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雪松 《航天》2014,(1):33-36
随着航天发射市场和需求的变化,各国都将现役主力运载火箭的进一步升级提上了日程,作为下一代运载火箭服役前的过渡性措施。为便于读者对近年运载火箭的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本刊特编撰有关欧洲"阿里安"5"、阿里安"6火箭,日本的H-II、H-III火箭及印度ULV运载火箭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长征火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运载火箭之一"、"美国对华卫星出口限制的特殊政策,不利于国际空间合作的健康发展"、"希望中国火箭越来越多发射各个卫星制造商生产的卫星"……4月8日在西昌举行的“长征”火箭用户大会上,与会众多国际用户代表纷纷发言,高度评价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的可靠性与竞争力,他们呼吁长征火箭更多投入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希望长征火箭为国际发射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2009年1月,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应邀访问日本,同日本航天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并参观了H-2A火箭的第15次发射(发射世界上第一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通过这次访问,我们对日本运载火箭的现状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H-2A系列火箭的发展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Nemo 《航天》2014,(1):44-48
日本新一代固体火箭艾普西龙于2013年9月14日成功发射,2006年退役的M-V火箭终于后继有人。M-V火箭的近地轨道运力为1.8吨,艾普西龙火箭更降低到1.2吨,而H-IIA系列火箭中运力最弱的H-IIA 202型号,近地轨道运力也高达10吨,不论是M-V火箭还是艾普西龙火箭,运载能力与日本现役的H-IIA系列火箭之间都有很大的缺口,致使日本不得不使用H-IIA火箭发射中小型载荷。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8-128
据新华网2012年2月11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日前发表一份公报,宣布将对H-2A火箭进行改进,使其运载能力提高一倍以上,能够发射大型卫星,从而提高在商业领域的竞争力。第一颗改进后的H-2A火箭预计在2013年度发射。根据改进计划,H-2A火箭利用第二级发动机的时间将延长,一直将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附近。  相似文献   

6.
目前阿里安航天公司依然占有50%以上的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但它面临着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宇宙神火箭族的严峻挑战。本文介绍了阿里安火箭的商业发射现状,对未来航天发射市场进行了预测,介绍了宇宙神火箭计划的实施情况及其前景,并对日本H-2火箭和中国长征火箭的崛起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航天》2010,(11):16-17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采用调相轨道,对火箭来说类似于打‘固定靶’。嫦娥二号卫星发射采用地月转移轨道,火箭要兼顾地月日之间的关系,发射类似于打‘移动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部长三甲系列火箭主任设计师李聃用这个生动的比喻概况了两颗嫦娥卫星发射技术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代初,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便着手研制具有发射中型应用卫星能力的N系列三级运载火箭。自1975年以来,该团曾在种子岛宇宙中心用N-I火箭成功地将五颗重达130公斤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从1981年2月起,N-I火箭的改进型N-Ⅱ火箭也成功地进行了试射,同年8月便发射了气象卫星。从此N系列火箭就进入了发射应用卫星的阶段。为了满足日本各卫星用户所提出的发射大容量应用卫星的要求,日本宇宙开发事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6,(9):45-45
洛马公司7月中旬宣布,其A2100通信卫星的累计在轨正常工作时间最近已达到150年。该系列卫星由洛马商业航天系统公司设计和建造.已发射的29颗星携带了1156台转发器,转发器累计在轨正常工作寿命超过6000年。首颗A2100型卫星AMC-1是1996年9月8日发射的。洛马商业航天系统公司在其45年历史中,已发射88颗静地轨道商业通信卫星,累计已在轨工作714年。今年,该公司又向卫星运营商新交付了3颗A2100卫星,即2月15日由海射火箭发射的“回声星”X、4月12日由海射火箭发射的“日本通信卫星”(JCSAT)9和4月20日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的“阿斯特拉”1KR。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H-2A-204型运载火箭2015年11月24日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的"电信星12优势"("电信星"12V)通信卫星。这是H-2A火箭首次执行商业静地轨道通信卫星发射任务。H-2A火箭2001年投入发射,迄今已飞行29次,成功28次,是世界上可靠性最高的火箭之一。该系列火箭2007年私有化后交由三菱重工经营,曾在2012年5月发射本国"全球变化观测任务-水"(GCOM-W)1卫星时搭载发射了"韩国多用途星"(KOMPSAT)3对地观测卫星,还已拿  相似文献   

11.
长征 《航天》2011,(2):14-15
2010年12月18日,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卫星奔向太空。这是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6次发射,也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生产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火箭巍巍屹立,在直冲云霄之前,它细细回味着一辈辈铸箭人的殷殷期盼,回味着从"1"到"100"的如歌岁月……这一刻,对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本H-2A火箭2月4日顺利升空,火箭发射本身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标志着日本向世界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迈进了一步。但是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的官员说,在火箭发射9小时后其上携带的两颗试验卫星中的一颗没有进入预定的轨道,这颗卫星名为大气再入系统验证星(DASH),其设计是用来测量火箭再人大气所产生的高温对火箭本身的影响。而另外一颗卫星任务验证星-1已经进入其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3.
从2001年起,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将陆续出现几种俄罗斯的新面孔火箭。它们均来自由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研制生产的安加拉火箭系列。为了摆脱俄对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依赖,新火箭将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并且将使用原来为天顶2火箭建造但却从未使用过的一座发射  相似文献   

14.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三乙改进I型火箭,是专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圆轨道(MEO轨道)双星发射任务研制的新构型火箭,属于长三甲系列火箭“金牌家族”中的“新面孔”。  相似文献   

15.
东芝公司与通用电气公司联合为日本制造了一个直播卫星系列(BS)。第一颗卫星已于1978年4月用德尔它火箭发射(以后的卫星将用日本的 N-2火箭在日本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这颗广播实验卫星定点在东  相似文献   

16.
2013年8月4日,日本从种子岛航天中心利用H-ⅡB火箭发射第四艘H-II转移飞行器(HTV-4)前国际空间站。HTV-4货运飞船全长约为10m,直径为4.4m,质量为16×103kg。由密封舱、非密封舱、表舱和发动机舱4个部分组成,船上物品包括:食物、卫生用品、站内外备件以及科学实验用品。20138月9日HTV-4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停靠在"和谐"号节点舱朝向地球的一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9,(2):47-47
日本H-2A火箭主承包商三菱重工株式会社1月12日宣布,H-2A火箭将在2011年发射“韩国多用途星”(KOMPSAT,又称“阿里郎”)3光学对地观测卫星。这是该火箭首次赢得重要的国外卫星发射合同。去年12月2日,日本卫星制造商三菱电气株式会社宣布赢得了首份大型卫星出口订单,将为新加坡和台湾建造“中新”2通信卫星。这样一来,日本在商业发射和卫星出口领域就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1999,(12):18-19
图1 1995年巴黎航展上最早展出的安加拉火箭从2001年起,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将陆续出现几种俄罗斯的新面孔火箭。它们均来自由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研制生产的安加拉火箭系列。为了摆脱俄对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依赖,新火箭将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并且将使用原来为天顶2火箭建造但却从未使用过的一座发射台。当然,这座旧发射台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安加拉火箭系列在今年的巴黎航展上亮相后,美国洛马公司和赫鲁尼切夫中心已达成协议,同意由两家的合资公司国际发射服务公司作为该系列火箭的独家…  相似文献   

19.
周威 《中国航天》2010,(2):16-21
2009年的商业通信卫星市场仍然是由美国4家卫星公司(劳拉、波音、洛马和轨道科学公司)与欧洲两家卫星公司(泰雷兹·阿莱尼亚和阿斯特里姆公司)相互或联手竞争,共同瓜分;但也涌现出新的卫星制造商,准备在中型商业通信卫星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在2009年的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由于海上发射公司仍在走破产保护程序,德尔它和宇宙神火箭还在试图重返商业发射市场,因此只有俄罗斯控股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质子号火箭与欧洲的阿里安5火箭在相互竞争。估计2014年德尔它和宇宙神火箭在完成美国国内卫星任务后,才会更多地参与商业卫星发射服务,逐渐使市场重新回到由欧、美、俄"三足鼎立"的态势。下面根据公开信息和不完全统计资料,就2009年的商业航天市场情况和特点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征火箭目前已形成了包括14种型号的火箭家族,可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多种卫星及载人飞船,也可以执行深空发射任务;火箭总体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