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以某型机为例,在飞控系统中引入侧滑角信号,分析对比加入侧滑角反馈后对飞机偏离特性的影响.同时对引入侧滑角信号后的飞控系统进行横航向控制律设计,并和传统的横航向控制律设计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进行六自由度仿真分析,对比两者的横航向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电传操纵系统的战术、功能及可靠性设计要求,给出纵向主操纵系统大迎角、推力矢量及备份电传操纵系统控制律设计原则。在横侧向控制律设计中,阐明了差动平尾调参规律、滚转-偏航运动的去耦方法、控制律参数的选配原则及动特性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起飞着陆控制律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对飞机横航向控制律设计进行研究,运用具有工程意义的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特征结构配置方法和动态逆方法,通过状态反馈,得到飞机横航向反馈控制律,并对其进行仿真与验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飞控系统给横航向飞行品质带来的好处,并详细介绍了横航向控制律设计中所涉及的有关飞行力学问题,同时还给出了工程上实用的横航向等效系统的拟配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特征结构配置方法,对飞机横航向控制律进行研究设计,通过全状态反馈特征结构配置,得到飞机横航向反馈控制律,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与验证。  相似文献   

6.
多螺旋桨太阳能无人机横航向操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大型高空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由于超大展弦比和高效多螺旋桨带来的航向阻尼增量和航向操纵导数,接着分析了由此带来的横航向动态特性变化,并结合多螺旋桨的操纵特性,提出了多桨航向控制方法,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分布式多桨布局对提高该类无人机的横航向稳定性有较大作用,以多桨的转速变化量最小为目标的最优化航向控制分配方法对超长航时飞行很有利.  相似文献   

7.
提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驾驶仪)的设计要求及接入电传系统的两种形式,阐明实现纵向通道姿态、气压高度、表速或Ma数稳定、改平以及横侧通道倾斜角、航向角稳定、改平、进入航向等纵、横、航向的控制律算法,并给出与电传系统交联关系和工作逻辑,对未来战斗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邵荣士 《飞机设计》2000,(4):19-25,39
提出了电传操纵系统的战术、功能及可靠性设计要求,给出纵向主操纵系统大迎角,推力矢量及备份电传操作系统控制设计原则,在横侧向控制律设计中,阐明了差动平尾调参规律,滚转-偏航运动的去耦方法,控制律参数的选配原则及动特性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起飞着陆控制律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飞机横侧向运动间的相互耦合给飞机操纵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带来的诸多的不便,提出一种解耦设计方案,使得横侧系统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简化了问题的分析,比较圆满完成了飞机横侧向控制增稳系统的控制律设计,改善了飞机的操纵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10.
武装直升机横航向解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永哲 《飞行力学》1998,16(3):39-44
应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特征结构配置法,设计了武装直升机横航向增控增稳控制系统,并通过特征向量的选型使横航向两通道实现解耦,考虑舵回路后,利用增广的模型矩阵,通过特征配置求出输出反馈控制律,进而与指令模型,机械通道传动比一起构成解耦控制的系统结构图,数字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解耦控制效果和闭环特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标准特征多项式的飞控系统设计方法设计了某型飞机横侧向通道倾斜姿态保持和航向保持控制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控制律的设计过程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确切地给出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和超调量,避免了任意选择初始参数值的盲目性和经验性,大大简化了飞控系统设计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横航向飞行品质评估准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等效系统法对某型先进战斗机进行了横航向等效系统拟配,在时域、频域内验证了拟配结果。按照美军现行的MIL-STD-1797A规范对该型飞机横航向飞行品质做出了评估,重点分析了操纵系统中反馈通道对横航向飞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带电传操纵系统的第三代飞机的作战使用与飞行品质潜能的发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了包括非线性环节在内的横航向驾驶员—操纵系统—飞机本体组合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闭环控制原理,对JJ-7飞机横航向驾驶员诱发振荡PIO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详细地讨论了驾驶员参数及其各种操纵动作、操纵系统和飞机本体气动参数对横航向PIO的影响,探讨了横航向PIO产生的机理。文中以JJ-7飞机为例,采用时域法在整个飞行包线各点进行了检查,并用固基飞行模拟器进行模拟验证。其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线性控制分配的飞翼航向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某无尾飞翼式布局飞行器采用升降副翼实现航向控制的操纵机理,分析了舵面的三轴耦合特性,提出基于非线性可达转矩集的飞行器操纵能力描述。在此基础上,对飞行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利用经典控制方法设计出产生整个控制指令的基本控制律,然后利用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非线性控制分配器将整个控制指令合理地分配到各个舵面上,实现航向上的稳定与控制,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飞机直接侧力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直接侧力控制可消除常规飞机在航迹操纵方面的不足,并产生某些新的运动模式,这对横航向运动优点更为突出。文中首先对飞机直接侧力控制的三种基本运动模式进行了分析。然后简述了用特征结构配置和模型跟踪技术计算反馈和前馈增益以设计输出解耦控制系统的主要步骤。最后以CitattonⅡ型飞机为算例,设计了其直接侧力控制律。计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说明所采用的原理和方法对直接侧力控制律的设计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升力风扇无人机升力产生原理异于常规飞机的特殊性,对无人机进行了受力情况分析,建立了垂直起飞阶段全量飞行力学数学模型,并详细给出了纵向和横航向的控制方案。采用传统控制律设计方法对升力风扇无人机垂直起飞过程的高度、纵向及横航向控制回路进行了设计,并搭建控制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了该类型飞机的运动特性,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补偿推力不对称对大型飞机造成的影响,基于推力不对称对飞机姿态及运动的影响分析,提出了引入侧滑角反馈的横航向控制律补偿方案,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补偿后的控制律能够减小侧向偏离、侧滑角及滚转角,保持航向和飞行姿态,从而减轻了飞行员负担,保证了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横航向飞行品质对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等效系统评价方法,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全权限电传操纵飞机从小迎角到失速迎角横航向飞行品质对于气动参数变化的灵敏度。结果表明飞行品质对操纵效能变化很灵敏,对横向气动导数变化又较航向灵敏,特别对于高增益、强调横向操纵飞机更为如此。同时建议飞控系统横航向通道随迎角调参,以确保在更宽的迎角范围内具有满意的飞行品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经过验证的CFD计算方法,对可弯折翼尖在飞翼布局中的操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弯折翼尖是通过侧向力实现横航向操纵的,且进行横航向操纵时对升力、阻力和升阻比的影响都较小。在可弯折翼尖单侧作动时,偏航力矩、侧向力、滚转力矩三者之间存在强烈耦合;在可弯折翼尖两侧反向同步作动时,滚转力矩发生相互抵消,仅侧向力和偏航力矩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可弯折翼尖单侧作动和两侧反向同步作动可形成两种不同的横航向操纵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晓荣 《试飞研究》1997,(3):27-36,48
本文介绍了用经典理论确定反馈增益,降低模型跟随系统参数变化灵敏度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选择反馈增益值,使由频率、阻尼、带宽等参数所确定的闭环系统的极点具有合适的稳定性。以一架战斗机模型跟随控制系统的设计为例说明这种方法,同时给出了简短的线性模型跟随理论推导。纵向、横航向控制律的设计匀采用经典设计方法,并且将横航向控制系统引入的β反馈和ny反馈作了比较。设计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模型和飞机时域响应曲线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