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世界载人航天活动呈现持续升温趋势。美国以"空间探索新构想"为指导,公布了"重返月球计划";俄罗斯计划进行首次载人探月飞行;印度也计划将航天员送入太空;日本有意在2007年先于中国发射月球探测器;美国、俄罗斯重启国际空间站建造计划。总之,在竞争中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在调整中谋划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成为未来世界载人航天的主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张峰 《载人航天》2008,(4):62-62
北京时间2008年11月15日8时55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7名航天员,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执行STS-126任务。11月17日6时1分,"奋进"号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124次执行空间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际空间站上微重力科学研究概貌,重点分析了2010年首次开展的新实验领域分布特征和新的研究主题,初步揭示了国际空间站科学实验发展态势和趋向。分析结果给出了国际空间站研究热点领域及表现活跃领域;深入研究了新实验集中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有望成为未来空间站科学实验的新热点及需要继续加强的研究问题,为未来的载人空间探索行动...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世界载人航天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围绕国际空间站建设执行多次航天飞行任务,并着手新型载人航天运输系统的研制。特别是美国出台载人航天飞行计划评审报告,审视未来发展。与此同时,主要国家间的航天合作更加密切,中美政府就国际航天合作前景展开对话,尤为引人关注。此外,美国、日本、印度的探月计划也取得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中国空间站在轨长寿命、高可靠运行,达到10年以上的运行寿命,对维修性设计、分析、验证及在轨维修工作提出了迫切需求。通过对国外载人航天器维修性相关标准进行调研和系统分析,对GPQ-MAN-04《国际空间站有效载荷以安全性为中心的维修性(维修手册)》、GPQ-MAN-05《国际空间站有效载荷在轨维修以安全性为中心的方法——维修计划指南》、JSC-48513-4A《国际空间站维修&维修小组(MRG)在轨飞行维修手册》、GPQ-010《有效载荷项目的产品保证要求及其附录》及相关5个附录等重要国外维修性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及解读,并对中国载人航天器维修性标准的制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3月2日,国际空间站的各合作方确定了新的组装次序,用来安排航天飞机在2010年退役前的16次飞行。俄罗斯的 NEP 能源模块通过航天飞机发射的计划被取消。对此,美国表示将在2008~2015年期间用空间站美国部分的能源补偿因 NEP 被取消给俄罗斯部分带来的能源损失。欧洲的“伽利略”舱段将在航天飞机恢复飞行后的第7  相似文献   

7.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段"希望"号将在2008年搭乘美国航天飞机发射升空,从而开辟日本载人航天探索的新纪元。日本虽然不像俄罗斯、美同和中国这样拥有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但也在载人航天领域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截至目前,日本共有8人获得了航天员资格。而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并研制"希望"号实验舱,标志着日本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2022年美国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成功发射阿尔忒弥斯-1,完成载人登月系统的首次全流程、全系统演示验证;俄罗斯载人航天遭遇进一步挤压,联盟5火箭与雄鹰飞船的首飞任务进一步延迟,规划的新空间站建设任务仍未得到政府批准;欧洲发展独立的载人航天能力的意愿不断加强,顺利完成新一轮航天员招募活动,以满足未来载人航天任务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载人航天发展行列,以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空间站成为俄罗斯与西方仍能保持合作的唯一项目,目前延寿至2028年已成定局。私人航天员任务成为2022年的新亮点,不仅成功完成首次私人航天员任务,且成为多个国家开展载人航天的主渠道;以SpaceX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载人航天力量发展迅速,将承担更多的深空任务,成为未来载人航天发展及深空探测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10月23日23时38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7名航天员,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上发射升空,执行STS-120任务;25日20时40分,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在此次为期15天的空间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共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主要任务是安装"和谐"号节点舱,同时重新安装了空间站上携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P6桁架,完成人员轮换和物资补给。在空间站建设方面,航天员还检查了国际空间站旋转接头的故障,修复了太阳能电池板的意外受损裂缝。11月8日02时01分,"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  相似文献   

10.
载人航天营造天上人间NASA的载人空间探索与开发计划包括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和生命与微重力研究。它将以研究、商业和探险为国的,把近地空间完全纳入人类的活动范围。国际空间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和平时期科学技术项目,将成为多个国家长期共有的太空基地。16个国家、数以万计的人员加入了该站的建设工作。到2004年建成时,这座太空城将提供相当于两架大型喷气机客舱的在轨实验室空间。宇航员可在这里利用微重力条件研究材料的基本特性,从而可能开发出独特的生产工艺和新产品;站上的研究工作将增强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和爱滋病等疾…  相似文献   

11.
综述2()()7年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动态及特点,包括主要航天国家载人航天长远发展规划,国际空间站建设,新一代载人航天系统研发,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深空探测等。  相似文献   

12.
34年前,"阿波罗"17号飞船最后一次在月球表面着陆.而随着"猎户座"载人探测飞船项目竞标的尘埃落定,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承担起研制美国下一代载人飞船的任务,以取代航天飞机向国际空间站输送宇航员,并在2018年载人重返月球.  相似文献   

13.
航天动态     
美航天飞机将于2010年前全部退役 7月7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航天飞机还要飞行10次,至2010年2月、4月和5月,3架现役航天飞机将分别上演谢幕飞行。航天飞机退役之后,美国将启用新一代的战神火箭和奥赖恩载人飞船,承担美国人重返月球等载人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阿尔法磁谱仪2"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阿尔法磁谱仪实验室组装完成后,于2010年8月底运往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计划于明年2月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国际空间站。"阿尔法磁谱仪2"价值20亿美元,重7.5吨,是国际空间站上最昂贵的科学仪器。就单一空间试验项目而言,它也是开展的最大型国际合作项目。"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由诺贝尔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2008年2月8日凌晨3时45分(以下如无特殊说明,时间均为北京时间),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搭载7名航天员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发射升空,并于10日凌晨1时25分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21次航天任务,同时也是2008年的首次飞行,执行STS-122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将由欧洲建造的"哥伦布"实验舱送到国际空间站上。期间,航天员共完成  相似文献   

16.
空间微生物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飞  袁辉  赵辉 《载人航天》2014,(5):465-473
空间微生物是长期载人航天面临的一个重大安全性问题,严重威胁航天员的生命健康和航天器的长期安全运行。载人航天器内微生物滋生会污染环境,导致航天员感染或生病,腐蚀材料,导致设备故障,在空间发生变异的微生物如被带回地球,还会威胁地球生态安全。空间微生物来源途径多样,种类复杂,且种群在航天环境下不断演变,控制难度大。空间微生物控制是在航天器的设计建造、在轨运行各阶段采取适当的监测、控制和防护措施,控制航天器的微生物水平,防范其风险。介绍了国际空间站飞行前和飞行阶段的微生物控制标准与监测要求,以及国外在载人航天器设计、消毒灭菌、洁净组装、发射及在轨飞行等阶段的微生物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我国空间微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4月2日,载人航天工程第二十四次工作会在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载人航天工程第五十五次两总联席会议精神,全面总结载人航天工程2014年度工作,部署2015年各项研制建设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尚福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强调,2015年是空间实验室任务准备和空间站任务研制建设深入推进的关键年,也是工程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2006年2月4日凌晨发布消息说,国际空间站2名宇航员在当天进行太空行走时,成功向太空投放了一颗“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19.
2012年5月15日,联盟TMA-04M载人飞船由联盟-FG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搭载新宇航员飞赴国际空间站的联盟TMA-04M载人飞船与联盟-FG运载火箭成功分离,进入中间轨道。飞船在预定时间与第三级火箭分离,一切按计划进行。  相似文献   

20.
《载人航天》2008,(4):12-12
(2008年11月6日)2008年9月25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同志乘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任务后,于9月28日安全返回地面。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