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根据美国F-22飞机的技术资料,给出了四代机系统和结构鉴定验收试验的噪声及振动载荷的确定方法。90年代初期主要使用预测方法给出上述载荷,预测方法使用了地面开车、风洞和YF-22领先试验中获得的数据。当F-22飞机进入飞行验证阶段时,大量的飞行实测数据代替了以前的数据,使用这些数据所建立的振动和噪声载荷确定方法更加合理。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使用这些数据时,也应用了数理统计的概念,建立声压水平(SPL)和振动功率谱密度(PSD),本文还给出了等效损伤谱和暴露时间的相应方法,并根据载荷的实际存在和大小对飞机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2.
钟德均 《飞行试验》1997,13(3):14-17
根据产品可靠性大纲的要求,要制订可靠性验证试验计划,确定振动试验条件。由于可靠性验证试验的最大应力明显低于振动环境试验量值,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从实测振动数据来制订可靠性验证试验的振动条件。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机载设备可靠性试验条件实测振动数据的归纳方法。具体研究了:a.区域平均法;b.峰值包络降低法,分直接下降6dB和9dB两种情况;c.等效1/3倍频程带包线法。最后将这三种方法四种情况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管路补偿器补偿位移疲劳寿命和耐久振动寿命的有限元分析计算方法。通过对某型管路补偿器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和传统工程计算法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管路补偿器补偿位移疲劳寿命的有限元计算方法,探索耐久振动寿命的有限元计算流程,并将结果同试验数据对比,以验证其设计方法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补偿位移的疲劳寿命有限元法的计算精度优于工程设计法;耐久振动寿命有限元法能够给出确定的振动应力分布情况,并预测出耐久振动寿命时间,工程设计法仅能计算出管路补偿器的自振频率,不能明确振动应力和寿命。  相似文献   

4.
基于定量曲率模态分析的分层损伤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基于振动分析的复合材料损伤定量检测方法,对含有不同长度分层损伤的复合材料梁,分别采用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进行静态和动态响应检测。样本分别进行了纯弯曲、剪切、自由振动和不同频率下的受迫振动试验。振动状态下的位移和加速度分布采用多普勒激光扫描振动仪测得。有限元分析采用ABAQUS6.9.1软件进行,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由此得出样本件的曲率模态响应,从而可以确定分层损伤区域的位置、大小及相关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损伤力学的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寿命预测模型,应用损伤等效应力进行三维应力状态下的损伤计算,并考虑了压缩时闭合效应,利用ANSYS的二次开发工具APDL和UPFs开发程序,把基于损伤力学的寿命预测方法与ANSYS的结构分析结合起来,实现了对构件的损伤计算和寿命预测。针对粉末合金材料易含夹杂等初始缺陷的特点,提出了在寿命计算中通过单元初始损伤模拟初始缺陷对寿命影响的处理方法,探讨了考虑初始缺陷条件下的寿命预测,并利用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GJBl50.16阐述的运输振动和使用振动标准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剪裁”计算,就装在军用飞机电子设备舱内的电子设备所应选取的振动试验条件,提出了初步计算结果,文中所讨论的机种涉及各种喷气式飞机、直升机和螺旋桨式飞机。作者还提出,在适当延伸耐久振动试验频率下限的条件下,机载电子设备的运输振动试验可不必进行。本文对GJBl50.16的贯彻实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等效损伤线实验建立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敏  阎雷 《航空学报》2002,23(4):338-341
 通过固定一组循环数进行不同应力水平加载试验,用韧性耗散法测得三种材料等效损伤线族,它显示了损伤场全貌。分析得到的损伤线族方程与实验数据拟合很好,由该损伤线族方程导出了复杂加载下损伤累积模型及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用该损伤线模型对 3种材料的二级加载试验进行的寿命预测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在等效损伤假设前提下,本文的等效损伤线模型更为直接可信。  相似文献   

8.
确定飞机日历寿命用的当量环境谱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栋 《航空学报》2000,21(2):128-133
提出了飞机使用环境由机场湿热大气环境、水介质浸泡环境和热空气老化环境三部分所组成;根据损伤等效原则,由法拉第定律和阿伦尼斯方程,分别推导出一套不同环境之间的当量化关系式;在环境实测和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飞机关键部位的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并成功地确定了某机场的当量环境谱。  相似文献   

9.
基于等效模态应变/动能理论,提出了一种利用实际结构的测试数据识别结构中损伤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利用模型修正技术识别结构中损伤强度的方法。分别以一个单损伤平板结构和多损伤平板结构为例,通过仿真分析了以上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以上方法可以有效识别结构中的损伤位置和损伤强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损伤等效的多轴疲劳试验谱编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轴载荷下多危险点单轴应力破坏模式,以损伤等效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多轴载荷下的疲劳试验载荷谱编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最危险点处的应力应变历程进行雨流计数,对得到的应力应变循环按幅值进行分组统计,再根据损伤等效原则对各组进行循环载荷搜索,最后将各组搜索到的包含一定次数的循环载荷按顺序连接起来,即为疲劳试验谱.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定量地保证了试验载荷谱与原载荷谱的疲劳损伤一致,操作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1.
微型飞行器航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微型飞行器(MAV)低雷诺数条件下续航时间不足的问题,推导了适用于电动推进飞行器的航时计算公式,并提出为实现航时优化的动力系统规划方法。通过初步实验,验证了航时优化理论的正确性,通过规划延长了航时。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的高空长航时无人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概况和特点,分析探讨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余辉 《国际航空》2008,(6):50-51
美国极光飞行科学公司针对美国国防部预研局(DARPA)的“秃鹰”超长航时无人机项目,提出了一种三段可独立飞行的模块机翼飞行器——“奥德修斯”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某直升机用锁闭机构的耐久性能,在没有现行标准的情况下,作者采用逐步加载的方法确定预紧力进行耐久性试验,该方法为耐久性试验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由于飞艇续航时间受飞行速度、重力浮力配平方式、载油量变化、风场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飞机续航时间计算方法并不适用于飞艇,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飞艇续航时间论证方法。分析了工作高度的风场速度分布规律,分别给出完全靠发动机推力矢量平衡和完全靠动升力平衡两种不同情况下飞艇续航时间计算方法,以某大型对流层飞艇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初始方案在不同平均巡航速度、配平重量和配平方式下的平均燃油消耗率和最大续航时间,对经过减阻、减重、减少耗油率等技术改进后优化方案能达到的续航时间和概率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研究表明,某飞艇初始方案在使用区域风场条件下基本能满足留空时间72h的指标要求,经技术改进后,指标仍有较大的提升的空间。方法考虑了飞艇续航时间的多种影响因素、取值变化和交互影响,比较适宜在飞艇这类涉及重浮力配平和任务耗油率变化的浮空器上使用。  相似文献   

16.
国外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动力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是一种可在18—24km高空范围飞行、巡航时数不少于24h的无人机,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飞行任务与常规飞机的相比有很大不同,因此,为其动力装置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7.
介绍背压加载装置在K8、JL8飞机收放作动筒耐久循环试验中的应用。该背压加载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试验成本低的特点,而且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能给作动筒加恒定载荷。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开展了高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翼型的优化设计研究.为了提高采用遗传算法的气动优化设计的效率,将分布式计算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形成了基于遗传算法和分布式计算的气动优化设计方法,并将该方法与基于反设计概念的工程方法相结合进行了高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翼型的气动优化设计.设计实践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设计出的翼型是能够满足工程需要的.  相似文献   

19.
郭霖  康宁 《航空动力学报》2003,18(4):485-487
以相似理论为依据,通过空气动力学的实验方法探索新型低泄漏高寿命3层片式刷式封严结构。以空气泄漏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新型刷式封严结构的密封性并对其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3层片状刷式封严结构的密封泄漏特性优于简单的片状刷封结构;随着3层片状刷封进出口压差的增大,泄漏量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20.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翼型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解析形状函数法表示翼型,将求解绕翼型流场的N-S方程解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可用于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翼型的设计.设计实践表明,设计的新翼型满足设计要求,且获得比原始翼型高得多的升阻比,采用的翼型设计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