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空探测是指对太阳系内除地球之外的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的探测,以及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探测。行星际互联网(IPN)作为一种通用的空间信息网络架构,旨在为深空探测任务提供科学数据传递的通信服务及探测器和深空轨道器的导航服务。首先给出了深空探测和行星际互联网的概念,介绍了深空探测的发展现状,然后对行星际互联网体系架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给出了行星际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柳吉 《国际太空》1999,(2):9-11
深空一号(DS-1———DepSpace-1)是美国NASA新盛世计划中的第一项任务。它与美国历来的行星际探测器不同,其主要目的不是行星际科学探测,而是验证一些卓有前途的新技术,以便为未来低成本的地球轨道和行星际科学任务提供一些新经验和新系统。为此,...  相似文献   

3.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目前正围绕小行星——灶神星的轨道飞行,按计划。“黎明”号在长达8年、近50亿千米的星际探索之旅中,将远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两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直观地观测小行星,这个探测器揭示的秘密将有助于科学家回答有关这个天体和太阳系里其他几十万颗小行星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每期十星     
《太空探索》1996,(4):25-27
△“先驱者6”号探测器 美国航宇局1965年12月16日发射,重65.3千克,在绕太阳飞行的轨道上对太阳风、太阳磁场等进行探测,研究行星际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5.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2004,(9):F002-F002
价值连城的美国大型空间探测器“卡西尼”(Cassini)在经过长达约7年、航行几十亿千米的星际历程之后,终于在2004年7月1日进入土星轨道,开始它4年的环绕飞行。大约6个月后.该探测器将释放所携带的子探测器“惠更斯”(Huygens).它穿过浓密的大气到达土星的一个叫“泰坦”(Titan.又叫土卫6)的卫星,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土星光环的三维结构和动力学状态.分析土星卫星的表面成分和地质史等。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将借助“卡西尼”携带的两架相机对土里的特征,卫里和光环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10月称,俄罗斯将最早于2009年向环绕火星的卫星发射探测器。该局局长佩尔米诺夫说,正在研究实施这一项目,其目的是获得科学和技术数据。此外,这一项目还可以收集到有关太阳系其他星球的信息,其中包括未来行星际载人飞船人员将来可能会利用的潜在资源。他表示,就飞往其他星球的载人航天项目而言,  相似文献   

7.
星际旅行是人类永恒的梦想。然而,即使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地球也有4.2光年——这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20万倍,或者相当于人类乘坐太空船往返月球5000万次的距离。假如乘坐人类迄今为止最快的星际探测器——美国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以每秒17千米的速度离开太阳系,人类将在7.4万年后才能到达比邻星。  相似文献   

8.
行星际火箭和人造行星卫星的轨道设计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行星际探测器和人造行星卫星的动力学模型,研究它们的运动轨道,给出飞行时间的近似式,并且从飞行时间和消耗能量二个方面对它们的轨道设计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另外,文中还讨论了人造行星卫星的运动及其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9.
"旅行者"2号的发现"旅行者"2号是美国航宇局于1977年8月20日发射的无人星际探测器。它依次拜访了木星、土星和天王星,1989年8月25日到达海王星附近,对被4850千米厚的云层覆盖的海王星进行了考察。"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飞行期间,不断地将大量星际信息发回到地球,由此扩大了人类对星际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让我们设想一下未来 ,或许在2020年会有一艘由多国宇航员组成的机组驾驶的宇宙飞船 ,将开始它的第一次星际旅行,它的目标就是火星。或许这一设想还无法提交给国际科学委员会 ,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发这颗“红色星球”。目前探测火星的工作即将开始 ,而且将持续到2015年左右。在载人火星飞行的方案实施以前 ,将会发射一系列不载人的自动火星探测器 ,那就是福博斯太空飞行器。我们会在火星上找到什么数百年来 ,人们一直认为在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科幻小说的作者们就火星人和他们构成的社会写下了许多离奇古怪的故事。甚至一些科学家们都…  相似文献   

11.
飞向冥王星     
最近,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一项拨款NASA1.1亿美元的文件,这笔款项专门用来建造研究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和柯伊珀小行星带天体的星际自动站。这项取名为“新地平线”的研究计划,由于经费问题在NASA已封存了近13年,如今终于可以启动。按照计划,冥王星探测器将于2004年出发,预计2015年到达冥王星。  相似文献   

12.
在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向土卫六释放惠更斯子探测器的同时,这个人类迄今为止发射的最大最重的深空探测器也在不停地拓展自己的视野,为科学家们带来一幅幅令人惊奇的画面。  相似文献   

13.
天问一号是中国第一次实现地火转移行星际飞行的探测器,在长达202天的行星际转移飞行期间,共经历了4次中途修正及1次深空机动控制,在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行了近火制动,被火星捕获而进入环火轨道。本文对探测器行星际转移期间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制定了转移飞行期间定轨积分中心转换原则:在探测器飞出地球影响球后,定轨积分中心需要由地心更换为日心;对不同版本行星星历表的使用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使用DE436行星历表进行计算对定轨影响最小。根据探测器行星际转移飞行的特点,制定了一种基于逐日迭代定轨策略的精度评估方法。基于实测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火星探测器行星际转移期间定轨位置误差优于2 km,速度误差优于20 mm·s–1 (1σ)。  相似文献   

14.
《太空探索》2006,(12):30-31
卡西尼号探测器为期四年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科学家将基于任务前半段作出的发现确定第二部分的行动。  相似文献   

15.
孙夏明 《国际太空》1992,(11):25-26
1992年元月,美国航宇局利用德尔它2火箭将一枚重4000公斤的远紫外线探测器(EUVE)送入离地球550公里、倾角28度的轨道。 1994年2月将通过航天飞机的遥控机械手,用x射线定时探测器有效载荷舱替换该探测器上的有效载荷;到1998年,再用莱曼远紫外线光谱探测器将1994年换上的有效载荷换下来。EUVE平台为该探测器基础结构,还可提供通信能力和电能,并利用仪表进行稳定和控制。其姿态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的设备箱装在三角桁架结构上,其下方有一组天线。环形过渡适配器是通用平台设备甲板的界面,该界面又是该探测器平台和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16.
“先驱者10号”在茫茫太空中遨游了25年后仍在向地面发回信息。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发射的空间考察器中飞行时间最长和距离地球最遥远的星际探测器。 “先驱者10号”探测器是美国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系列,从1958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空航天局分别于1972年和1973年发射了“先驱10”号和“先驱者11”号探测器,现在它们距离地球已有数十亿千米远。在这两个探测器远离太阳系时,科学家发现有一股奇怪的力量在将这两艘太空船往回拽。  相似文献   

18.
小光 《国际太空》2006,(2):30-30
据2005年12月20日消息,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在火星表面找到了2年前丢失的猎兔犬-2火星探测器。2003年12月19日,猎兔犬-2火星探测器与“火星快车”探测器成功分离,但是之后并没有发回是否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的信息,也没有向地球传输任何联系信号。  相似文献   

19.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3,(7):8-9
抓住机会,留名彗星 2004年2月之前,您只要登录北京天文馆网站www.bjp.org.cn,在相关网页中成功注册,您的名字就将在2005年7月4日,搭载美国航字局“大冲撞”彗星探测器,抵达并永久地留在坦普尔1号彗星上。“大冲撞”探测器将对彗星内部进行探测,帮助科学家了解有关彗星组成和太阳系形成的信息。其使命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非专属于科学家,每一位对太空充满好奇的人都可以参与。尽  相似文献   

20.
羽子 《国际太空》2011,(1):23-25
星尘号探测器任务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一项行星际探测任务,也是第1项收集彗星尘埃并将样品带回地球的采样返回任务,其主要目的是研究怀尔德-2彗星及其彗发的组成。该探测器于1999年2月7日发射,经过4.6×109km的飞行之后,返回舱于2006年1月15日在地球着陆。星尘号探测器在7年的航行期间,共环绕太阳飞行3次。飞向彗星的途中,星尘号的气溶胶收集器在2次绕太阳飞行期间收集了星际尘埃(2000年2-5月和2002年8-12月)。2004年1月2日,星尘号在距怀尔德-2彗星240km处飞过,收集了彗发的尘埃样品,并拍摄了冰彗核的详细照片。此外,星尘号还于2002年11月2日在距离小行星安妮法兰克(小行星5535)3300km处越过,并拍摄了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