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俄产微电路代号系统由 6个要素组成 ,它们依次表示使用范围、壳体类型、结构工艺、系列编号、功能和用途以及细分类别。  相似文献   

2.
一组末端操作机构末端操作机构是机器人与它所操作的工件或者工具之间的重要连接环节。如果末端操作机构不灵巧或者不可靠,即使是最复杂、最尖端的计算机控制机器人,亦不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市场已经出现了一批灵巧、可靠而又简单的末端操作机构,可适用于各式各样的工...  相似文献   

3.
借鉴泰勒对工作(task)的定义,结合现代认知科学信息加工、问题解决等理论,在分析比较知识作业与操作作业、知识作业与脑力劳动以及知识作业与问题解决的基础上,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率提高的要求,从管理工程与工效、信息加工、问题解决三个角度给出知识作业的内涵,分别为:知识作业是“一连串的动作”,心智操作是知识作业过程的“动素”;知识作业是人脑的信息加工和计算过程,心智操作是知识作业的“算法”;知识作业是根据作业目标所确定的心智操作序列,包括结果的规范化输出。  相似文献   

4.
XYZ机床公司的4种转塔式铣床不论是人工操作还是采用数控,全都装有thetotal控制.工作台现格认lthemmx228mmfjl473mmx305ng最小负载从3fokgf055()k.铣床的核。L’部分为Pr。t_人工数据输人(MDI)车床.并带有PIDtDtlaLLXZ控制,其目的是为了填补人工操作与全部CNC车床之间的空缺.编程操作可使车床操作人员轻易地找到中。L’。各部分经菜单屏建立,操作人员通过选择操作(如:车回、表面加工。车螺纹、绞螺纹等)建立程序序列;绘图尺寸及屏幕显示的尺寸由辅助键盘提取.车螺纹被视为极简单的操作,固定循环包括所有的粗加工…  相似文献   

5.
付立伯 《成飞情报》1997,(1):16-17,15
为摸索一种简易操作、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勿需附加设备,即可用于玻璃表面保护的材料,进行了了玻璃保护胶纸的试验和应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保护胶纸(YBM)对玻璃性能无影响,且操作简易,使用方便,适用性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6.
航天任务的操作费用占整个任务费用的10 ̄15%,为了使正常操作的费用最低,并尽量延长实用卫星的寿命,从而增加总任务投资的回报,探讨地面部分设计方案最佳化方法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欧空局在一系列任务地面部分开发和操作方面的经验,以证明可在直接重用,采用通用部件和任务专门开发之间正确折衷,实现最小风险开发并使操作费用最佳化。  相似文献   

7.
在规划下一代卫星操作控制中心(MOCC)过程中,可望越来越多地利用新的、基于知识的技术。本文将介绍面向agent(代理人)方法在实现卫星自动化操作中的率先应用。文中概述了此项技术,讨论了当前正在调研并制作样机的一些实用工作环境。目前的重点是开发一套简单的用户机制,使操作人员可以实时地建立软件agent,以辅助其完成一些常见的、劳动密集型操作任务。这些操作任务包括:日常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功能;综合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单介绍了响尾蛇导弹演进成现代高可靠复杂武器的过程。可靠性提高的过程从AIM-9D的制导控制段(其MTBF是20小时)讲起,直到AIM-9L的制导控制段,抽选批的MTBF已超过1000小时。可靠性增长的三个因素被确认为是:工业技术的进步、可靠性大纲的改进和质量大纲的改进。AIM-9D使用真空管技术,那时没有正式的可靠性大纲,初期的生产质量大纲亦不符合MIL-Q-9858A的要求。本文叙述了在设计技术、可靠性大纲和质量大纲方面展示出的改进。AIM-9L制导控制段现在的设计采用混合和集成微电路,得到超过MIL-STD-785B的要求的可靠性大纲的保障,并在超过MIL-Q-9858A的要求的质量大纲指导下生产。  相似文献   

9.
某型飞机在铆接弹箱滑轨支撑件时,先后发现两零件在零件弯边处存在裂纹。通过进行断口、化学、机械性能、金相组织方面的分析,得出裂纹产生的原因是材料本身固有的冷变形性能差、零件表面粗糙、铆接工艺设计及铆接操作等因素,研究表明,为获得较高的铆接质量,应对现有铆接工艺及操作进行适当改进,从而产生避免裂纹。  相似文献   

10.
未来的航天任务操作将是什么样?未来航天任务将从目前开发的新技术中获得多少好处?从桌面个人计算机(PC)操作整个卫星、一个星座和一族卫星的可能性如何?本文就来探讨这些问题,作为对星上自主和Internet大型协议之类新技术将如何改变航天操作的前景预测。分析了“离岗”任务操作控制中心的设想及其在未来任务操作中的作用,介绍了从现有方案发展的类似情况,仔细研究了智能卫星的设想。这种智能卫星能监视自己运行状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 of applying digital techniques to the control of a 1-kVA three-phase dc-ac inverter to generate a sinusoidal 400-Hz output, using high-frequency bridge-chopper techniques. The model which was constructed used predominantly off-theshelf digital microcircuits and resulted in a device with an overall efficiency of 85 percent, in a 0.52 cubic-foot package which weighed 19.5 lbs. Sinusoidal output with less than 2 percent harmonic distortion at 115 volts line to neutral was obtained with 28 volts dc input.  相似文献   

12.
A joint military-commercial effort to evaluate multichip module (MCM) structures is discussed. The program, Reliability Technology to Achieve Insertion of Advanced Packaging (RELTECH), has been designed to identify the failure mechanisms that are possible in MCM structures. The RELTECH test vehicles, technical assessment task, product evaluation plan, reliability modeling task, accelerated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and post-test physical analysis and failure analysis are described.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through RELTECH can be used to address standardization issues, through development of cost effective qualification and appropriate screen criteria, for inclusion into a commercial specification and the MIL-H-38534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hybrid microcircuits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ersion of the computer-aided system of mass tensometry (SMT) for conduction of aircraft and rocket-space equipment vibration tests is considered. A technique of the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hat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system and process approaches when using the modern element base around the high-performance integral microcircuits is a distinctive feature in thi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blem solution. We describe the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of the advanced computer-aided SMTs and present data on its basic components desigtn. Also determined are the list and functional parameters of ratio-measuring network modules as well as the scheme of their connection to the test object and the local computer network of the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14.
15.
计算飞行力学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综述了计算飞行力学的产生背景、问题表述、理论框架和飞行力学的计算系统,以及计算飞行力学在未来飞行器研制和应用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控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建国  周军 《航空学报》2014,35(2):320-331
针对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出现的新的控制问题,分析和总结了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控制进展状况和发展趋势。首先,基于飞艇和浮空器等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的特点,归纳总结了其飞行控制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这类飞行器的当前发展状况,从飞行器控制角度出发,着重介绍总结了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在控制系统执行机构配置、数学模型、姿态控制、定点控制、速度控制、航迹优化、轨迹跟踪控制、升空和返回控制、压力控制,以及应用的多种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最后,在已有的控制问题研究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在控制研究领域所要解决和关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伸缩机翼变体飞机通过机翼伸缩调整机翼展长,从而改变机翼面积和展弦比,改变飞机的气动布局和机翼的气动特性,满足多任务点的设计要求。简要介绍伸缩机翼变体飞机的发展历史,重点研究一种采用伸缩机翼设计的超音速飞机的气动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亚音速时机翼展长伸长,展弦比增大,飞机诱导阻力降低,升阻比提高,可以明显提高飞机的航程;超音速时机翼展长缩短,展弦比减小,飞机的波阻降低,升阻比增大,提高了超音速飞行性能。伸缩机翼概念用于超音速飞机设计时能很好地兼顾亚音速巡航和超音速冲刺。  相似文献   

18.
寻找新一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Re的替代元素以实现少Re甚至无Re化是当前高温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扩散系数角度出发寻找具有与Re相当或者更低扩散系数的元素是有效的研究策略之一。在多元合金中,互扩散系数矩阵可全面表征任一合金元素的扩散能力。因此,精确测定不同合金元素在镍基高温合金γ和γ'相中随成分和温度变化的互扩散系数矩阵是当务之急。首先,概述当前镍基高温合金互扩散系数矩阵测定的现状,以及用于多元合金互扩散系数测定的传统Matano-Kirkaldy方法和新型数值回归方法。由于传统Matano-Kirkaldy方法效率低,文献中鲜有镍基高温合金三元及更高组元体系互扩散系数矩阵的报道。本研究小组最近基于Fick第二定律和原子移动性概念发展起来的新型数值回归方法,可用于任意组元合金精准互扩散系数矩阵的高通量测定。随后以Ni-Al-Ta三元合金γ相为例详细阐述新型数值回归法用于合金互扩散系数矩阵高通量测定以及测定结果的可靠性验证过程。之后,简述本研究小组关于镍基高温合金γ和γ'相互扩散系数矩阵测定的最新进展。目前已经完成了核心三元合金体系Ni-Al-X(X=Rh,Ta,W,Re,Os和Ir)γ及γ'相互扩散系数矩阵的高通量测定,并对结果可靠性进行了细致的验证。通过对比不同元素在镍基高温合金中的互扩散系数,初步提出新一代镍基高温合金中Re的可能替代元素及合金成分设计的关键。最后,指出镍基高温合金互扩散系数矩阵测定的下一步工作和互扩散系数矩阵高通量测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童明波  陈吉昌  李乐  肖天航  古彪  董登科  汪正中 《航空学报》2021,42(5):524530-524530
现代飞行器面临水上迫降、水上漂浮、贮箱晃动和投汲水等复杂水载荷的结构完整性和乘员安全性分析问题日趋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已经成为飞行器设计、分析和适航取证的重要手段。以固定翼飞机、水陆两栖飞机、直升机、火箭和卫星等现代航空航天飞行器为对象,围绕适用于飞行器水载荷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综述,根据外流(水上迫降和水上漂浮)和内流(贮箱晃动和投汲水)的不同将综述内容分为Part I和Part II两部分。Part I的主要工作为:首先,归纳水上迫降和水上漂浮的事故和试验,总结水气两相流和流固耦合算法的发展现状和优缺点;随后,结合工程实际,介绍飞行器水上迫降和水上漂浮的范畴、水载荷分析要点、适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和软件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其中,水上迫降的总结包括飞行参数、波浪水面和弹性体对迫降性能的影响研究,水上漂浮的总结涵盖了飞行器构型参数、破舱和波浪对漂浮性能的影响研究;最后,指出复杂风浪情况下水上迫降和漂浮的水气固三相耦合工程应用难点和解决途径,并探讨飞行器水载荷数值分析的技术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鲁棒技术在飞机总体设计中应用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雯  黄俊 《飞机设计》2004,(4):45-50
在回顾传统鲁棒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鲁棒技术在多学科环境中,尤其是在飞机总体设计中的应用状况和最新发展,侧重讨论了多学科鲁棒设计中的不确定性分析、敏度分析和鲁棒设计模拟,并给出了多学科鲁棒设计的一般流程。对鲁棒设计领域中的不确定性、鲁棒设计和多学科3个专业术语进行了定义,并在最后展望了鲁棒设计在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