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至1985年底,苏联空间活动已经历了二十八年,不论在每年的发射卫星数量上,还是在载人空间飞行时间上均首屈一指。但是,苏联这样频繁的空间活动,到底由哪些空间机构来领导呢?过去曾以“国际宇宙”组织负责其集团国家的“国际宇宙”卫星系列。1971年成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卫星组织”。另外,苏联对外活动和发表有关空间声明都是由苏联科学院空间研究所代表国家。例如,该所所长萨德捷也夫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经过长期观察认为,苏联的空间政策具有军国主义的性质,目的是巩固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因而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苏联空间活动是保密的。本文认为,苏联的空间政策实际上是谨慎的和保守的,而且是在最大程度地利用和开发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今后苏联的空间政策是争取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并争取通过提供商业发射业务而进入国际空间市场。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取短缺而又急需的硬通货,苏联打算出售原准备自己发射的第三个福布斯火星探测器和将在11月发射的A1maz-1(钻石)卫星上合成孔径雷达(SAR)拍摄的全天候昼夜地球图像。获得在美国出售福布斯探测器权利的洛杉矶凤凰国际公司的一位负责人称,苏联已决定放弃自己发射第三个福布斯火星探测器,将其在国际市场上公开出售。“这个探测器已准备运往美国。”这位负责人说。已有不少客户对这个探测器感  相似文献   

4.
塔斯社1985年3月4日声明,“礼炮-7轨道站拟议的工作计划已结束并停止其工作……”,此外就不再披露任何细情。苏联从来不公开其空间发生的故障,但又逃避不了西方的严密监视和跟踪。此次,西方报刊也大肆报导了它的故障。按苏联早期公布的礼炮-7设计寿命是五年。它是1982年4月发射的,应在1987年4月才结束飞行。苏联也称礼炮-7仍在轨道上飞行,只是  相似文献   

5.
未来空间是属于载人轨道站的。以下介绍的是苏、美、欧空间三强的轨道站梗概。苏联17年来(从1971年4月)已成功地发射了8个轨道站(7个礼炮号轨道站和1个和平号轨道站)。美国则已放弃了天空实验室轨道站,在10年后将拥有新型的空间站。欧洲也将在同期发射其哥伦布舱的首批部件。苏联已于1986年2月19日使用一枚质子号火箭发射了和平号轨道站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苏联于84年9月28日发射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颗卫星。美国分析家说,这颗卫星是新型电子侦察卫星,其轨道频繁地从美国领土上空经过,以截获无线电通信和有关数据。美国今年1月24日也用航天飞机发射了一颗新一代的大型、电子侦察卫星,它定点在苏联南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上,用来搜集苏联  相似文献   

7.
美国富创(FUTRON)公司航天与通信分部的负责人佩吉·斯莱在2008年10月6日的《航天新闻》上发表了《战略航天与防务——金融危机对美国航天业的影响》一文。其主要内容如下。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在继续蔓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并已成为世界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金融市场的退化和萎缩广泛影响着各个经济部门,特别是对严重依赖阶段性大量资本投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航天部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在3年前成立了一个国际航天工业关系和发展公司(DERSI),以促进法国和独联体航天工业的交流和合作。不久前,DERSI公布了独联体(前苏联)的航天局、航天研究中心、工厂、试验站和后勤保障等机构和企业的所在地分布图,并扼要简述了这些机构和企业的活动内容。但是分布图中不包括军用卫星中心和前苏联国防部属下的军事航天企业。 为了使我国有关部门和个人(访问学者、留学生等)了解独联体航天部门位置及性质,方便我国和独联体之间航天部门的交流,特译出此文。本文中序号和独联体航天部门分布图中的序号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量后的底线 随着苏联的解体,往日称雄一时的苏联军事力量也在沉默中成为世人眼中的一个谜团,俄罗斯作为苏联军队的主要继承者,受困于经济原因,已无力重振当年的雄风。其武装力量的规模一减再减,特别是在新型武器的采购预算上更是捉襟见肘,很多重型装备因缺乏资金而被迫废弃。随着北约东扩和美国逐步对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不断进行渗透和拉拢,西方从地缘政治上更对俄罗斯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在这场发生在平流层的角斗中,苏联防空部队取得了胜利,但也负出了血的代价。鲍尔士乘乘地举起双手的同时,战斗并没有结束,苏联的防空部队并没有意识到“黑色幽灵”——U-2已被击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苏联针对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发动了一系列的宣传攻势,美国则以揭露苏联的空间武器发展规模进行还击。据美国的说法,苏联在以地面为基地的反弹道导弹和反卫星武器方面,已比美国领先了一大步。现将其情况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乌克兰不久将加入欧空局。这一消息是乌克兰航天智力中枢南方设计局总设计师斯坦尼斯拉夫·科纽霍夫透露的。他认为乌克兰与欧洲在航天领域合作的可能性已增强,乌克兰已为加入欧空局迈出了很好的一步。比如,乌克兰已将天顶号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提高到了6t,天顶号已完全能够同俄罗斯的质子号运载火箭一争高下,也能同“阿里安”等同类型的其他运载火箭相竞争。在访谈中,科纽霍夫纵谈了乌克兰航天部门的现状和未来。他说,乌克兰的新火箭灯塔号在法国布尔热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成功展出,尽管国家并没有为它的研制提供经费,所用的资金都…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5日是被人们亲切称为航天总总师的任新民的90寿辰。我国航天部门的领导和职工部向他表示衷心祝贺和深深敬意。这位朴实、谦和、睿智的老人,见证了中国航天50年的辉煌发展历程。从参与研制第一枚地地火箭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从负责卫星通信工程到把载人飞船送上太空遨游,部融进了他的心血和智慧,至今人们仍然能常在论证会上、在发射场看见他健康而忙碌的身影,他还在为中国航天的腾飞和振兴奉献自己的余热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机器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设计师们对世界反舰导弹的未来发展做了一次系统的评估,得出的站论是,20世纪70-80年代购买第一代反舰导弹的国家,进入90年代后将不得不对这种武器进行更新换代。美国的“捕鲸叉”、法国的“飞鱼”、意大利的“奥托玛特”、俄罗斯的P-15“白蚁”等老一代反舰导弹不仅不能适应未来海战的发展,而且在物理性能上也明显地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现代舰载防空兵器的最新发展已使其失去了发挥作用的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苏联现正实施一项长期的载人航天计划,它把空间站、载人/货运飞船和航天飞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航天基础。去年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发射成功使其信心倍增,同时也证明其已掌握了所需的复杂计算机技术。苏联一航天官员说:“现在,我们己具备了创造大型在轨基地的基本条件。”苏联长期航天计划的内容如下: 1.研制数架航天飞机——苏联打算至少建造3架航天飞机。苏联计划官员认为,3架航天飞机足以满足一段时期内需执行的在轨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前,苏联的空间计划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席卷整个苏联的政治局势动荡,经济形势恶化,民族矛盾尖锐化的局面,使苏联空间事业发展的前景变得无法预料。至1991年10月27日土库曼共和国宣布独立,原苏联范围内只剩下俄罗斯联邦和哈萨克两个共和国未宣布独立。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使本来就前景莫测的苏联空间形势变得更为复杂,因为在一些已宣布独立的共和国领土上建有重要的空间设施,例如乌克兰的重要工业设施,yuzh Noye设计局曾在那里制造了天顶与旋风火箭,以及海洋一2卫星。各共和国的宣布独立也使苏联的空间计划难以实行。英国《空间飞行》月刊提出了这样的疑问:随着原属苏联中央政府的权力  相似文献   

17.
在法国波尔多举办的空间开发展览会上,苏联方面公布:苏联将用国产卫星正式进入卫星通信市场。它将向用户出租“地平线”系列的通信、广播卫星的转发器,并且还负责发射到用户所期望的定点位置上。另外,苏联还在积极作发射外国卫星的准备工作。如果是使用“质子”火箭发射,其费用约为2,400万美元,可在签订合同后的18至24个月内发射。今后苏联将从世界各国广泛招揽用户。  相似文献   

18.
当苏联纪念尤里·加加林完成世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30年的活动还在进行的时候,苏联空间飞行控制中心的技术专家鲍里斯·奥列斯尤克在苏联《劳动报》上发表文章,对苏联载人航天计划提出了批评性的见解。奥列斯尤克在文章中说,苏联在其多年的空间活动中并未获得多大的效益。由于为猎取国家威望虚名的目的,再加上设计者之间无意义的竞争,以及空间计划发展重点与空间战略上的摇摆不定,导致了大量人力、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苏联空间技术的成熟,航天活动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苏联的航天活动不仅向本国的地质、气象、农、林、渔等部门提供信息服务,而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例如,质子运载火箭和联盟图像公司的卫星图像都已投放国际市场。最近,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上第一个商业有效载荷的成功返回,又拉开了和平号商业应用的序幕。和平号上的第一个商业载荷是美国有效载荷系统公司的一项微重力实验,也是美国运往苏联的第一个有效载荷。有效载荷公司  相似文献   

20.
水星的黎明     
科幻文学不仅简单地预测未来,它还在相当程度上全方位地将未来世界的整体展现给读者,让读者跟随未来的主人公共同经历技术变化在情感上引发的喜怒哀乐。《水星的黎明》就是这样一篇科幻小说。 作者凌晨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学系,1995年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是当前比较活跃的科幻女作家之一。由于凌晨出生在航天家庭(父母均在航天部门工作),她自小就对祖国的航天事业相当关注。据悉,《水星的黎明》只是她关于航天题材众多科幻小说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