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头罩热试验是热试验中经常进行的试验项目,头罩热试验中的加热及加载问题是试验中的难题。针对头罩试验件材料多为陶瓷材料,试验温度高,且要求热与载荷同步施加的特点对试验中的加热、加载方式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试验技术在试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燃烧加热风洞中的地面高超声速试验通常模拟真实飞行状态下的静温,静压,马赫数(TPM)或总焓,动压,马赫数(h0QM)。为弄清气流参数匹配方式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基于准一维带化学反应数值模拟对这两种典型匹配方案获得可靠的燃烧室压力分布与发动机推力及比冲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氢燃料加热气流,若燃烧室内未出现明显的局部热壅塞引起的激波结构,TPM匹配方案能较好模拟纯空气流动当量比相同时的压力分布;h0QM匹配方案则能更好模拟燃料量相同的情况;对于模拟燃烧室热壅塞效应,h0QM匹配方案表现更好。从模拟发动机推力的角度来说,两种匹配方案均可通过调整燃油量达到与纯空气结果的较好契合,不管燃烧室内是否出现壅塞激波结构;从模拟燃料比冲的角度来说,则h0QM匹配方案更可靠。燃烧释热比不同是导致两种匹配方案表现不同的关键原因。对于酒精燃料加热气流,两种匹配方案下发动机性能相仿;但此时污染效应更强,给优化匹配方案以准确模拟发动机性能带来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3.
地面颤振模拟试验是一项以真实飞行器结构作为试验对象,并利用激振器模拟非定常气动力的颤振验证试验技术。本文通过在地面颤振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引入热环境模拟设备,进一步研究热颤振地面模拟试验技术。建立了综合考虑多工况的气动插值点优化方法,然后利用Kriging代理模型构建了适用于时变温度场中结构的非定常气动力降阶模型,同时设计了气动加热环境地面模拟及热环境下结构的激励与响应测试方案,最终基于钛合金机翼模型搭建了热颤振地面模拟试验系统,并对时变颤振边界进行跟踪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激振力控制器的设计控制频带内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但鲁棒控制器较窄的控制带宽限制了热颤振地面模拟试验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高温热管在热防护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温热管在热防护中的应用原理,并利用电弧加热风洞产生的高温、高速气流,模拟高超声速飞行器高温区的气动加热环境,对一种装有高温热管的简单的球柱形原理性模型进行了加热试验。利用高温红外测温装置对模型表面的温度进行了测量,通过与普通复合材料制成的模型试验结构的对比分析,发现高温热管能够有效地将模型高温区热量传导到低温区,装有高温热管模型的驻点温度明显降低,显示出了良好的防热效果。  相似文献   

5.
景建斌 《导航与控制》2018,17(1):103-106
从武器发展的趋势和红外导引头对外场试验的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能真实模拟红外导引头与目标交会条件的试验方案,介绍了试验系统组成和试验原理,概述了系统的静态标定及联调、开环和闭环试验、抗干扰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案可实现红外导引头对高速运动目标的识别,检验其与模拟制导系统结合后对目标的捕获、锁定与跟踪性能。同时,也可有效考核其抗干扰能力,对提高红外导引头和导弹制导控制系统试验技术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了两种气流状态参数和两种加热情况下典型前缘部件表面热流密度的相似性,论证了利用亚声速高温燃气流加热方式进行近地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工况气动热模拟试验的可行性.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典型钝头锥结构提出“小喷口低速高温燃气流+石英灯”组合热试验方案.通过采用新型高效双腔蒸发管型燃气发生器、新型带保温夹层和耐高温陶瓷内衬的水冷不锈钢高温管道结构,同时引入电加热器预热及燃烧室两路供油方案,使所建低速高温燃气流热试验设备产生燃气流温度达到2100K,φ250mm喷口处平均径向温度分布梯度约3K/mm,具有线性温度控制功能且稳态控制温差约46K,满足24km、马赫数为6典型高超声速飞行器工况驻点区域高温/大热流密度气动热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7.
赵鹏  田秋实 《民航学报》2024,(1):107-111
为了研究基于电加热的树脂基复合材料修补片热固化方法是否比传统热补仪加热的热固化方法更优越,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基于电加热和传统热补仪加热的复合材料修补片结构模型固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种热固化过程中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应力场。最后通过实验方式固化复合材料修补片,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电加热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固化方法加热更均匀,使得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热应力的变化趋势更加平缓,减少了热应力集中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固化质量,优化了复合材料的热固化技术,还为电加热热固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更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气动加热与热响应耦合分析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给出M.《6飞行器零压力梯度部位气动加热与热响应的耦合分析及试验验证方法。气动加热采用工程算法,在自主开发结构温度场计算软件ASTSA基础上,加入气动加热计算模块,实现了气动加热/热响应耦合分析功能。利用全方程热流密度控制技术,完成了气动加热/热响应耦合地面热模拟试验,实现了对耦合分析结果的试验验证。依据上述分析利试验方法,对受气动加热载荷作用的某导弹油箱的温度场进行了入数值计算和试验测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分析方法是正确的,可以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9.
谭宇  毛雄兵  焦伟  刘伟雄 《推进技术》2017,38(9):2062-2068
为了研究燃烧加热风洞不同模拟方式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采用相同流道的发动机模型,在模拟"静温+静压"的酒精燃烧加热和模拟"焓值+动压"的氢气加热这两种燃烧加热风洞上,开展了不同模拟方式对超然冲压发动机性能对比试验,结合飞行试验数据和对模拟方式的理论推导与分析,对风洞试验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根据分析可知:采用燃烧风洞进行超然冲压发动机性能研究时,模拟参数应该选取"焓值、动压和发动机油气比"等参数;本研究中在Ma5状态时,酒精燃烧风洞来流的"焓值和动压"与实际参数相差不大(小于3%),其发动机性能与氢气燃烧加热风洞的发动机性能基本一致;在Ma6状态时,酒精燃烧风洞来流的焓值与实际参数相差了约10%,性能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激波诱导物体运动的二维动力学模型,比较了采用流动定常、结合非定常弹道方程的所谓"准定常"计算方法和非结构动网格计算方法,通过流场和运动特性分析,指出发展有相对运动的非定常流动模拟方法的重要性;另外采用修正弹簧近似和局部重构的非结构动网格技术,耦合求解Euler方程及6DOF弹道方程,数值模拟高度H=25km、飞行马赫数Ma=6.0、迎角α=0°状态下火箭抛罩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稠密大气层内头罩受到的气动力比惯性力大几个数量级,导致头罩的运动特性完全由气动力控制.分离过程中,头罩和火箭头部之间的气动干扰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特征,头罩姿态变化剧烈.本文还对分离过程中部分位置上的流场进行定常模拟,比较了定常和非定常的气动力,所得结论对于分析地面风洞可控轨迹系统(CTS)试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型飞机天线罩电热防冰装置的性能验证研究,找到了一种适用于飞机各类防冰装置预设计和对已有防冰装置验证的方法。该方法验证的天线罩防冰装置已经经历了飞行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余永波  文立伟  肖军  张建宝 《航空学报》2011,32(6):1124-1131
为保证复合材料预浸带始终处于适宜铺放成型的工艺窗口内,自动铺带( ATL)成型过程中需要对预浸带的铺放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为适应高速率自动铺放,需要研究新的高效加热及精确控制方法.本文提出高加热效率、高响应速率的红外辐射加热方案.通过对红外热源与预浸带能量传输过程的分析,提出了红外加热过程中各传递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基...  相似文献   

13.
吴大方  林鹭劲  任浩源  朱芳卉 《航空学报》2019,40(4):222594-222594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俯冲段、高机动变轨或瞬间外露定位探测设备时,快速变化的高热流密度气动热会对天线窗、天线罩等部件产生强烈的热冲击。判断脆性材料透波部件在大热流密度冲击下是否出现断裂破坏及确定断裂时间点,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能否最终锁定并击中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石英灯红外辐射式大热流冲击试验系统,最大冲击热流密度可达1.5 MW/m2,并对SiO2和Al2O32种脆性材料进行了高速热冲击试验。热流冲击模拟准确,控制结果与预设热流的相对误差小于1.0%。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实时采集热冲击过程中脆性材料表面散斑图像的动态变化,成功捕捉并获得了断裂时间点这一重要关键参数。通过对散斑图像的分析计算,得到了脆性试验件断裂前的表面应变的变化。试验结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透波天线窗等信号探测定位部件在高速大热流热冲击下的安全可靠性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飞行器高速飞行条件下天线罩在电结构设计中所面临的力、热、电三方面的矛盾,本文应用阻抗匹配技术,通过在隔热层与承载层之间引入介电常数渐变匹配层,使天线罩在满足力、热性能的基础上,其电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该技术的应用为天线罩传统电结构设计领域增添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可有效的解决耐高温等高性能天线罩的设计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导弹天线罩瞄准线误差的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军 《航空学报》2001,22(6):517-520
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战术导弹天线罩瞄准线误差的建模方法。利用半实物仿真系统把天线罩瞄准线误差引起的战术导弹导引头的输出指令采集下来,反推天线罩瞄准线误差模型,并利用得到的天线罩瞄准线误差模型进行天线罩瞄准线误差补偿系统试验,试验表明该补偿系统达到很高的补偿精度。  相似文献   

16.
选用玻璃纤维织物/环氧树脂预浸料以及配套体系材料,采用三步成型的球墨铸铁阴模热压罐固化工艺和专用模具固化蜂窝的方法,研制了机载大曲率、多频段C夹层结构天线罩。经过电性能测试和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该罩体的选材、结构设计和工艺过程是可行的。电性能测试中天线罩最小透波率为84%,全部电参数均满足要求;静力试验中天线罩通过了200%设计载荷的加载,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立伟  余永波  齐俊伟  肖军  严飙 《航空学报》2011,32(10):1937-1944
通过与传统的热风加热技术对比并参照国外相关研究,采用红外加热替代热风加热,根据稳态下自动铺放成型的红外加热数学模型,基于自动铺带机的硬件结构,通过采用前馈控制方式、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搭建了以速度为变量、温度为控制量、可编程控制器为控制核心的红外加热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红外加热恒温自动控制系统成型的复合...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涂层封存导弹雷达罩透波率与密封性问题,并结合某导弹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控制雷达罩的用胶量,即可满足透波率和密封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EKF的天线罩误差斜率多模型估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晓瑞  董朝阳  王青  陈宇 《航空学报》2010,31(8):1608-1613
 提出一种新的滤波器结构,利用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多模型(MM)算法,对天线罩误差斜率进行估计,降低天线罩误差对雷达自寻的导弹的影响,提高系统性能。在三维坐标下,创建包含导弹运动方程、目标运动方程、弹目相对运动方程的滤波模型。采用EKF算法,对包含天线罩误差的非线性观测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依照多模滤波的思想,对天线罩误差进行离散建模,构建伪观测方程,更新模型概率,得到天线罩误差斜率的估计值;将斜率估计结果代入EKF,得到滤除天线罩误差影响的系统状态量估计结果并形成制导指令。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估计天线罩斜率,提高系统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20.
对机载雷达罩提出一种分段变厚度的设计思想,实现变厚度机载雷达罩的建模。分别采用低频的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MLFMM)、高频的物理光学法(PO)及高低频相结合的物理光学混合矩量法(PO/MoM),利用这三种方法对一个中等尺寸机载雷达天线罩在分段变厚度情况下进行远场辐射方向图的计算,通过对三者所得结果的比较得出:PO/MoM混合方法在电大尺寸雷达罩电磁性能仿真计算中所具有的优越性及机载雷达罩分段变厚度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