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猎户座里许多行星的雏星据美航宇局(NASA)报道,研究人员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猎户星云的110颗恒星中,有56颗是雏星。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的是距离地球1500光年的猎户星云中正在诞生新恒星的区域。美国赖斯大学奥德尔博士等人,...  相似文献   

2.
正NASA网站2018年8月22日报道,斯皮策空间望远镜(Spitzer)迎来在轨运行15年纪念日,运行时间已远超出2.5年的设计寿命,目前正逐渐远离地球。NASA总结了Spitzer在轨期间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具体如下。(1)在单颗恒星周围发现7颗类地行星。2017年2月,利用Spitzer的观测结果,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TRAPPIST-1恒星周围发现7颗大小与地球相近且都  相似文献   

3.
美国"水"卫星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4日,美国发射了EOS计划中的“水”(Aqua)卫星,这是颗多功能地球观测卫星,原名EOS-PM 1(下午星),是对应EOS-AM 1(上午星)而言的。于1999年12月18日发射的EOS-AM 1后改名为“土”(Terra)卫星,它也是一颗多功能地球观测卫星。Aqua、Terra是拉丁语,意思分  相似文献   

4.
幽游 《太空探索》2006,(2):38-39
最近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观测到超新星1987A周围亮环的一些新的细节,观测数据使我们对这颗死亡的恒星在其爆发之前的一些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发现预期的光不增亮过程也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5.
绚丽的星炼     
在晴朗宁静的夜晚,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里仰望繁星密布的天空时,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宇宙中究竟还有没有地外生命存在?  2000年8月4日,一个国际天文小组发现了一颗围绕波江座恒星运转的行星,这是人类直接观测到的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它的体积比木星还大,主要由气体组成,距地球10.5亿光年。科学家们说,这颗星可能并不适宜生命生存,但他们认为在离波江座更近的地方,极有可能存在一颗更稳定的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在这颗行星上,完全可能有生物特别是高等生物的存在。  对地球人来说,寻找地外生命已经是个再不能古…  相似文献   

6.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1,(8):6-7
【2011年6月20日】 [天文]天文学家日前“目睹”了一个大质量黑洞吞没并撕裂一颗恒星的过程。地面上的科学家接收到了这颗遭遇厄运的恒星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强烈辐射。这些电磁波穿越了38亿光年的广袤空间。抵达地球。这是黑洞吞噬一颖恒星的示意图,在黑洞巨大引力的作用下,  相似文献   

7.
10月25日,美国航宇局两颗“立体”(STEREO,全称“日地关系观测台”)卫星由德尔它2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这两颗几乎完全桕同的卫星将像一投入晦一样从地球运行轨道外的两个有利位置上观测太阳,从而首次实现对太阳的三维研究。每颗卫星重620千克,预计工作寿命为两年。科学家希望本次任务能使他们深入地认识日冕质量抛射(CME)等太阳活动。  相似文献   

8.
1999年4月15日将成为天文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这一天宣布,他们第一个发现太阳系以外的一颗恒星,有多个行星围绕其运转。这是人类首次获得直接证据,证明太阳系在宇宙不是“孤家寡人”。参与此次研究的黛布拉·费希尔说:此次发现表明,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可能有不少会有多颗行星。曾几何时,人类把地球封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发现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于是提出太阳中心说。但现在一般人都知道,太阳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好汉”阿凡提…  相似文献   

9.
叶楠 《太空探索》2023,(1):76-79
<正>早期研究与发现自古以来,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唯一家园。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在地球以外还有其他的行星,这些行星都围绕一颗名为太阳的恒星不停旋转。一个世纪以前,我们认识到太阳只是银河系内的一颗普通恒星。整个银河系包括多至4000亿颗恒星,在银河系之外还有无数的河外星系。在其他恒星附近是否也有行星围绕它旋转?是否也有类似地球的行星?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统奄奄一息之际,天文学家们观察到在距它5光年以外的地方,有数十亿颗彗星同时燃烧消失。研究人员日前在NASA召开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他们发现从狮子座星系中一颗成熟的、膨胀的红色大恒星中涌现出大量的水,首次表明地球不再是惟一一个生命必需元素———水的存在地。操作沿低地轨道运行的亚毫米波天文学卫星(SWAS)的科学家们并没有打算进入天体生物学领域。SWAS被用来测量星系周围云层中的水、氧气和碳。天文学家们利用它观测了一颗名为CWLeonis的恒星,发现恒星中的水分比它应该有的要多10000…  相似文献   

11.
泷兴 《国际太空》2006,(9):18-19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1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中的第1颗卫星,运行在赤道轨道.2004年7月25日,"双星计划"的第2颗卫星--探测-2由长征-2C改进型火箭送入地球极轨道.这2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分别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吴杰 《飞碟探索》2001,(1):36-37
2000年8月7日,来自世界87个国家的2000位著名天文学家聚集在英国北部城市曼彻斯特举行的国际联合会全体大会(年会),宣布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太阳系外又发现了9颗行星,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知道的行星总数已达到33颗(围绕某些恒星运行的太阳系外行星)。光芒四射的另一太阳系  在新发现的9颗行星中,最令人欣喜的是一颗围绕波江座ε飞行的行星,这颗行星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天文台的科克兰博士主持的研究小组发现的。他们有兴趣的波江座ε离地球只有10.5光年,是科学家已知的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10大星系中最明亮的一颗星…  相似文献   

13.
张美毓 《国际太空》1996,(11):14-16
据1996年8月26日~9月1日的美国《航空周利》报道,日本于8月17日发射了一颗地球观测卫星(图见封三),这为科学家们了解温室效应、臭氧减少、热带雨林遭破坏以及其他有关全球环境变化等现象提供了更好条件。1 福星高照这个重量为3524kg的先进地球观...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一号卫星和2004年7月25日发射的中国探测二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两颗卫星。所谓“双星计划”就是发射2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进入赤道轨道和极地轨道组成“双子星座”,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之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日升日落,我们对太阳这颗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似乎再熟悉不过了,它好象每天都是那副模样,没什幺新鲜的。那么,假如有一天你突然看到太阳上有一头驯鹿,你是否会感到惊讶呢?  相似文献   

16.
1972年,美航宇局发射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当时,为了卫星数据的分析工作,日本一些科学家参加了陆地卫星计划。这标志着日本空间地球观测活动的起步。1978年,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在东京附近建立了一个地球观测中心,并在翌年开始直接接收陆地卫星的数据。1976年,在各方面专家小组的支持下,NASDA开始进行地球观测卫星计划的调研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最新消息     
俄计划为以色列发射一颗通信卫星 合众国际社3月1日报道,根据俄罗斯和以色列1994年9月签订的一项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俄将于3月28日用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发射以色列的一颗价值为350万美元的古尔文-1(GURVIN-1)通信卫星。美奋进号航天飞机开始天文观测 据新华社华盛顿3月3日消息,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天文观测工作。奋进号航天飞机是3月2日凌晨进入轨道、进行迄今滞空时间预计最长的15天13小时32分钟的航天飞行的。此行观测的最近目标是与地球之间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的…  相似文献   

18.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宣称 ,他们在距地球150光年的一颗恒星近旁 ,又一次找到了行星存在的直接光学证据 ,他们观察到这颗行星绕恒星运动时产生的“日食”现象。综观20世纪 ,科学家已观测到许多恒星具有特殊的摄动现象 ,因而判定存在的行星已有近20颗。接着 ,从1999年12月2日起 ,不明飞行物从上海开始 ,出现在厦门、大连、武汉、长春、北京、台湾、汕头、重庆、郑州等地上空 ,其顶端似有圆盘状物体 ,尾部拖着两条很长的光带 ,呈燕尾形 ,橘黄色 ,像一个巨大的“V”字。对此UFO众说不一 ,上海天文台的傅启承表示 :…  相似文献   

19.
寻觅地外生命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月16日,欧洲和美国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1颗行星在绕着恒星运转的行星系统该行星系统距离地球约17万光年.其中的行星大小相当于木星的2.5倍.与恒星的距离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要远3倍左右。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106个行星系统和第123颗行星科学家们之所以重视这一发现.除了使用的方法新颖以  相似文献   

20.
□□"地球观测系统"(EOS)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的一项综合性地球观测计划.它以整个地球为视点,对陆地、海洋、大气层、冰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化的综合观测.整个系统由卫星发射任务、数据与信息系统和科学研究计划等3部分构成,时间跨度近20年,直至2015年.EOS计划的第1颗卫星在1997年8月发射,截至2005年11月7日共发射了20颗卫星(含失败1颗),预计今后5年内还将陆续发射7颗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