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温材料科学实验设备是开展空间材料科学研究的必要支撑。综述了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关于空间材料科学实验设备的研究现状,重点剖析了国际空间站上典型材料科学实验设备的技术特点。介绍了中国空间高温材料科学实验设备的发展历程,主要体现在从最初功能简单、结构单一的模式,逐渐发展成为集材料制备、处理、实时观察、测试和在线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实验系统。进一步总结了空间高温材料科学实验设备的关键技术,并对中国材料科学实验设备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未来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设备应该具备的功能,并对这些功能进行了需求分析。对我国新一代空间材料科学实验设备的研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国外空间材料加工工艺的研究发展概况。加工工艺包括了空间飞行器维修、组装、建造、空间材料科学试验和材料生产可能使用的各种工艺方法。加工工艺的研完发展表明空间开发利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由南京航空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制成功的“高速钢低温多元共渗技术”,最近被航空航天工业部列为重点推广技术项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实践八号"育种卫星留轨舱中进行的密闭培养系统中高等绿色开花植物青菜(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到开花授粉各个阶段的实时图像观察,与地基对比实验的研究,初步了解到空间微重力对高等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变,以及开花等重生理过程的影响。这是我国首次在空间进行的密闭培养系统中高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实时图像观察实验,采用显微图像观察技术、空间植物培养技术、培养环境控制技术与生物目标观察固定技术等,为空间生命支持系统提供重的技术依据,并通过显微实时观察装置的研制与空间应用,加强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过程的在线检测和实时监控能力,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遥科学方式建立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二、空间材料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 空间材料加工是一个范围很广的领域。为了有效地进行研究工作,在一开始就必须确定合适的研究计划和内容。为此,美国宇航局曾于1978年委托一个由8名专家和教授组成的委员会和洛克维尔国际公司,分别提出了“空间材料科学试验计划”和“空间材料加工生产计划”,见表1和表2。这两个计划都是为实  相似文献   

7.
基于微喷射的三维打印快速成形技术,集CAD/CAM、数据处理、材料科学、微滴喷射和数控等多种技术于一体,是当前较成熟的快速成形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8.
M:作为著名的材料学专家,您认为目前我国材料科学研究发展状况如何? 闻立时院士:我国材料科学的现状还是比较好的,有效地抑制了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为国防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若干领域或若干课题上,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从材料科学的整体来看,与国  相似文献   

9.
航空发动机叶片CAD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复杂,投资巨大,周期长。各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在突破航空发动机设计技术、材料科学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同时,广泛采用CAD技术,大力推进产品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在航空科学的“音障”、“热障”重要发展阶段,制造技术和材料科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超音速和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开发中,这种作用更会突出。先进的航空航天器及其推进系统的发展,不但促进了材料科学迅速的发展,表现为由宏观转向微观、由定性转向定量-采用无损检测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方法以及数理化与高科技相交、复合材料倍加重视等特征,而且导致了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航空  相似文献   

11.
正4月20日上午,曹庆年校长代表学校与喀山国立技术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蔡应昌主持。喀山国立技术大学成立于1932年,前身是喀山航空学院,是前苏联建立最早的航空学院之一。1992年经俄罗斯教育部批准将喀山航空学院改名为喀山国立技术大学。大学现有58个教研室、57个实验机构、10个科学技术中心、3个实习制造机构。喀山国立技术大学是俄罗斯在飞机-直升机、引擎制造、材料科学、仪器制造、计算机技术、无线电和通讯领域里主要的高等教育学府。  相似文献   

12.
介绍"实践"八号科学实验卫星高等植物培养箱的技术特点和空间飞行实验情况,重点是生物实验内容、系统组成,以及显微相机自动调焦算法、培养装置内部环境条件保障、植物花朵柱头成像光路与柔性定位等关键技术应用,并总结空间飞行实验的收获与不足,提出今后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空间机械臂技术是维护空间站、执行指定任务、保障航天员出舱作业的安全等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视觉测量技术则是保证空间机械臂顺利完成空间遥操作任务的前提。基于此前提,首先对空间机械臂视觉测量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分别对手眼关系标定、标志器识别以及相对三维位姿测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然后,以加拿大机械臂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特征的标志器识别算法,给出了具体的识别流程,并采用一种基于非迭代的相对位姿测量算法实现了位姿求解;最后,针对标志器识别算法和位姿测量算法给出了基于仿真图像的实验结果和机械臂原理样机集成实验结果。最终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空间机械臂视觉测量方法合理可行,满足预期的技术指标要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国外概率风险评价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工程实践基础上,剖析了该技术在载人航天的范围、对象、实施条件等工程适用性问题。结合我国空间站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有效载荷产品的特点和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任务需求,对概率风险评价技术在空间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该技术在空间应用系统中推广应用的实施策略和实施流程,并以高微重力科学实验过程为例进行了建模示例,探讨了其工程应用的可行性,为后续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定量风险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反射镜的复用减小了空间三轴激光陀螺的体积,但也增加了其调腔难度.传统调腔技术沿用单轴激光陀螺的调腔模式对空间三轴激光陀螺进行调腔,步骤复杂且耗时较长.针对此问题,结合空间三轴激光陀螺的结构特点,分析了传统调腔技术效果欠佳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双通道调腔技术.最后搭建了实验样机,利用双通道调腔技术对空间三轴激光陀螺进行调腔...  相似文献   

16.
激光测距作为空间目标测定轨精度最高的技术,对非合作目标的测量精度比微波雷达、光电探测等技术高1~2个数量级,非常有利于非合作目标的精密定位、轨道复核及精确编目,保障在轨空间飞行器的安全。激光在非合作目标表面会发生漫反射,返回光斑弥散、回波微弱,采用大口径望远镜接收系统是必要的。鉴于大口径望远镜研制难度大,提出基于单站发射多站接收的空间目标激光测距新方法,即采用多接收望远镜增加接收面积,实现目标测量能力提升。通过分析单站发射多站接收的激光测距技术特点,基于双望远镜系统开展空间合作目标测量实验,验证了多望远镜接收激光信号的可行性,为该测距技术发展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1.背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空间和地面应用处正在考虑一项航天飞机实验,用来验证几种比对全球高精密时钟和原始频标的技术。该实验准备在航天飞机上装一台氢脉泽时钟,利用微波和激光脉冲信号比对航天飞机上的空间时钟与地面站上的时钟。提出该项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几种时间传递技术,这些技术能以1毫微秒以上的精度比对时钟时间,以10~(-14)以上的精度比对时钟频率。能以10~(-14)的精度比对频率这种能力是本项实验的独到之处。目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航空材料一直扮演着先导和基础作用,"一代材料,一代飞行器"是航空工业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航空材料带动相关领域发展的真实描述.  相似文献   

19.
刘福强  岳林  张令弥 《航空学报》2000,21(6):508-511
基于模态滤波器技术和最优控制理论 ,在测量加速度的情况下 ,采用独立模态空间控制方法研究了空间柔性智能桁架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在研制了智能桁架结构的基础上 ,基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 ,采用加速度测量进行了柔性智能桁架结构的实时计算机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卫星搭载实验项目导线着火前期特性硬件研制以及实验结果。空间飞行实验中获得了导线着火前期的温度和辐射特性,继而研究了导线过载电流、导线捆绑方式对导线绝缘层着火前期特性的影响,同时将微重力下的实验结果与地面功能模拟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微重力环境下自然对流基本消失,导线和电子电气元件的散热情况恶化,在过载情况下就可能过热,从而导致失火。空间飞行实验中导线先期着火征兆的获得,将为开发我国微重力下的着火监测和早期报警装置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