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德Rosat X射线望远镜卫星已通过第一阶段设计复查,工程星硬件的研制工作业已开始。工程星的组装工作预定于明年2月开始。 Rosat卫星预定于1987年年中用美国的航天飞机发射,它的灵敏度要比以前的X射线望远镜高3~5倍。Rosat卫星将先进行为期6个月的空间X射线源测量,然后再花一年时间进一步测量单个X射线源。它至少要确定十万个X射线源的范围,并把它们确定在1弧分左右的范围内,以便提供一张更完整的宇宙图。  相似文献   

2.
参考照片     
苏联将于1993~1997年发射Regatta天文探测卫星图为苏联Regatta天文探测卫星,共研制5颗,用于国际日地科学研究。上图为Regatta-Plasma卫星,下图为Regatta-Astro卫星。卫星总重575公斤,太阳帆板(图中八边形为太阳电池帆板)重40公斤,热控系统重15公斤,蓄电池重70公斤,遥测系统重15公斤,通信系统重50公斤,伺服系统平台重70公斤,其上载荷重80公斤,科学仪器重230公斤。卫星高2.35米,直径为2.5米,太阳帆展开后,高为3米,直径可达9米。卫星将在1993-1997年发射。  相似文献   

3.
由于美国把发射西德大型红外望远镜卫星(GIRL)的费用提高到五千五百万美元(卫星研制费只有三千九百万美元),故西德研究和技术部不得不放弃1987年原拟用美国航天飞机发射的计划。美国不仅提高发射费,而且还要求西德以目前美元值支付。西德对美国索取如此高发射费,感到惊讶。西德的大型红外望远镜研制是由 MBB-艾尔诺公司承包的,现已完成了望远镜热模型,  相似文献   

4.
正2月17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名为"瞳"的"天文"H天文卫星,并搭载发射了3颗微小卫星。"天文"H又称"新X射线望远镜"(Ne XT),为日本下一代X射线天文卫星,配备4台观测仪器和2台望远镜,设有孔径10米的大型展开式天线,重约2700千克,设计寿命3年,采用高575千米、倾角31度轨道,用于开展软X射线、硬X射线和伽马射线观测,通过研究黑洞、超新星遗迹和  相似文献   

5.
苏联预定于1988年1~2月间用“质子”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重3吨的“格拉拉特”(Grarat)天文卫星,使它进入大椭圆轨道:近地点2,000公里,远地点200,000公里,倾角51度,轨道周期4天。卫星装有一架法国造的伽玛望远镜,望远镜重1,050公斤,以观测天体 X 射线源和γ射线源,其角分辨率为1弧分,视场角7.3度,能直接确定γ  相似文献   

6.
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于1993年2月12日用第7枚M-3SⅡ火箭发射第15号科学卫星(ASTRO-D)。 ASTRO-D是继1979年发射的“鹄”、1g83年发射的“天魔”、1987年发射的“银河”之后的第4颗X天文卫星,是一个在能量很宽范围内同时进行X射线天体摄像和分光的高性能X射线天文台。在ASTRO-D上搭载了4架能量从0.5keV到10keV范围很宽,其有效面积很大的复合薄板型的X射线反射望远镜。焦距为3.5m,角分辨率是从点辐射源进入X射线量一半的图像经过直径约3角分。这些X射线望远镜是由美航宇局哥达德空间飞行  相似文献   

7.
回春 《国际太空》1991,(3):16-17
苏联拉沃契金科学和工业协会(ASIL)从商业角度出发,提出国际合作研制洛蒙诺索夫(Lomonosov)天文卫星。卫星重5.8吨,用质子火箭发射,将在欧空局的天文卫星Hipparcos发射之后的5~10年内送入轨道。该卫星将用来测量恒星位置和亮度、恒星运动速度,进而估计宇宙的大小。测量距离可达到1000秒差距,测量距离精度为0.001~0.002弧秒,测定波长为5500埃发光天体,以及2000埃和3500埃的紫外天体,分辨率为20埃。卫星上装有一台口径为1米的卡塞格伦望远镜,焦距50米,视场角为6弧秒。卫星平台为三轴稳定,装有惯性轮  相似文献   

8.
欧洲X-射线观测卫星(Exosat),重500公斤,直径2.1米,高1.35米(不包括高1.85米的太阳帆板)。它将置入近地点为500公里,远地点为200,000公里的大偏心率轨道,其主要任务是研究高能宇宙射线产生过程,探测软X射线和硬X-射线。1977年开始工业技术设计和研制,1981年进行飞行模型总装,目前卫星的研制工作已进入决定性阶段。卫星的结构特点是:卫星中心体敷有超绝热层,装有一块单自由度回转式太阳帆板。所有分系统都安装在中心体外壳内,各种科学仪器的窗口均位于卫星的一侧,可以沿X轴或平行于X轴观测。在发射期间,太阳帆板折叠在一起,盖住低能成象望远镜和中  相似文献   

9.
重 3.8 t的 X射线多镜面卫星 ( XMM) ,是欧空局研制的世界上功能最强的 X射线空间望远镜 ,价值 6.89亿美元。它由 3条长导管组成 ,包括 58组精密打磨而成的镀金铜轴镜 ,这些镜面可吸收来自宇宙深处辐射出的细微的 X射线。XMM卫星于 1 999年 1 2月 1 0日由阿里安 - 5火箭发射升空。其灵敏度是同年 7月发射的美国“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的5倍 ,运行在远地点 1 1 .4万千米、近地点 70 0 0千米的轨道上。有关该卫星详情请参看本刊 1 998年 1 0月号。世界上功能最强的X射线空间望远镜升空…  相似文献   

10.
瑞典空间公司8月10日与法国航宇公司和欧洲卫星公司(由西德、法国、比利时、荷兰几家航宇公司联合成立)签订制造瑞典通信与电视卫星(Tele-x)合同,金额为六亿五千万克郎(折合法郎六亿五千万)。1988年底用阿里安发射。卫星发射重量将是2130公斤,轨道重1200公斤。太阳电池帆板展开跨度19米。定点在东经5度静止轨道上,并由瑞典、挪威、芬兰联合使用,从而成为北欧一颗区域性通信和电视卫星。卫星主要任务将进行直播电视实验、准实用服务以及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1.
日本计划于明年初用H1火箭从种子岛空间中心发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ERS-1),它将进入570公里高的极地轨道。卫星重1340公斤,星体为3.1米×0.9米×1.8米的箱形,装有分辨率为10米的全天候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为18米的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计、数据发射机和数据记录器等,合成孔径雷达上装有11.9米和2.4米的雷达天线。卫星上92%的部件是日本自己研制的,设计寿命为3年。日本ERS-1上的合成孔径雷达采用L波段频率(今年发射的欧洲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X射线天文卫星(SAX)预计不能按计划于1994年初发射,可能推迟至1994年末。意大利空间局及阿列尼亚空间公司的官员们近期将确定卫星发射的确切日期。阿列尼亚空间公司的人员称,软件和姿控系统的研制障碍迫使卫星发射延期。但他们认为不会因这些问题而提高卫星的造价。意大利空间局的批评家攻击X射线天文卫星飞行为一次昂贵的飞行。但是,支持这项计划的意大利空间局官员及意、荷科学家则认为,卫星将为研究天体X射线源的欧空局科学家提供大量重要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3.
“天文-C”卫星继“天鹅”和“天马”两颗探测X线天文卫星之后,“天文-C”卫星装载了更高性能的X线望远镜,以研究银河系以外的X线天体。这架望远镜由宇宙科学研究所和英国的莱斯特大学共同研制,比“天马”卫星的望远镜口径几乎大一位数。“天文-C”卫星是一颗重400公斤的三轴稳定卫星。Exos_D探测卫星为了研究引起极光带电粒子的加速机理,这颗卫星装载电场、磁场、等离子波动及  相似文献   

14.
夏光 《国际太空》2004,(11):8-10
2004年11月,“雨燕”(Swift)卫星计划由德尔他-2火箭发射升空,进入到低地球轨道(LEO)。Swift是观测γ射线暴(GRB)快速反应的天文卫星,用于对GRB进行研究。它可观测GRB及其在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和可见光波段中的余辉。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天文-H卫星升空后不久失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项目背景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就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下属的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原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为核心开始研发和应用以X射线天文卫星为主的天文卫星.1976-2005年,日本共发射了7颗X射线天文卫星,其中5颗发射成功,按预定计划执行了一系列观测任务,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如:利用天文-D于1993年4月5日成功捕获到了刚发现的M81银河系的超新星SN1993放射出的X射线;利用2005年发射的天文-E2卫星配备的软X射线望远镜(SXT)所进行的一系列观测活动,不仅大幅拓展了观测范围(从原来的软X射线拓展到软γ射线),而且发现了距地球较近(8000万光年)处的黑洞,对人类了解宇宙结构、掌握宇宙全貌、厘清宇宙进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3月17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IGS)雷达5号机"。这是H-2A火箭连续第二次发射与国防有关的卫星。该卫星由三菱电机公司研制,由内阁卫星情报中心运行。本次发射前日本共有6颗卫星在轨工作,包括3颗光学卫星和3颗雷达卫星。此次发射的卫星光学分辨率0.6米,雷达分辨率优于1米,将接替2011年12月发射的"雷达3号机"卫星。  相似文献   

17.
太空新航线     
<正>印火箭发射多颗卫星 7月10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XL型运载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岛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了英国DMC国际成像公司的3颗"灾害监测星座"(DMC)3遥感卫星,并搭载发射了英国2颗微小卫星。本次发射的5颗卫星总发射重量为1440千克。这是PSLV火箭迄今承担的有效载荷重量最大的一次商业发射。3颗DMC-3卫星由英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SSTL)采用SSTL-300S1平台建造,各重447千克,全色分辨率1米,多光谱分辨率4米,幅宽23.35千米,  相似文献   

18.
正伦琴X射线天文台1990年6月1日,以发现X射线的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命名的伦琴X射线天文台(ROSAT)(下左图)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这是一颗由德国领导、英国与美国合作的X射线天文卫星项目。ROSAT携带的设备可提供高分辨率、低噪音的软X射线成像观测,除了X射线波段,它还可以在极紫外波段进行工作。卫星设计寿命18个月,实际运行超过8年时间。任务最终公布的X射线巡天  相似文献   

19.
日本海洋观测卫星 MOS-1现在处于验收试验阶段,计划于1987年初发射。卫星为三轴稳定,带有三个地球敏感器和两个动量飞轮。有效载荷为多光谱电子扫描辐射计(MESSR),可见光和热红外辐射计(VTIR)以及微波散射辐射计(MSR)。MESSR 的光学遥感器分辨率约50米,VTIR 可见光和红外的分辨率分别为900米和2700米。卫星上装有数据收集系统,接收和转发地面浮标和其它小型自动发射装置发射的环境数据。卫星发射重量为740公斤,桨状可展太阳电池阵。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在相继发射地球资源卫星(JERS-1)和海事观测卫星(MOS-1A和MOS-1B)后,目前正在实施高级地球观测卫星(ADEOS)计划和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计划。一、高级地球观测卫星高级地球观测卫星重约4吨,总功率为4500瓦,大小为4米×4米×5米,寿命3年,约在1996年初发射,可用于观测温室效应、地球臭氧层的减少和热带雨林的砍伐等。卫星研制总经费预计为6~7亿美元,其中包括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研制的探测器费用(不含美、法和日本通产省研制的探测器费用)。卫星主要由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