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兴 《卫星应用》2005,13(2):54-56
概要介绍了新一代宽带通信卫星系统iPSTAR的发展和规划,介绍了iPSTAR系统的主要技术特性,总结了iPSTAR服务的优势和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2.
《航天电子对抗》2008,(2):58-58
美国空军官方网站日前对外宣布,美军功能最强大的通信卫星——“宽带全球通信卫星系统”的首颗星,在经过长时间的调试之后.已经于4月15日进入作战状态,这将大大增强美军的通信能力。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当前世界卫星通信的三大发展潮流及现状,预测分析了各频段通信转发器的发展,论述了宽带通信卫星的优势、市场范围和所面对的技术、规章制度、商业市场的严峻挑战,最后提出了减小宽带通信卫星发展风险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类别:属于大容量通信卫星系统。用途:WGS是美国国防部用于军事目的的通信卫星系统,为美国全球军事行动的每个战区提供宽带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5.
未来全球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不断增长的宽带多媒体业务和移动性的需求,TCP/IP与卫星技术相互结合,逐渐成为构成下一代全球移动互联网系统的基础结构之一。文章从IP网及无线网的发展,详细介绍了各自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宽带无线通信网互联互通模型。这对未来卫星通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摩托罗拉公司的铱全球通信系统是一个倒置的网格系统,它由77颗处于低轨道上的卫星组成,该系统可能使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可同别人直接通话,而几乎不受政府的干预。本文介绍了铱卫星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容量、成本估算及其竞争对象。  相似文献   

7.
中小型通信卫星在未来混合型网络结构中将扮演重要角色。这种混合网络将为各种信息业务提供随时随地可访问的多媒体通道。本文旨在考察即将问世的全球信息基础结构(简称信息高速公路,NII)的基本概念。卫星通信将是未来这些混合网络结构赖以存在的核心传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未来中小规模的卫星就拥有建立明天高速信息网所必需的高性能。本文着重探讨了小卫星在建立未来信息高速公路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悦 《卫星应用》2012,(1):54-60
近年来,全球很多国家已经发射或预备发射多颗大容量Ka频段宽带卫星,商业宽带卫星已经成为市场热点。本文系统调研了国外商业宽带卫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各大商业宽带卫星运营商之间、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之间的竞争策略,对发展我国宽带卫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几种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对近几年的全球宽带通信卫星市场及我国宽带卫星通信市场作了深入分析。最后,从应用需求、系统组成、技术指标和技术基础等方面入手,给出了我国宽带通信卫星系统的发展建议。文章对于探讨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动的互联网、电信网及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1.背景根据1999年第三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 UNISPACEⅢ)第54/68号决议,联合国签署了\"维也纳宣言:关于人类发展的空间千年\".该宣言呼吁行动起来,通过天基导航与定位系统的增强、普及利用和兼容性来改善运输、搜索与救援、大地测量和其他活动的效率和安全性.为此,2001年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成立了一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行动组,行动组主席是意大利和美国,有38个国家和15个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参加,研究推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和促进信息交换.在COPUOS和美国的全力推动和支持下,GNSS行动组建议成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国际委员会(ICG).COPUOS将该建议写入了关于UNISPACEⅢ建议实施审议报告的行动计划当中,并提交联合国大会.2004年,联合国大会第59/2号决议通过了该行动计划.同时,在该决议中,联合国大会还请GNSS及增强系统供应商考虑成立ICG以最大限度地利用GNSS支持可持续发展(A/AC.105/846).  相似文献   

11.
数字信道化接收机具有瞬时频带宽、动态范围大、能实现超宽带侦察的特点,能较好地满足现代电子战接收机的要求。首先介绍了数字信道化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数字信道化接收机在信道化过程中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并简述了信道化接收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吴勤  范炳健 《航天电子对抗》2008,24(1):20-23,49
美国作为空间第一大国,近年来军事空间实力发展迅速,其空间对抗能力与日俱增.详细分析了美国空间对抗装备与技术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对美国空间对抗的发展态势和思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Conceptual study of Mars Aeroflyby Sample Collection (MASC) is conducted as a part of the next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 currently entertained in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In the mission scenario, an atmospheric entry vehicle is flown into the Martian atmosphere, collects the Martian dust particles as well as atmospheric gases during the guided hypersonic flight, exits the Martian atmosphere, and is inserted into a parking orbit from which a return system departs for the earth to deliver the dust and gas samples. In order to accomplish a controlled flight and a successful orbit insertion, aeroassist orbit transfer technologies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guidance and control system. System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and to make a conceptual design, finding that the MASC system is feasible at the minimum system mass of 600 kg approximately. The aerogel, which is one of the candidates for the dust sample collector, is assessed by arcjet heating tests to examine its behavior when exposed to high-temperature gases, as well as by particle impingement tests to evaluate its dust capturing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天基成像跟踪的工作原理,对成像跟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激光成像目标反演技术进行目标识别跟踪,并分析了星上可见光红外扫描探测技术.最后提出天基平台复合轴跟踪系统可以采用两种设计方法,并介绍了特殊环境下的视轴稳定技术,为天基成像跟踪平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代战争的作战样式已经发展到由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系统、联合火力打击系统等各种系统构成的作战体系的对抗.而这种体系对抗的胜负是取决于所有参战武器装备所构成的体系的整体作战效能.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不同的武器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各种资源被充分共享.通过数据链,可以将众多复杂的武器平台以及指挥控制平台有机地连为一体,实现战场态势共享,缩短决策时间,提高指挥控制速度及协同作战能力,发挥体系的整体作战效能.天基通用数据链(Space CDL)作为美军“作战响应空间”(ORS)计划下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成功验证了成像侦察卫星的战术应用能力,并将成为美军构建多源战场情报体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反辐射导弹导引头的关键技术,如被动雷达导引头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参数、抗诱饵系统、目标分选、威胁分析及攻击决策等.对近年各军事强国在导引头上采用的新技术及其发展动态做了简要分析.最后以美国的"哈姆"反辐射导弹为例,介绍了反辐射导弹的机载无源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7.
The Centre Français sur les Etats Unis (CFE) held a day-long workshop on GEOSS, GMES and IEOS on 17 January 2006. Sponsored by Arianespace, the invitation-only roundtable drew some 50 participants from European and US administration, industry and academia. The programme and the presentations are on the CFE web site: www.cfe-ifri.net. This report summarizes the proceedings.  相似文献   

18.
美国空军正在研发一种具备“分身术”的新型卫星系统——F6系统。由这种未来的绕地“虚拟卫星”组成的系统将具有强大的侦察功能,会把敌方军队窥探无余,一旦其中的某颗卫星被击落,将会有新的卫星很快替补上去。描述了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提出的这个计划的概况和进展情况,并提出该计划实施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A marriage between Russian space technology and US space ambitions was unthinkable only a short time ago, but that potential union is now the talk of the town. With the dizzying pace of changes in US-Russian relationships, what is written here in July 1992 may well have changed by the time this article is published. Nevertheless, a glance at what the Russians are selling, what the USA may want to buy and the major policy issues involved is worth a look. Traditional cooperative ventures remain an important part of US-Russian space relations, but are not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20.
Scott Pace 《Space Policy》1996,12(4):265-275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executive summary of a RAND Corporation study, analyses the policy issues facing the USA in the use of it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in terms of both national security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Foreign policy issues, including how to react to the emergence of non-US (Russian, European and Inmarsat-sponsored) alternatives to the GPS are also examined.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series of recommendations for policy makers.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