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弹指一瞬间。但是,对于一本在UFO领域属于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来说,却是值得回味的。蹒跚学步的昨天,依然历历在目;而立之年的今天,霎时就在眼前。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要由衷地说一声:《飞碟探索》,谢谢你!  相似文献   

2.
会员编号:013153,姓名:汤昱东,年龄:32岁,爱好:探索飞碟、外星智慧生物,喜欢看探索宇宙和有关飞碟的科幻片,非常乐意与《飞碟探索》的读者联系,电话:(0701)6255755,地址:江西省鹰潭市站江路36号九栋3单元3号,邮编:335000。会员编号:011046,姓名:罗文广,年龄:26岁,爱好:音乐、天文、地理,喜欢收集与UFO有关的文字及VCD,地址:重庆市永川县1103信箱,邮编:402160。会员编号:012219,姓名:胡国凯,年龄:19岁,爱好:看书、踢球、听广播、听音乐,希…  相似文献   

3.
许多目击事件中 UFO的空中运行特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其中如果一部分 UFO是外星球先进的太空飞行器,那么它对地球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有着极大的启示。于是,国内外的一些科学家开始进行对飞碟的技术试验研究。 目前对飞碟的试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仿制圆盘形飞行器 这类技术试验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仿制外形为圆盘形的飞行器,力求从外形上接近观察到的飞碟,以此希望获得更佳的飞行性能。而其动力装置仍是目前常用的喷气式发动机或活塞式发动机。从动力系统看,这类飞行器与我们现在的各种飞机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不明飞行物(UFO)给人们带来太多的疑问和探求。有关UFO的故事充斥在报纸杂志以及小说影视里。UFO到底是什么?是天外来客,还是神秘的地球现象?美国《大众机械师》杂志的一篇报告揭示,美国空军曾如何醉心复制有关纳粹飞碟的各种技术并导致美国两项“飞碟”工程上马。近期的解密文件,揭示了令人震惊的第三项秘密工程,即研制的“飞碟”可以在500千米的高空对地球上某一区域实施核打击。飞碟是太空武器发射台?根据美国《大众机械师》发表的这份报告,该“飞碟”在500千米的高空轨道上执行一次任务的周期为6个星期,…  相似文献   

5.
刘兰生 《飞碟探索》2011,(10):20-20
在1987年年底之前,《飞碟探索》的选稿工作主要在北京.由一位UFO专家承担,出版社这边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副总编郭耀中、科技室副总编王郁明和编辑高文波负责编辑、终审和后期制作。1987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根据新闻出版总署不得设立社外编辑部的要求,将《飞碟探索》的所有工作移回兰州,北京的几位专家也就成了编辑部作者群中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6.
陈跃 《飞碟探索》2002,(4):19-19
据上海东方网2001年4月28日消息:世界上最大最正规的不明飞行物(UFO)研究机构——英国飞碟研究所最近宣布关闭。关闭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现不明飞行物的案例日渐稀少,众多的研究人员无所事事,该机构不得不宣告解散。  相似文献   

7.
自从1947年第一次发现“飞碟”以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对不明飞行物的研究。随着中国大门向外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西方飞碟学逐渐东移,进入古老的华夏国门,在中华大地掀起阵阵飞碟热。两大标志是:武汉大学出现的“中国UFO爱好者联络站”和进而成立的“中国UFO研究会”(英文缩写为CURO);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创办并全力以赴的全国性第一家UFO杂志《飞碟探索》。UFO从发现到消失一般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时间,留给人们神秘的感觉,让人们怀疑和猜测。这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UFO现象给2…  相似文献   

8.
写下这个题目后问自己:是不是略有霸道的嫌疑?时至今日,许多地球人并没有因为不了解飞碟、不了解飞碟文化而感到困惑和空虚,甚至不承认、不待见有什么飞碟文化.相反,人们身边的许多事情,诸如油盐酱醋之类,都远比飞碟文化显得重要和实在些.所以本文绝无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别人的企图,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并愿以此文与同道商榷.记得十几年前还在大学念书的时候,《飞碟探索》杂志刚刚问世,那时这本杂志以UFO基本知识、UFO目击报告为其主旨.宿舍里的伙伴曾就飞碟现象、天外访客进行过激烈的争论,许多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9.
正因为有了UFO,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生气,也更加有希望。《飞碟探索》已经创办25周年了,这意味着中国进行UFO研究的历史也已经经历四分之一个世纪了。回顾世界近60年、中国25年的UFO研究历程,可以自豪地说,UFO探索与研究正处在一个新起点。UFO研究事业是人类迄今  相似文献   

10.
众议院     
王思潮;谢谢几位发来的中秋贺卡。让我又回忆起8月美好的丝绸之旅。8月美好的丝绸之旅过后不久,在内蒙古西部上空就出现奇异的巨大光团,仿佛是庆贺《飞碟探索》杂志在中国西部创刊30周年的壮丽礼花。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我在此寄上贺膏和鲜花,谨祝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花好月圆。祝喜洋洋和钱茹女儿快乐成长!月有阴晴圆缺,UFO探索研究困难还不少少。上海作家于江夏老师在《飞碟探索》杂志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说得好:“对UFO,应生命不息,探索不止”。UFO探索会有月明之时。  相似文献   

11.
UFO信箱     
云南田振志:我是在1996年结识《飞碟探索》的。近来读王中纲先生《UFO可能是地球人所为》(《飞碟探索》2001年第4期)一文,对于王先生能有幸在黄河岸上一睹“没有光亮,没有声响,个头有轿车那么大,速度和轿车差不多”的飞碟,我是羡慕不已。但是,对于王先生文中称UFO“倒像是地球人驾驶的一种新型飞行器”的观点和其下的几点理由,我却不敢苟同。在此不揣浅陋,谈谈我对飞碟及王先生文章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有识的朋友来一起探讨关于飞碟的问题。关于飞碟是否客观存在、在地球上频繁出没的众多的UFO其实质是…  相似文献   

12.
我这次到兰州,是来学习和交流的。《飞碟探索》创刊30年来,已成为中国UFO探索的最大平台,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子骥 《飞碟探索》2005,(5):16-18
读了《飞碟探索》2005年第3期子骥先生的《2004年世界UFO大事评说》后,觉得文中关于墨西哥UFO目击事件的解释有不妥之处,现指出如下:  相似文献   

14.
《飞碟探索》2010,(11):26-26
订购《飞碟探索》12期,定价:60元,E卡通持卡人享受相应优惠。订购《飞碟探索》24期。获赠30元的维普咨询网阅读卡。  相似文献   

15.
漫话海中飞碟高明强海洋中出现的飞碟,有人直呼为“海中飞碟”,也有人称之为“USO”。据世界海中飞碟协会统计,截至1995年,全球已经发现1000多个案例。其实,这一类水中飞碟在我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例如,南北朝时代的《拾遗记》就有这样两则轶闻:尧登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80年代初,随着“飞碟”一词引入中国,诞生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飞碟探索》。 20世纪末,随着在中国领空不断出现的 UFO,掀起了又一“飞碟热”。 《中国 UFO目击案 (1990~ 1999)》就是在这一热潮中诞生的。很多年以来,面对众多国外 UFO方面的译作,中国的 UFO爱好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 UFO总是光顾外国,而从不在中国出现呢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通过飞碟探索编辑部的不断收集、整理,终于将石沉大海的种种发生在中国的 UFO目击案例积累成册。在书中 148起案例中,如按地区划分共涉及 31个省…  相似文献   

17.
有些人不承认 UFO现象的存在,甚至武断地说:“ UFO是伪科学”,这种态度并不可取。确实有人出于各种目的,伪造了一些 UFO现象或目击报告,但我们不能以此来否定那些客观存在的奇异现象。正确的态度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剖析各种 UFO报告,去伪存真,并且尽可能地做出客观的解释。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 UFO常常笼罩在神秘的迷雾之中,有些甚至匪夷所思,就像魔术一样,目击者被唬得团团转,但一经说破,却发现“不过如此”。   之所以有上述一番话,是因为拜读了 2001年第 3期《飞碟探索》刊登的谢湘雄先生《论 U…  相似文献   

18.
阳飞 《飞碟探索》2006,(12):22-24
问:李老师,您是《飞碟探索》的老熟人、老朋友了,但与刊物做公开的交流访谈,这还是第一次,请您谈谈您的UFO、飞碟观?  相似文献   

19.
UFO信箱     
江苏扬州王玉林:我是一名《飞碟探索》的忠实读者,近来读到邵瑞琦先生的《UFO的疑惑》(《飞碟探索》2002年第1期)一文,对邵先生的某些观点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这里谈出来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的朋友一起来探讨关于飞碟的问题。从邵先生文章的前半部分看,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在没有弄清UFO的来源之前,任何科学的猜测都是有可能的。但邵先生认为“不明飞行物是外星人派往地球的使者”这种猜测只是一种浪漫的科学幻想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他的理由是:从1000多年前宋代就有不明飞行物的记载来看,1000多年了这些…  相似文献   

20.
UFO信箱     
李珍贵:我是《飞碟探索》的一名忠实读者,看过1999年第5期的《飞碟探索》后,认为该期发表的孙凤武《UFO:假说中的矛盾》一文,有的地方略感不妥,与作者的看法稍有分歧。现逐条说明,仅代表本人意思。就其假说中的内容我基本同意,但对于孙凤武同志提出的“矛盾”有些不同看法,同时深信UFO的存在。假说一中的“出入:1.流星随时(晚上)出现,并非流星雨中的流星能产生灼烧现象,不是所有的流星都具备形成“UFO’的条件。2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使其周围的空气变热,不能排除大量的“热空气”所产生的强大浮力,使因灼烧而减少质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