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参考照片     
设想中的空中发射小型航天飞机这是用波音747飞机空中发射小型航天飞机的设想方案。美空军对此设想颇感兴趣。这种小型航天飞机发射时的重量为125吨,因此波音-747飞机尾部必须加装一台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它既可在起飞100分钟内飞越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也可绕地球轨道飞行,完成各种出击式的军事使命。它的优点是:可全部重复使用,并可在机场跑道上降落。由于能充分利用现有航天飞机的先进技术,因而研制费低廉,周期短。如能研制成功,美空军将把它驮在波音747飞机上,停放在跑道  相似文献   

2.
NASA 希望将来的大孔径红外望远镜能比现有的机载观测设备有重大突破,这种大孔径红外望远镜将于1989年放在一架波音-747宽体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并对空载设备计划给以有价值的补充。NASA 空间科学应用计划办公室,为同温层红外观测台提供10万美元的研制费,将装在波音-747SP 上的红外望远镜的孔径为3—3.5米。半年的努力既是为了检查这种设备的构造也是为了审查计划的费用并估计一下进  相似文献   

3.
1996年11月12日晚,一架沙特阿拉伯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和哈萨克斯坦航空公司伊尔—76在印度新德里以西100公里的4500米的高空相撞,两架飞机上共350多人无一生还,成了本年度最大的空难。 波音747是在事故前25分钟从德里国际机场起飞的,机上载有乘员300多人,其中机组人员23人,伊尔—76当时正与波音747迎面飞来,准备降落。该机载有乘员39人,其中机组人员10人。在两机相撞前夕,已升空的波音747飞机接到了升到4200米高度的指示,而要求正在下降的伊尔—76飞机下降到4500米的高度,两机上下距离为300米。专家认为,300米这个距离是符合公认的国际标准的。但是,要在这样一个高度保证绝对安全是有条件的。首先,调度部门的雷达必须同时捕捉到两  相似文献   

4.
美国特里达因·布朗工程公司最近论证了一种从空中发射航天飞机的方案。这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将用现有的推进系统来建造,能把几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并返回地面。在巴黎航空博览会上,展出了这种航天飞机和波音747运载飞机的缩比模型。航天飞机将被驮在波音747飞机的背部,飞到预定高度时,4台RL-10发动机(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制造)点火,其推力达到200kN(45000  相似文献   

5.
军备较量     
波音公司研制的空中激光(ABL)载具,已于11月1O日在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试射成功,波音公司与诺格集团合作,将该公司生产的化学氧碘激光装置在一架改装过后的波音747飞机上,可将激光束发射到上千千米外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中华航空公司一架全新747-4O9客机12月7日时在美国西雅图波音总厂交机,12月9日回到桃园中正机场,随即在12日投入台北一东京航线,加入华航机队营运行列。华航是第一家导入波音飞机公司“概念客舱”(Signature Interlor)全新747客机的公司,同时,这也是第一架改采GE发动机的新机。  相似文献   

7.
正维珍银河公司最近成立了一个新的商业发射服务公司,叫做维珍轨道。主要业务是用小型火箭来发射小型卫星。这会是一家循规蹈矩的普通发射服务公司吗?就算大家都这么想,布兰森爵士也绝不允许自己的公司如此缺乏创意。"宇宙少女"号波音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的波音747客机一直是最受欢迎的民航飞机之一。由于技术逐渐过时,这种飞机现在已经逐步退出民航市场,但很多波音747的健康状况还是相当好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报道,苏联航天飞机不久将开始进行进场着陆试验。这些试验类似于1977年美国“事业”号轨道器从波音747飞机上分离的试验。1983年苏联曾用大修改的Mya-4轰炸机作为轨道器运载飞机进行过上述试验,但是由于飞机发生滑出跑道而损坏的事  相似文献   

9.
西德政府已向欧空局建议研制“桑格”空间飞机计划,以此来代替美国航天飞机和英国“霍托尔”航天飞机计划。此项西德计划将使用一架象波音747那样大型空气喷气式飞机作为第一级,该飞机可能达到的马赫数至少为6,也许最高可达到10。第一级可把轨道器带到18海里的高度上,之后轨道器与飞机分离,用一  相似文献   

10.
1983年9月,在苏联领空,南朝鲜民航波音747飞机被击落不久,美国洛克威尔国际公司的一位行政官员在国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上作证说:若在民航飞机上装载卫星导航设备,就能避免这类不幸事件发生。卫星导航设备为啥有这种作用呢?我们知道,对在荒芜的陆地区域、远洋及其上空的任何一种运输工  相似文献   

11.
太空新航线     
美国波音公司和锡奥科尔公司已经开始联合研制一种新型空中发射火箭。火箭分三级,采用固体推进剂。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将“骑”在波音747飞机的背上离开地面,到达一定高度后再用自己的力量向上冲。由于省下了力气,所以它的后劲很足,虽个头不大,却能把30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轨道。该系统可与美国军方拟研制的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2.
要闻     
正美继续发展无人机搭载激光武器拦截助推段弹道导弹技术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MDA)一直致力于利用空基激光武器实施弹道导弹助推段拦截的构想,并由过去基于波音747-400的YAL-1机载激光武器试验台改成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该局仍在继续为多种高功率激光武器技术投资,这一投资将持续到2019财年。届时,该局将选出一种最为成功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防雾目镜     
一年前,市场上曾销售过一种Sierracin公司设计的防雾目镜(如图所示)。这种目镜很适合滑雪时佩带,因为这样的运动需要视力相当清晰。其制造工艺与阿波罗宇航员用的防护帽上的护目镜很相似。那未它们是如何防雾的呢?在目镜上配一条束发带,束发带里装一小型蓄电池。工作时,蓄电池供电加热,通过一层看不见的导电金属薄膜涂层,就可将热传到镜片上。由于镜片上较热,水汽就不会凝结成雾了。 Sierracin公司既为军用飞机、也为民用飞机如波音747、DC-10等生产热防风玻璃。滑雪用目镜的镜片由该公司的Sylmar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1月18日,维珍轨道公司对其运载器一号空射系统进行了首次系挂飞行,向首飞迈出了重要一步。由波音747改装的"宇宙女孩"载机左机翼下带着用于挂装运载器一号火箭的挂架,从加州维克多维尔的南加州物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12,(10):2-F0002
<正>9月17日,"奋进"号乘坐改进过的波音747客机飞往加州科学中心。这是最后一架航天飞机告别蓝天,开启与公众亲密接触的博物馆生涯。去年4月12日,在美国航天飞机首次执行任务30周年之际,美国航宇局局长博尔登宣布了4架航天飞机退役后的归宿,他们将分别被安放在全美4个博物馆,供民众与游客参观。第一架测试用航天飞机"企业"号从史密森学会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转移到了在纽约的无畏号航空母舰海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不规则燃油箱惰化时,出现的氧体积分数分布不均匀、惰化区域不充分的难题,以熵权改进优劣解距离(TOPSIS)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适用于不规则油箱惰化系统的优化方法,并结合数值仿真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实现波音747飞机惰化系统进出口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根据熵权改进TOPSIS理论设计的惰化方案,不仅可以降低惰性气体流量需求,而且可以使得惰化空间氧体积分数分布更为均匀;优化后的波音747飞机惰化方案,综合性能指标提升22.67%,速度性指标提升2.97%,均匀性指标提升27.78%;单侧偏置惰化方案设计思路,可以增加流通路径、延长惰性气体存续时间,使得油箱惰化时氧气分布更为均匀、氧体积分数下降迅速。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2日,维珍轨道公司经改装的波音747载机左机翼下挂装着"运载器一号"火箭空射系统从加州莫哈韦航空航天港起飞进行了一次系挂试飞,为该公司首次入轨发射尝试奠定了基础。载机飞到了圣芭芭拉以南的太平洋海域上空,约两小时后带着火箭返回了莫哈韦。  相似文献   

18.
国际空间站重472吨,在轨道运行的平均高度为3.52千米,运行速度为每小时28160千米,它全部展开的尺寸为108.5×88.4米,如果把它摆放在地面上,需要两个足球场大的地方。国际空间站内部拥有1300立方米的工作空间,相当于2架波音747飞机的容积,另外还有应有尽有的居住舱,在实验舱和居住舱中,宇航员可身着便服,自由呼吸,除了失重,几乎保持与地球一样的生活状态。它上面的水电设备可以保证7个人长期居住。  相似文献   

19.
最新消息     
奋进号航天飞机2000年11月30日升空 它载有5名航天员,主要任务是将价值6亿美元的太阳能电池翼送到国际空间站,并由经过3年训练的2名航天员进行3次太空行走,把太阳能电池翼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这次安装的太阳能电池翼展开后长73m,与波音-747客机机体总长相近,是人类有史以来在太空展开的最长物体,并需要借助航天飞机中的机械臂送至安装位置,因此很困难,很复杂。这次奋进号总共为国际空间站运去了7t货物,是历次飞行中载物最重的1次。奋进号航天飞机完成任务后,于12月11日顺利回到地面最新消息@小号  相似文献   

20.
卫星移动通信是光纤等任何其他通信手段都不能代替的卫星通信领域,因此有能力的国家和组织都在努力开发它。日本已发射的“技术试验卫星”5号装有航空、海事移动通信的2台转发器,中心控制站与卫星间采用C频段,移动终端与卫星间采用L频段。1992年将发射的日本“技术试验卫星”6号还将开发S频段的卫星移动通信。日本波音747-200F飞机早在1987~1988年就成功地进行了这种通信试验。美国和加拿大的陆地移动通信卫星将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发射,美国将发射3颗采用L频段的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