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图片新闻     
美国导弹防御局计划2008年发射两颗“太空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卫星由轨道科学公司建造的地平线-2(Horizons-2)通信卫星于2007年12月21日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升空非洲地区卫星通信组织的RASCOM-QAF-1卫星,它与地平线-2卫星同时发射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2.
神舟七号微小卫星伴随飞行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舟七号 (SZ-7) 载人航天任务中释放的一颗微小伴随卫星 (BX-1), 首次开展了卫星在轨释放、对飞船观测和对轨道舱接近及绕飞等技术试验. 该卫星首次进行了GaInP2/GaAs/Ge 中国产太阳电池阵、锂离子蓄电池、微型液氨推进模块、小型化姿态跟踪控制模块、双焦距一体化可见光相机及小型化USB 测控应答机等技术验证. 本文介绍了SZ-7 微小卫星的设计方案, 讨论了形成稳定伴随飞行的轨道设计等技术, 并根据卫星在轨运行情况对试验任务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立文 《国际太空》2001,(12):22-23
(1) 196 3年 11月 2 1日 ,印度在巴顿建成了它的第一个火箭发射台 ,并发射了 1枚探空火箭。(2 ) 1975年 4月 19日 ,印度从苏联火箭发射场发射了第 1颗自制的“阿里亚哈塔” (Aryabhata)卫星 ,这标志着印度正式迈入了空间时代。(3) 1975年 ,印度用美国应用技术卫星 - 6 (ATS- 6 )进行了远程卫星电教试验。(4 ) 1977年 ,印度开始自行研制“阿普尔” (Apple)试验通信卫星。同年 ,印度政府批准了发展多用途国内通信卫星的计划。(5 ) 1977~ 1979年 ,印度用法、德合制的交响乐 - 1卫星进行了卫星通信试验(6 ) 1980年 7月 18日 ,印度首次从本国…  相似文献   

4.
张照焱 《国际太空》2001,(11):17-18
“阿蒂米斯” (Artemis)卫星是欧空局经过长达 1 0余年才研制成的重要技术试验卫星 ,原计划于 1 996年 4月发射 ,由于技术、经费和运载火箭等诸多因素 ,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推迟 ,从 1 997年~ 2 0 0 0年均未能发射 ,一直到 2 0 0 1年 7月 1 2日才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然而该卫星又运气不佳 ,由于阿里安 -5上面级发生故障 ,所以未能将它送入预定的 1 6.4°E地球静止轨道位置 ,而是将其置入了一条远地点 1 752 8km、近地点为 592 km的无用椭圆轨道上。与“阿蒂米斯”卫星同时一起发射的另一颗卫星为BSAT-2 b商用通信广播卫星 ,它是美国轨道科…  相似文献   

5.
天兵 《太空探索》2004,(9):28-29
经过多次推迟,中国台湾的“中华卫星”-2(ROCSAT-2.以下简称“华卫”-2)遥感卫星终于在2004年5月20日(台北时间5月21日凌晨1时47分)在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由轨道科学公司的一枚金牛座-XL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人723千米的停泊轨  相似文献   

6.
"空间中段监视"试验卫星概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岩 《国际太空》2003,(7):20-22
1996年4月24日,在加里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美国空军用德尔他-2运载火箭发射了1颗“空间中段监视”试验卫星(MSX)。MSX为弹道导弹防御技术(ABMDT)发展计划项目,是美国用于探测和跟踪来袭导弹的试验卫星。 1 发射MSX试验卫星的目的与内容 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将弹道导弹从点火到着陆,分3个阶段进行防御,即点火发射阶段、途中阶段和末端阶段。导弹点火发射阶段和末端阶段列时很短,途中阶段列时相对要长得多,对于远程导弹,时间为10~20min;对于洲际导弹时间将达30min,所以反导的重点时段是途中阶段。途中阶段的特点是:① 导弹或弹…  相似文献   

7.
□□未来4年内,印度计划至少发射4颗小卫星,即“印度浮质与大气卫星”(I-STAG)、研究近太空环境的SENSE卫星、研究日冕的Aditya卫星,以及测量阳光辐射的YOUTHSAT卫星。计划在2012年发射的I-STAG是印度“小卫星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的第1颗卫星———“印度迷你卫星-1(I MS-1),  相似文献   

8.
占佳 《国际太空》2003,(7):18-20
1991年1月,在美国总统老布什重新审定战略防御启动(SDI)计划后,天基全球防御系统更名为“天基红外系统”(SBIRS),但其功能没有变,仍是导弹预警卫星系统。 1 从“国防支援计划”到SBIRS的发展 “国防支援计划”(DSP)卫星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制,经几代发展后定型,70年代末正  相似文献   

9.
韩国通信、海洋和气象-1(COMS-1,又叫"千里眼")卫星是韩国通信、海洋监测和气象观测多功能卫星。该项目于2002年启动,由韩国科技部、韩国气象局、信息和通信部及海洋渔业部出资。千里眼-1是三轴稳定卫星,设计寿命10年,由美国阿斯特留姆公司(Astriun)公司承制,由阿里安-5(Ariane-5)火箭发射。千里眼-1于2010年6月27日发射,2011年4月1日投入业务运行,定位于128.2°(E)。正在研制的韩国多用途卫星-2(Kompsat-2)由2颗卫星组成:一是气象卫星—多用途卫星-2A,计划于2017年发射;另一为海洋环境卫星—多用途卫星-2B,计划于2018年发射。  相似文献   

10.
整装待发的实践-5卫星(详情请看正文)实践-5卫星展开全部太阳能电池帆板后的英姿,它上天后就是这种状态→风云-1卫星、实践-5卫星、长征-4B火箭在一起进行无线电干扰试验。←实践-5卫星进行太阳电池帆板展开试验。(封三、封四的照片均由袁明月拍摄)实践-5:太空“童子军”中的“新兵”  相似文献   

11.
空间扫描     
德完成团星-2卫星试验 德国最近完成了团星-2(Cluster-2)系列卫星中的第4颗卫星的生产试验。它是1颗科学卫星,用于研究太阳对地球生命的影响。欧洲空间局资助了这一计划。现在,所有4颗Cluster-2卫星已准备运送到拜科努尔。首批卫星的发射定于6月中旬。“与星同在”布天网 美国航宇局最近推出一项庞大的太空探测新计划,拟用10年时间投资15亿美元,将多达50个空间探测器送入太空,这项名为“与星同在”的太空计划将是近年来该局最大的航天项目。它有助于科学家深化对太阳动力学以及太阳对地球环境影响的认识,目的是实现对太阳活动的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12.
巴尔干上空的"天眼煞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树 《国际太空》1999,(6):10-14
北约空袭南联盟已持续数周。在这次行动中,北约不仅动用了包括B-2隐形轰炸机在内的陆、海、空各类先进武器,还有50多颗卫星在太空助阵,其中许多卫星当初研制就是支持北约对抗华约军事作战的,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战争对航天器的依赖越来越大,天军是间接“杀手”。1 天宫幽灵在此次打击的计划和实施中,美国和欧洲至少使用了15~20种不同类型的卫星,它们包括3颗高级锁眼-11(KH-11)光电成像侦察卫星、2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3颗确保得到图像的小型侦察卫星、4颗“国防气象卫星”(DMSP)、4颗民用“诺阿”…  相似文献   

13.
徐菁 《国际太空》2004,(7):13-14
欧洲星一E3000(Eurostar—E3000)平台是商业卫星的成功典范,迄今为止,已经制造了10颗卫星,其中8颗是民用卫星,包括“欧洲通信卫星”(Eutelsat)、“西班牙卫星”(Hispasat)、“国际通信卫星”(Intelsat)、“国际移动卫星”(Inmarsat)、“电信卫星”(Telesat);另外2颗是军用卫星天网-5A、5B(Skynet-5A、5B)。  相似文献   

14.
吴研 《国际太空》2003,(10):14-17
□□2003年1月13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美国航宇局(NASA)用美国波音公司的德尔他-2(Delta-2)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激光高度计试验卫星”(ICESat)卫星。这是一颗试验型激光高度计卫星,星上装载一台地球科学激光高度计系统(GLAS)。ICESat卫星是“地球观测系统”(EO  相似文献   

15.
发射服务 供应商 有效载荷名称 卫星运营商 卫星制造商 运载火箭 计划发射时间 中国长城 工业公司 香港卫星-1~2 (HKSat-1~2) 香港卫星科技集 团有限公司 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 “长征” 第1颗卫星于 2004年发射 “因特网星”(iPStar) 泰国真宗卫星有限公司 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独立完善的航天体系,提高对航天器的轨道覆盖和测控能力,解决载人航天的实时通信,以及增强中低轨道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效果及效率,欧空局和日本紧随美国和俄罗斯,积极发展自己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经过10多年的努力,日本于2002年9月13日发射了它的第1颗“数据中继试验卫星”(DRTS-1),为其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ADEOS-2)提供数据中继服务。而欧空局虽然早于日本在2001年7月12日发射了“阿蒂米斯”(Artemis)数据中继卫星,但却因阿里安-5火箭上面级发生故障将其置入了一条错误的椭圆轨道。经过欧空局地面控制中心18个月的挽…  相似文献   

17.
<正>1卫星简介开拓-1卫星是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东方红公司")应新技术试验需求,抓总研制的试验卫星项目。该卫星的设计、总装、测试和试验等任务均在微小卫星研制中心独立完成,是首颗"深圳制造"的科学试验卫星。开拓-1卫星由开拓-1 A、1 B两颗卫星组成,前者是1颗质量为110kg的微小卫星,后者是1颗质量为2kg的立方体卫星。其目的是在轨试验验证新型有效载荷及低成本微小卫星平台,丰富基于工业产品的激纳卫星产品体系,为短周期航天任务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1 美国极轨气象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 美国出台军民共用的气象卫星发展计划 多年来,美国一直由国防部(DoD)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分别独立运行军用的“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和民用的“诺阿”.目前,军用“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卫星有6颗在轨,还有2颗卫星未发射;民用“诺阿”卫星有5颗在轨,最后一颗诺阿-19卫星已于2009年2月发射. 考虑到军用和民用极轨气象卫星的任务基本相同,都是收集、处理和分发气象、海洋和空间环境数据,因此美国决定合并“诺阿”和“国防气象卫星计划”.1994年5月,克林顿发布总统令,将这2个卫星系统合并为军民共用的“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19.
夏光 《国际太空》2005,(5):17-21
2005年10月5日,美国军方将发射宽带填隙卫星-1(WGS-1)。这是“宽带填隙卫星”(WGS)计划的第1次发射,将对美国军用卫星通信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4年9月20日,印度使用静止卫星运载火箭―F01(GSLV―F01)成功发射了“教育卫星”(EDUSAT)。EDUSAT被送入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之后通过其液体远地点发动机(LAM)点火进入了地球静止轨道,最终定点在74°E。EDUSAT是世界第1颗专门为教育部门提供服务的卫星。它配置了专门的有效载荷,用于视听媒体教学,构建数字交互式教室和多媒体、多中心系统。EDUSAT主要是使学校和更高级教育机构之间实现信息交流,同时也能支持私立学校的教学和通信。1“教育卫星”计划2002年10月,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提出了EDUSAT计划,发射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