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为航天器的推进与控制提供可控动力,是航天器动力系统的理想选择.其中流量调节技术是变推力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变推力发动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在对变推力发动机技术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比例电磁铁静态吸力特性、电磁阀阀口流量特性和比例电磁铁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比例电磁阀系统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21,30(1):95-100
针对航天器任务静态显示方式复杂性和动态性要求不断提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航天器演训任务可视化方法,其通过任务数据结构化转换,利用动态关联特性显示算法,实现演训任务的实时动态显示。通过某航天器规避任务仿真实例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可为航天器任务可视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反作用轮扰动对航天器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争锋  赵阳  马文来  王有懿 《宇航学报》2009,30(5):2073-2079
反作用轮是影响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精度的主要扰动源之一。为了研究反作用轮扰动对在轨航天器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和隔离系统,分析了引起反作用轮扰动的原因,建立了基于反作用轮扰动试验模型的扰动精细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航天器整星在轨状态结构有限元模型,将反作用轮扰动作为激励源,进行了整星在轨状态结构动态特性仿真,详细地分析了反作用轮扰动对整星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仿真分析结果可以准确地预测反作用轮扰动对在轨航天器动态特性的影响,有利于航天器星载设备的分布和安装,可以提高星载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并为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和地面试验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层次分析法,实现各故障模式对航天器系统、分系统、单机设备影响权重的量化和分析,并提出航天器健康评估体系分级构建思想;结合航天器遥测数据特性对故障预测技术和健康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新陈代谢GM(1,1)等动态预测模型,给出了故障模式预测仿真结果。研究结果可为航天器在轨任务规划、故障处理维护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质量特性调整机构在航天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质量特性调整机构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工作寿命长、可靠性高的优点,被用于在轨精确调整航天器的质量特性,从而确保航天器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姿轨控以及部分有效载荷的正常工作。文章首先介绍了质量特性调整机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案,以及在航天器中的应用情况和研究现状;其次对质量特性调整机构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在我国航天活动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惯性平台框架类结构件的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卿  王佳民  杨朋军 《宇航学报》2005,26(6):753-757
为了更好的设计和改善结构的动态特性,从而提高产品及工程的质量,应用结构动态分析和计算方法,针对某型号惯性平台框架类结构件进行了模态试验分析,得出了各结构件在0~2000Hz内的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通过将试验模态分析的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对有限元建模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给予了验证。最后,文中提出了各框架结构件设计中存在的薄弱点和相应的优化措施,为今后结构的设计改进和动力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质量特性测试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航天器质量特性测试提供航天器轨道控制和姿态控制所需的质量特性参数,同时验证航天器结构和布局设计的合理性,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在航天器的研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在对国内和欧美等航天发达国家航天器质量特性测试技术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航天器质量特性技术的进展情况,重点分析了NASA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和欧空局下属法国...  相似文献   

8.
变结构航天器动力学特性在轨辨识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龙飞  尚志  柳宁 《航天器工程》2015,24(3):100-106
动力学特性在轨辨识是对大型变结构航天器精确控制的基础和关键。首先,分析了国外在动力学特性在轨辨识领域的工程应用。其次,从在轨运行过程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出发,对在轨辨识方法的工程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总结了开展制约航天器动力学特性在轨辨识方法工程应用的条件。最后,对航天器质量特性和模态参数在轨辨识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可为动力学特性在轨辨识方法在我国未来大型变结构航天器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二维三向编织碳纤维柔性基体复合材料结构构成的壳膜结构具有良好的面内力学特性、轻质量、高强度等特性,受到工程师青睐。航天器反射器是一种典型的大尺寸、轻质量的航天器结构,需要采用轻质量高强度的材料,壳膜结构即被认为可能满足此要求。本文对壳膜结构进行了等效力学特性分析,建立了基于材料力学等弯矩法的等效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求解,求解结果通过简单载荷的施加,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分析壳膜结构等效参数的基础上,对壳膜反射面进行了受重力情形变形与受重力前后主要模态的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航天器软件的研制技术流程和关注的质量特性,提出了航天器软件质量模型,明确了质量特性和子特性,结合航天器软件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可度量数据,提出了各质量特性的度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在遗传算法框架内实现再入航天器配重布局优化的方法,获得的配重分布,可以尽可能小的配重重量代价使再入航天器满足复杂的质量特性要求。该方法将再入航天器可安装配重的区域离散为大量小面积配重区,使每个配重区对应固定质量的配重块,从而对配重布局设计变量进行离散编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再入航天器配重布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对某再入航天器示例进行仿真验证,得到优化配重布局方案,以小的配重用量同时满足了质心位置、惯性矩和惯性积的复杂质量特性约束,配重布局显示出复杂空间分布的特点。文章的结果可为各类航天器的配重布局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加速度计进行了静态测试的基础上,对静态测试中随机误差的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经过假设的分布特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在严格的试验条件下,静态测试中加速度计随机误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白噪声。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数字溢流阀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在某型号调平起竖液压系统中的应用,较详细地分析了数字溢流阀的静态特性并通过建模仿真对其动态特性也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数字元件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上海航天》2015,32(5)
针对复杂航天器的质量特性辨识问题,将复杂挠性航天器作为研究对象,以控制力矩陀螺为执行机构,提出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一种复杂航天器转动惯量矩阵的辨识方法。辨识过程中,考虑柔性附件振动对航天器姿态的影响,设计动态滑模闭环控制策略使航天器姿态稳定在期望的位置范围内,快速辨识出航天器的转动惯量矩阵。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辨识方法收敛速度快,主惯量的辨识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5.
袁领双  李运泽  刘猛  王浚 《宇航学报》2006,27(1):81-84,98
对行星际航天器主动热控系统进行了研究。以“火星探路者”号为例,在其机械泵式单相液体循环冷却系统设计布局的基础上,使用更高换热效率、更低压力降的分形微管道网络换热器传递电子设备散发的热量,利用模糊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控制。通过合理的简化和假设,应用集总参数法建立系统动态特性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此主动热控系统能对航天器电子设备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电源母线纹波可以反映系统的稳定性。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PXI构架的电源母线纹波测试系统,实现对航天器电源母线安全、不间断的测试,有效地反映航天器测试过程中母线的动态特性,为型号改进设计及试验分析提供参考。该系统解决了以往型号对母线纹波测试只能依靠示波器或示波表,安全系数低、数据信息量小的问题,将在航天器电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微振动源与支撑结构耦合特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微振动源与支撑结构耦合特性理论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基本理论研究、静态动质量法、动态动质量法等在微振动源与支撑结构耦合特性分析中的应用及试验验证,并对几种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与试验验证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考虑了陀螺效应的动态动质量法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更为吻合。提出了国内微振动源与支撑结构耦合特性在理论方法改进、物理试验应用、减隔振系统设计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展望,可为微振动领域相关研究和产品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低压差分信号线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器有效载荷设备之间的高速率数据信号通过低压差分信号(LVDS)线束进行传输,因此,LVDS线束的电磁兼容性(EMC)对系统产生直接影响。文章首先通过专用的电磁兼容性仿真软件对航天器实际结构中的1对低压差分信号线束的传导特性进行了分析,之后,基于该分析结论,对由12对线束构成的设备间线束捆的串扰特性、外界电场辐射下线束的抗扰特性进行了分析。频域和时域仿真结果验证了文章所述航天器低压差分信号线束布局的合理性,为将该成果进一步推广至航天器系统级线束布局及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介绍了气浮轴承在航天器质量特性综合测试设备中的应用情况及测量原理,之后对一种球面气浮轴承进行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仿真计算,得出了承载力与不同参数的关系及提高承载力的方法;最后总结了航天器质量特性综合测试设备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郭达维  贺媛媛  岳振江  康杰  刘莉 《宇航学报》2020,41(12):1490-1498
为解决概念设计中可重构航天器结构动特性快速评估问题,考虑接触、摩擦等因素影响,提出一种动特性快速预示方法。该方法针对典型可重构航天器特点,处理流程包括动特性分析与辨识、基于虚拟材料的模型等效及等效参数估计,实现了精细化模型的等效替代。仿真校验中,利用本文方法对构型设计方案进行了预示,在所得结果能较为准确反映结构动特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分析效率。该方法能够保障可重构航天器概念设计工作,并为构型方案的设计迭代与优化提供实现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