、苏两国分别实现了...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1999年10月18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意大利阿列尼亚宇航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定了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讯达恒(SATELCOM)卫星的发射服务合同。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总裁张新侠和阿列尼亚公司总裁威利奥分别代表双方签字。按照合同规定,发射将于2001年上半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中国与欧洲的航天合作历史悠久。中国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之初,是为瑞典、法国、德国提供搭载服务。这次发射讯达恒卫星是长城公司与意大利的首次合作,是继去年7月中国与德国、法国成功完成鑫诺卫星发射后的又一次…  相似文献   

11.
司马杭仁 《航天》2010,(2):53-55
1989年8月25日,旅行者-2探测器到达距海王星最近的地点,它在距海王星4827千米的最近点与海王星相会,从而使人类第一次看清了远在距离地球45亿千米之外的海王星面貌。这是人类首次用空间探测器探测海王星,因为这是旅行者-2所要飞近的最后一个主要行星,也就没有后续轨道限制了。它的轨道非常接近海卫一(它是太阳系质量最大的卫星),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12,(1):57-57
微软共同创始人艾伦12月13日宣布组建平流层发射系统公司,旨在研制一种采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所造多级火箭和升高复合材料公司研制的载机的空射型航天运载系统。该系统将能把重达61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轨道,运载能力类似于德尔它2中型火箭,  相似文献   

13.
目次 ( 符号为简讯 ) 年_期_页特邀报告中国返回式卫星遥感和科学试验…………………………………………………………………………2001_1_1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与应用…………………………………………………………………………………2001_1_8中国静止气象卫星进展…………………………………………………………………………………2001_1_1321世纪初期航天遥感技术发展展望……………………………………………………………………2001_1_2021世纪中国的航天返回与遥感……………………………………………  相似文献   

14.
TRW公司赢得智能眼合同美国空军空间与导弹系统中心已选择TRW公司与休斯公司的项目组继续设计智能眼空间与导弹跟踪系统。该系统原有两家承包商,另一家洛克韦尔公司这次未被选中。美空军原打算由两家承包商各进行两次飞行试验,但去年决定把承包商减为一家。智能眼...  相似文献   

15.
孙广勃 《中国航天》2001,(11):18-21
(三)欧洲欧洲的阿里安运载火箭在目前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据着半壁江山,目前正在由阿里安4向阿里安5过渡。截止到2001年9月底,阿里安4火箭已发射106次,并实现了连续64次发射成功。阿里安5也已进行了10次发射。1.阿里安5及其改进型号阿里安5大型运载火箭于1996年6月4日进行了首次发射,结果发生了爆炸;1997年10月的第二次发射也只取得了部分成功。直到1998年10月的第三次发射,该火箭才首次取得了完全成功。1999年12月10日它进行了首次商业发射。2001年7月12日,它将两颗卫星…  相似文献   

16.
美一公司将进行小行星探测美国一家新成立的商业公司最近宣布,他们计划在2000年把一颗由他们自己出资建造的小型探测器送到一颗近地小行星表面上,以获取科学数据和“抢占”未来的开采权。这家公司称为太空开发公司。它希望靠出售所获得的科学数据能够挣回本次探测任...  相似文献   

17.
袁越 《中国航天》1998,(8):18-19
洛马公司计划研制新型宇宙神和雅典娜火箭袁越鉴于商用卫星尺寸的不断加大,洛马公司准备加强其最新型宇宙神火箭的运载能力,并考虑在雅典娜运载火箭家族中增加一个重要成员,以同波音公司的德尔它2火箭竞争。该公司已把即将问世的宇宙神2AR火箭更名为宇宙神3,并向...  相似文献   

18.
欧空局各成员国的航天部长们在5月份举行的会议上批准了该局1999~2002年的预算。预算总额为21亿欧元(合22.5亿美元),包括地球与空间科学、阿里安5火箭改进和欧洲导航卫星项目的费用,其中新设立的、旨在从太空研究地球的生活行星项目得到了5.93亿欧元的拨款(2001年之前)。除地球研究外,航天部长们还同意在2001年前花5840万欧元对拟议中的伽利略导航卫星项目进行方案论证。该导航卫星系统的用途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相同,但可以不受美国军方的控制,这是欧洲各国赞成搞这一项目的一个主要…  相似文献   

19.
简讯     
对华出口限制使美卫星商受损据外刊报道,由于美国政府制订了严格的卫星出口限制措施,休斯和劳拉公司无法得到用中国火箭发射其卫星的许可证,这两家公司将遭受严重损失。新加坡亚太移动通信公司(APMT)因休斯空间与通信公司无法及时得到把卫星运往中国以用长三乙火...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和提高性能,美国洛马沃特系统公司开始重新设计其低成本自主攻击系统(LOCAAS)。LOCAAS是一种小型无人驾驶飞机,打算装入SUU64标准集束弹箱挂在美国空军的战斗机机翼下,以后将装在F22和联合攻击机的内部武器舱中。这种“智能弹药”是美国空军耗资3300万美元的先进技术验证(ATD)计划的一部分,由洛马公司和美国空军各承担50%的研制费用。ATD计划将于2001年年底启动,那时美国空军将开始进入产品方案和降低风险阶段。在21世纪头10年中期将开始工程和制造研制阶段。在最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