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暗物质的多年探讨,我们认为宇宙空间是具有质量、相对均匀、连续稳定和有相当弹性暗物质群体(DMG)的空间.自然、宇宙万物终生处于群体引力制约之中,它们因此也获得了相应的惯性.本文立足于上述的宇宙空间,借助宇宙学原理、马赫原理和爱因斯坦等效原理,提出了物质客体的惯性机制和被称为虚力的惯性力机制.同时本文也解读所有惯性...  相似文献   

2.
试用暗物质理论解释惯性和惯性力的物理机制(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暗物质的多年探讨,我们认为宇宙空间是具有质量、相对均匀、连续稳定和有相当弹性暗物质群体(DMG)的空间.自然、宇宙万物终生处于群体引力制约之中,它们因此也获得了相应的惯性.本文立足于上述的宇宙空间,借助宇宙学原理、马赫原理和爱因斯坦等效原理,提出了物质客体的惯性机制和被称为虚力的惯性力机制 同时本文也解读所有惯...  相似文献   

3.
云英 《航天》2014,(5):44-45
在宇宙研究中,最令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感兴趣的是暗物质与暗能量,它们是21世纪初科学的最大谜团,故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这两个代表宇宙中95%以上物质含量的东西,像幽灵一样存在于宇宙之中。人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但却看不见、摸不着它,这更激发了科学家们对它的兴趣,企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4.
王山而 《航天员》2009,(3):64-65
在上期的“太空谜云”栏目中,刊登了王山而的《暗物质:隐形在宇宙》一文,其对太空中神秘暗物质的介绍,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其实,早在2007年9月,NASA太空网就把宇宙中的10种神秘物质或现象列为了当代科学界最关注的太空10大未解之谜,“暗物质”仅是其中之一。此后,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太空10大未解之谜中其他未解之谜,敬请关注!本期,我们推出的是: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6,(3):135-136
正"类轴子"粒子或非暗物质备选粒子据科技日报2016年5月6日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科学家对NASA费米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大量观测记录进行分析后发现,一种假设的暗物质"类轴子"粒子或许根本就不存在。相关研究已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科学家认为,暗物质可能由"类轴子"粒子(ALPs)组成,ALPs由某种特定的量子相互作用而产生,尽管其质量不足电子的十亿分之一,但太空中可能充满了这种粒子。不过,由于无法直接观测ALPs,但当其经过磁场时,有极小几率变成光子,为了试验上述想法,科学家对从英仙座星系内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爱因斯坦对以太的陈述和作者提出的宇宙空间存在准物性物质DM 概念相比对,认为两个概念原本就是同一客体——广义相对论以太。进一步分析广义相对论以太,得出结论:宇宙间所有物质,因它们均浮游于DM之中,故其运动速度必然存在上限——“光速C_0”。而且从中看到,V/C_0有资格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对运动物质与DM之间相互作用的度量。同时,也可想象出V/C_0=1,运动物质的质量为无穷大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结合最近十年宇宙学中关于k-essence暗能量模型的多篇论文观点,本文适当选取F(X)=-X(1/2)+X构造拉格朗日量,同时尝试改进暗物质与暗能量的非零相互耦合0≠Q=αHρ_φ+βHρ_m,使其既与暗物质相关又与暗能量相关。进而推导出更普遍的相空间演化自洽微分方程组。最后在满足宇宙加速膨胀这一观测结果的前提下,设定参数α,β,λ的数值,并作出相空间演化图,标记出相空间演化的稳定点,定性地分析出宇宙演化晚期的几种可能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本年度《环球科学》第七期刊载"暗光子:暗物质新线索"的文章称,在Abell3827星系团中,"发现至少有一个星系,其周围的暗物质,明显落后在普通物质的后面",因而文章指出宇宙空间肯定存在一种引力之外的,只影响暗物质的力,但我们认为,文章中提到的这种现象应为暗物质的拖曳现象,该现象来自空间的惯性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1999,(9):19-19,21
夜晚,仰望繁星点点的宇宙,我们常会生出一丝敬畏,感悟人类和地球的缈小。浩瀚的宇宙从哪里来,又将归于何处?这类高深的问题虽然对普通人来说事不关己,但却绝对不仅仅只有天文学家才感兴趣。关于宇宙的诞生,现代宇宙学中最为流行的一种模型是大爆炸模型,其主要观点是宇宙由一次爆炸产生,以后由热变冷;宇宙不断膨胀使物质从密到稀地演化。当温度从开始的100亿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大大减弱,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再进一步收缩成气体云,从而坍缩形成各种恒星系统,演化成现代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虽然能解释一些主要观测事实…  相似文献   

10.
极远紫外成像光谱仪是空间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据获取工具,通过对不同天体目标极远紫外辐射的观测,可以反演出天体中主要物质的含量和变化规律,从而为空间天气、宇宙起源等许多前沿科学提供研究资料。文章分析了极远紫外成像光谱仪在空间科学研究中的优势,介绍了国际发展概况.列举了日地空间环境观测、地外行星体观测和宇宙空间观测3个应用领...  相似文献   

11.
黎成龙 《航天》2009,(2):30-31
物质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物质的变化和运动,是造成宏观宇宙千变万化的原因。《易经》中爻与卦的关系与此类似。 为了衬托伏羲用简洁的阴、阳二爻组成八卦的智慧,让我们来看人类认识物质是由最小的粒子夸克组成的曲折故事。  相似文献   

12.
宇宙间真的存在反物质和暗物质吗?这是悬在物理学家头顶上的一个巨大问号。上世纪90年代,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决意揭开这个谜团。他寻找到了一把神奇“钥匙”——AMS实验(Ai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又称阿尔法磁谱仪项目。按照设想,AMS将由航天飞机带到国际空间站上,对这两种物质进行探测。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12,21(4):110-110
据Spacenews网站2012年6月20日报道,在ESA总部会议上。欧洲科学项目委员会批准投资数十亿美元建造Euclid空间望远镜,用于研究宇宙膨胀,尝试找出暗物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Euclid是ESA“2015—2025宇宙愿景(CosmicVision)”计划的一部分。该项目吸引了欧洲1000多名科学家和美国几十名科学家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王山而 《航天员》2009,(2):70-73
人类的恐惧心理通常是因为未知的东西,而非已知的东西。如果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物质我们根本无法看见,而它却明明存在时,你是否会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觉呢?不过也不要慌张,那些我们看不见的物质并不存在于人类世界,而是存在于茫茫太空。它,就是暗物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利用角度和多普勒变化率观测量进行单站无源定位的可观测问题,通过建立可观测分析的等价准则,分析并给出了三维有限阶运动目标在利用角度和多普勒变化率观测量时目标状态可观测的充要条件。推导过程不需要分析非线性系统可观测矩阵或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对于不同阶数的运动也不需要分别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7月23日终于升空,把已多次推迟发射的钱德拉 X 射线观测台送到了太空。这一空间天文望远镜从此将开始进行为期5年以上的太空运行,帮助天文学家搜寻宇宙中的黑洞和暗物质,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航天飞机的本次发射还因为首次由一位女性担当指令长  相似文献   

17.
空间间接探测是暗物质探测的重要手段。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通过测量电子能谱结构、伽马射线谱线等对暗物质进行间接探测。为了满足空间实验要求,精确测量电子、核素及伽马射线的能谱结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采用4个子探测器,从上到下分别是塑料闪烁体阵列探测器、硅微条径迹探测器、锗酸铋晶体量能器和中子探测器。它们协同工作,保证了探测效率、本底抑制能力和粒子分辨力。卫星各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部分指标处于世界同类探测器先进水平。根据运行前530天的数据,得到了能量高达5 TeV的电子能谱精细结构,并首次在空间发现了电子能谱在0.9 TeV的拐折行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型天文与空间望远镜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品仲 《中国航天》1993,(12):7-9,21
开发利用宇宙,探索人类能否在月球、火星等星体上进行采矿、无重力和无污染生产,建立无引力宇航发射台和无大气湍流天文观测站;能否利用天体剧烈活动所爆发的巨大能量并研究其能量发生机制,为人类提供新的能源;探索宇宙中是否有生命体及人类能否在宇宙中长期生活;仔细研究天体的物质构成和形状大小、化学物理性质及其坐标、运动,进一步发现和研究星系与恒星的形成与演变,研究地球的变  相似文献   

19.
朱维增 《中国航天》1997,(12):10-13
我国成功地参与阿尔法磁谱仪的研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朱维增1995年10月,美国国家能源部与美国航宇局正式批准了由美籍华裔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研究计划。阿尔法磁谱仪简称AMS,用于探测宇宙中的反物质及暗物质。计划在19...  相似文献   

20.
荷子 《中国航天》1996,(6):29-30
红外空间观测台有新发现欧空局价值10亿美元的红外空间观测台不愧为欧洲的哈勃,在发射后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了将改变天文学理论的新发现。它所拍摄的宇宙中暗物质前所未有的高分辨率图像将加深人们对这些天体的认识。2.5吨重的红外空间观测台是迄今为止欧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