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平板为测量基准平面的平台测量技术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形:平板精度不够,或者即使最高级别也不能满足测量要求。就自然的想到这样一种办法,将平板划分为若干区域,用其中的一个误差足够小,区域足够大的位置,作为测量时用来排除被测件基准表面形状误差的理想区域,借以提高测试  相似文献   

2.
键槽对称度     
对于图1工件,在形位公差标准的检测方案中,对它的检测和计算方法有明确规定。例如(图2),工件基准轴线由V形块模拟。被测中心平面由定位块模拟。调整被测件,使定位块上表面沿径向与平板平行。测量定位块上表面至平板的距离,再将被测件旋转180°后重复上述测量。得到该截面上下两对应点的读数差a。则该截面的对称度误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利用红外热象仪 AGA780系统测量金属铝、铜和非金属石膏的平板及圆柱表面温度的准确度实验研究的结果。给出了表面形状不影响温度测量的“自由极角”范围,并且对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其他因素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平面度误差原始测量数据平差处理的方法,给出了微机数据处理的高级语言程序的流程框图,将平差处理的计算结果与按平板检定规程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两种处理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基面变换是在平面度评定时对其误差测量数据的处理过程。基面变换的基本原理是将基准平面作适当平移或旋转,使被测表面测量数据相对于变换后的基准平面的位置符合最小条件,求得符合最小条件原则的平面度误差值。基面变换的方式有基面平移和基面旋转两种。基面平移时只使各被测点测量数据增加或减少相同的量,不改变包容平面与被测表面的接触状况;而基面旋转(如图1所示),不仅改变了各被测点原有的数值(h_1增大为h'_1,即h'_1=h_1+Q_1;h_2减小为h'_2,即h'_2=h_2-Q_2),同时也改变了被测面原有平面度误差大小(即平面度误差从f=h_1-h_1变为  相似文献   

6.
提出基于结构光扫描获取的特征点重建物体内表面的方法.结构光扫描获取原始数据精度较高,但是存在数据密度不均的问题.通过剔除测量方向部分冗余数据点和插补扫描方向的稀疏数据,对原始三维数据密度进行适当调整,然后采用基于局部切平面簇的方法对调整后的数据点云进行表面重建.在某一特征点的邻域构造对应于该点的局部切平面,通过局部切平面簇逼近原始表面,采用Marching cubes算法提取等值面,得到三维表面重建的初始网格,根据优化算法简化网格,并采用Loop细分法平滑网格,获得描述物体表面特征的重建表面.该方法解决了由结构光扫描获取的不均匀原始数据点重建物体内表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平板检定中重复点重合度与平面度的各种计算方法,对当前检定中的一些不正确理解和错误作法做了纠正。给出了正确的重合度与平面度取值方法,可以保证平板检定数据的可靠性与平面度检定值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以水平仪测量原理为基础的大型平面平面度自动测量方法.将齐次矩阵变换原理用于对水平仪平面度测量数据的处理,并设计了专门的运动机构以及运动控制系统,实现了水平仪对平面度的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计算机计算平板平面度。该程序用 BASIC 语言编写,采用人机对话方式,使用方便。通过反复运算表明,该程序运算准确,速度快。特别适于平板检定量大的单位,如平板生产厂家。  相似文献   

10.
李鹏  李智  徐灿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6):934-943
空间目标表面包覆材料的不规则褶皱对其光散射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对空间目标表面褶皱进行分类并分析不规则褶皱形成的主要原因.以金聚酰亚胺薄膜样片为研究对象,搭建样片辐射亮度测量系统,获取不同褶皱程度样片的辐射亮度数据.将辐射亮度转换为星等进行分析发现,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得到的星等曲线趋势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平面材料的单一镜面反射现象消失;样片在多个角度上出现分散的较强散射点;褶皱程度越高,分散的强散射点越多.结果表明,在对空间目标的光散射特性进行数值计算时,必须充分考虑表面包覆材料褶皱的影响,根据褶皱情况修正数值计算模型,这对空间目标的探测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多股羽流相互作用会形成复杂流场形态的干扰羽流,为了对干扰羽流开展气动力效应试验研究,采用压敏漆(PSP)表面压力光学测量技术,对以常温空气为工质的单喷嘴羽流和双喷嘴干扰羽流撞击平板模型的气动力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全场测量,分析了喷嘴和平板间不同入射距离和入射角对羽流气动力作用强度和范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高透氧聚合物为基层的压敏漆在羽流气动力测量中具有快速响应的特性,能分辨Pa级的微小压力变化。相对传统离散测压孔方法,压敏漆温度敏感度低,能捕捉大梯度的压力变化,准确描述羽流气动力效应。通过对比,发现干扰羽流对气动力具有明显增强作用,且增强作用随着入射距离的降低而减弱,干扰羽流的气动力不能直接用单股羽流的气动力进行线性叠加;羽流相互作用增强羽流返流,在航天器设计中需要考虑多股羽流相互作用后的羽流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各国平板局部平面度检定方法、成就与问题,指出了该领域的检定发展方向。这对全面评价平板表面质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维表面粗糙度的均方根波长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分形几何理论,通过分析随机粗糙表面的轮廓谱矩和表面谱矩的特性,提出了具有均一性和随机性的三维表面的均方根波长评定方法,并给出了理论推导及计算公式.还通过仿真模拟和对平面磨削试件的实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结论表明,对于不满足均一和随机性的表面,一般其加工纹理比较明显,可直接在垂直于加工纹理的方向上进行测量和评定,以此来表示三维表面的均方根波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维表面温度分布的非接触测量仪器——扫描光电高温计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以及实用情况。扫描光电高温计的研制成功,使烧蚀模型表面温度测量从点温度测量拓展到一维温度分布测量,解决了突缩管壁面热分布的研究问题,测量了各种材料烧蚀模型驻点区温度分布曲线和不同材料平板模型在烧蚀试验中沿射流流向和径向的温度分布,并利用弓型导管装置对不同开槽型的石墨平板模型和喷有氧化锆隔热涂层的平板试件进行了温度场的测量。同时,还介绍了偏转装置与扫描光电高温计配合使用,一次开车试验可以测量不同位置上一维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5.
使用等热流法瞬态实验测量对流换热系数:基于流动稳定及热平衡条件下对测量表面突加一稳定热流,测出测量表面高低两种窄幅热色液晶的显色时间,根据窄幅液晶的显色温度及其时间通过求解一维半无限大平板非稳态导热方程得到对流换热系数.推导出此方法的误差传递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得到准确的对流换热系数.最后给出热流法测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流程,并通过自由盘实验验证热流法测对流换热系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紧缩平面场扫描架系统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紧缩平面场(CATR)是在较小的微波暗室里模拟远场的电磁环境,以行进各种天线的测量和研究.其最终性能指标要由紧缩平面场扫描架评定.根据紧缩平面场扫描测量原理,及其对扫描架平面度、直线度、定位精度及自动化程度的要求,研制了极坐标型紧缩场扫描架系统,通过采用高精度直线导轨、平面度微调方式和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数字控制技术,达到了所要求的检测精度,满足了紧缩平面场扫描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采用斜光学三角形测量结构和基于虚拟精密测量基准的太阳帆板平面度无接触测量系统.首次提出斜光学三角形测量结构,使得测量系统的测量面积和分辨率大大提高,从而实现了对大面积平面平面度的高精度无接触测量.提出的虚拟精密基准的建模与误差补偿技术,解决了在非精密基准上实现精密测量这一难题,使得所研制的测量系统利用现有平台可实现对太阳帆板平面度的高精度测量.此外,对测量光斑位置估值精度与光斑图像尺寸大小和能量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分析,为激光光斑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对面积为2581mm×1755mm太阳帆板的平面度测量精度达0.02mm(RMS).  相似文献   

18.
数字近景摄影大尺寸三坐标测量系统V-STARS的测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数字近景摄影大尺寸柔性三坐标测量系统V—STARS的配置、测量原理和测量过程,对其三维坐标及平面度的测量重复性进行了实际测试,与激光跟踪仪进行了平面度的比对测试,并将V—STARS系统成功应用于某17m网状天线的型面测量与调整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平面传声器自由场环境下的测量方法,通过对平面传声器校准装置的测量数学模型及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分析,给出了不确定度评定实例,并对校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校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判定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20.
根据非接触式静电电压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建立了一套非接触式静电电压测量仪校准系统.重点介绍了校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以及决定校准系统测量准确度关键因素的标准平板电极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标准平板电极的直径和边缘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后以常用的非接触式静电电压测量仪EST101为例,根据校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