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现代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空战与轰炸的关系,提出了对面攻击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手段,而对面攻击飞机是实施这一手段的主要机种;通过分析目前各国空中力量的配备情况,结合最近几次局部战例,得出对面攻击飞机应成为主要的空中力量;针对我国的周边环境及国际形势,提出发展对面攻击飞机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现代空中作战样式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又推动着航空技术进一步的发展.现代空中作战样式集中表现在:中距空战已逐渐成为空战的主体;对地攻击作战的比重加大;电子战信息战已愈来愈重要.空中作战样式是指航空武器装备应用空战武器对敌实施攻击的方法和原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在空中作战领域的广泛运用,现代空中作战的战场环境、作战理论和战术原则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空中作战样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尹江辉  刘昶 《飞行力学》1997,15(4):35-39
在评估过失速机动飞行的敏捷性中,首先建立了具有过失速机动(PST)能力的战斗机F2的数学模型,对常规战斗机F1与PST战斗机F2的空战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了在两架战斗机中F2首先攻击时间(t1)和攻击时间范围(TWIFE)。结果表明,战斗机F2比F1更具有空中格斗优势,空战中发动机推力、迎角变化率、操纵规律和离轴发射角(μ0)等因素对战斗机过失速机动敏捷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蓬勃发展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极大地推动了军队信息化建设与航空武器装备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空中作战的变革,使空中作战呈现出空战由近距格斗向以超视距空战为主的方向发展,对地攻击由防区内攻击向防区外攻击发展,精确打击成为空中作战的首选,适时打击"时间敏感目标"的能力显著提高,全天候打击能力显著增强等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F/A-18E/F“超级大黄蜂”是美国海军最新型战斗机,其中F/A-18E为单座型,F/A-18F为双座型。这种飞机可以执行侦察、对地攻击、空战等多种任务。2002年才开始部署在航母上,今年年初又随美军航母进驻海湾地区,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准备。在美伊战争中,“超级大黄蜂”不仅首次执行了攻击任务,还在后来每天的战斗中,成为美军对伊拉克进行空中打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读者之音     
打破空中力量的神话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已进入第三个月.尽管有上千架战斗机参战,数百枚导弹和成千上力吨炸弹倾泻在南联盟的国土上,但所取的效果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非常有限,连北约也不得不承认空袭没能奏效。因此、从一场战争的角度来讲.北约的此次轰炸暴露了空中力量在战争中的局限性。广义上的空中力量应有4部分组成:作为武器平台的海上战舰和空中飞行器、直接攻击目标的导弹和炸弹、预警/通信侦察系统和综合保障系统。从海湾战争以来的空战经验看.战斗机的空中格斗性能已大大让位于其对地攻击能力、而攻击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  相似文献   

7.
在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中力量对科索沃的空袭行动中,在没有盟军地面部队参战的情况下,北约空中力量直接打击南联盟的地面部队,开创了空中力量对地攻击的新形式。未来的战争中,这种对地攻击方式还可能会更多地出现  相似文献   

8.
实战使用是检验武器装备发展是否满足作战需求的最好方法,其结果是装备发展和改进的依据.能否正确地分析实战结果对于装备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都是根据对实战结果的分析进行研制的,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前者主要是依据对朝鲜战争的空战分析进行研制的.当时有关专家认为,未来空战中决定飞机能否取得空中优势的主要性能是最大飞行速度,战斗机应兼有空战和对地攻  相似文献   

9.
战斗机,亦称歼击机,旧称驱逐机。主要用以歼灭空中敌机和飞航式导弹,还可以用于遂行对地攻击任务,其特点是机动性好,速度快,空战火力强,是歼击航空兵抗击敌空袭,夺取制空权,实施空中掩护的杰出兵器。 在军用飞机的大家族里,无论从数量、作用、技术和发展速度等方面来看,战斗机堪称为佼佼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机击毁的飞机占被毁飞机总数的70%以上。大战结束时,各主要参战国的航空兵中,战斗机航空兵部队就占了50%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歼击机航空兵在空战中所歼灭的敌机,就占其击落飞机总数的57%。  相似文献   

10.
孙聪 《航空学报》2021,42(8):525826-525826
制空权是当代战争一切空中行动的前提条件,而承担空中优势重任的战斗机的研发工作长期以来为各军事大国所重视。数十年来,美军在空战理论、战斗机研发和空战实践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已率先完成由能量机动制胜向信息机动制胜的空战能力转变。随着自主、人工智能、无人、通信、计算等技术的快速进步,美军正在塑造以下一代战斗机为核心,以复杂空战系统为基本空战单元的新空战形态,认知机动制胜将是未来空中对抗的制胜机理。本文将系统梳理空战制胜机理的演变历程,结合当前技术发展与布局,研判未来战斗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下一代美国陆军侦察/攻击直升机的设计要求是在白天,黑夜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能完成基本武装侦察和轻型攻击任务。要求将直升机对付空中威胁的空战能力纳入设计之中。这样下一代侦察/攻击  相似文献   

12.
高能激光武器与防护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技术战争中,空中目标面临的威胁不仅仅来自于传统武器,还会遭到高能激光武器的攻击。本文分析了高能激光武器对主要空中目标的毁伤机理,探讨一些目前可采用的目标抗高能激光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多目标攻击是现代空战中的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多目标攻击火控系统的总体方案、基本组成及工作过程,将空战能力、空战态势指数法及动态的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火控系统攻击逻辑决策中,给出了一种多目标超视距攻击火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其中在空战态势指数法中还考虑了高度因素。同时,对飞行/火力协调控制器进行了设计,并在六自由度飞机模型上进行了多目标攻击过程的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飞机在空战中发挥导弹的最大攻击能力,文中对空-空导弹发射的火控原理进行了分析,针对空-空导弹的发射特点,详细描述了发射瞬间载机、目标和导弹之间相互的运动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拦射瞄准矢量方程改善导弹在末制导段的运动条件,以保证复杂空战环境中对空中目标的有效攻击。文章最后讨论了导弹拦射前置角、目标攻击进入角和导弹离轴角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座舱显示器上的显示。  相似文献   

15.
TheFutureofTacticalAirborneSensors不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空中力量的使用,还是以色列空军在1967年中东战争和贝卡谷地空战中所取得的胜利,以及最近海湾战争之类的地区冲突,都清楚地表明了,空军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战斗机担负着争夺制空权的重任。而未来战斗机作战效能的高低,将主要取决于机载传感器性能的优劣。历史回顾在二战中一位屡获战功的飞行员曾把取胜的秘诀归结于他的视力超人,能先敌发现对方。可见,在那个年代,空战的胜利主要依赖人的感官(即传感器)能力。越战的研究表明,1971年12月至1973年1月期间的空…  相似文献   

16.
来自空中的坦克杀手,主要是具有对地攻击能力的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作为用于攻击地面目标武器,攻击机以快速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为主,武装直升机则以超低空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为主.在现代战争中,这两种被誉为“坦克杀手”的空中突击力量的攻击能力不可小视,已经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两者在各国的军工厂里都已经成为重点的研究对象,都有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强5型飞机的作战能力,更有效地攻击和摧毁敌人目标(阵地、舰艇),保存自己,故空军根据我军的作战经验和近期中东、印巴、马岛战争的空战实例,提出了一个新的攻击方式,即在强5型飞机的火力控制系统上编制一个新的攻击程序,使之能对地同一目标实施一次性连续攻击。所谓一次性连续攻击者,乃是在一次进入俯冲攻击中,火控系统和悬挂武器能完成对地同一目标实施多种武器攻击也(先发射火箭,后接着投弹轰炸,并自动转换到航炮对空攻击状态)。本文基于飞机使用武器后的自身安全考虑,对飞机在机装瞄准  相似文献   

18.
未来空战特点可概括为一超二化三多三全。一超是超视距进行空战;二化是空战自动化和快速化;三多是能使用多种武器、采用多种攻击方式、对付多种目标;三全是全天候、全方向、全高度。在海湾战争中,中距拦射导弹击落飞机数目首次超过近距格斗导弹,反映了现代空战的发展趋势,预示超视距空战将在未来空战中将起重要作用。装备超现距空空导弹的战斗机,可适应未来空战“一超二化三多三全”的要求,可承担空域控制、攻击、护航、舰队防空、滩头防空等任务。超视距空空导弹武器系统,是在超视距条件下任意高度上对单个或多个空中目标进行捕获…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超视距(BVR)空战的基本过程,根据作战任务将典型BVR空战划分为编队战术巡航飞行、进入攻击/拦截航线飞行、BVR攻击、BVR再次攻击/WVR(视距内)攻击四个阶段,并进一步分析了BVR空战的主要任务和关键问题,可为贴近战术需求的BVR空战关键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多目标超视距空战是今后空战的主要形式,多目标攻击武器系统是当今航空武器系统研究的重点和发展的标志。本文分析了多目标攻击系统的特点,并阐述了用快速模拟法对导弹允许攻击区的计算方法以及单机多目标攻击的战术决策思想。最后介绍了多目标攻击系统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