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载激光高度计能够获取高精度的地面高程信息,可作为卫星光学遥感影像三维测图的补充。星载激光高度计的高程测量精度很高,但是平面精度较低。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利用星载激光测高数据,需要研究星载激光高度计几何定位的误差源及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文章从星载激光高度计几何定位模型出发,推导了星载激光高度计定位误差传播模型,得到影响星载激光高度计测高数据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源,并分析了各误差源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可以为星载激光高度计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体制的星载高度计能实现高分辨率、宽幅、高精度海面高程测量。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波束指向设计方法以SAR图像近远端噪声等效后向散射系数差异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星载InSAR高度计对海入射角小,如采用传统波束指向设计方法将面临系统近端测高性能优于远端等问题。为使远端测高性能满足应用精度指标要求,系统需提高雷达发射功率或增大雷达天线尺寸,这对卫星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出了面向测高应用的星载InSAR高度计波束中心指向设计新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整雷达波束中心指向实现全场景测高性能最优化,可有效降低传统设计方法中SAR载荷对发射功率等卫星指标的要求,对未来我国发展InSAR体制海面高度计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新方法相对于传统设计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对国外月球探测测图历程进行了调研总结,并针对组合 CCD 相机和成像光谱仪的立体观测、星载激光测绘、星载雷达(SAR)和干涉雷达(InSAR)测绘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星载激光高度计激光发散角和接收视场越来越小,对收发匹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开展星载激光高度计收发匹配的仿真设计。文章对星载激光高度计光机系统的主要组成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影响收发匹配的因素。针对激光器仿真技术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激光器环境试验的星载激光高度计收发匹配仿真设计方法。该方法成功应用于"资源三号"02星激光高度计的设计中,卫星飞行所带来的收发不匹配约为47μrad,激光的指向变化和抖动小于40μrad,力学环境引起的失调小于35μrad,热环境引起的失调小于45μrad,光学装调精度优于20μrad,最终确定接收视场为500μrad。"资源三号"02星激光高度计目前已经在轨工作超过2年,有效验证了激光高度计收发匹配设计的有效性,对后续星载激光高度计收发匹配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Radarsat-2是加拿大继Radarsat-1之后的新一代商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它在继承Radarsat-1原有成像模式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技术革新.总结了Radarsat-2的系统组成和性能参数,并重点分析了其包括超精细分辨率成像、全极化成像、左右视成像等在内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实现.Radarsat-2作为当前十分先进的星载SAR系统,为未来星载SAR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星载高分宽幅SAR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辨率和测绘带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的两个重要指标,传统星载SAR由于最小天线面积的限制,不能同时实现方位向高分辨率和距离向宽测绘带.文章分析了星载SAR在同时实现高分和宽幅成像方面的固有约束以及传统SAR体制的局限性,分析比较了实现高分宽幅的新体制的技术特点、系统代价以及涉及的关键技术,从卫星总体角度分析了高分宽幅成像对卫星平台能源、数传等支撑能力的需求,并对未来高分宽幅SAR技术体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星载干涉成像高度计基线参数标定过程中,由于时间、传输路径的观测差异导致基线参数标定精度下降。为此,文章提出双频基线定标方法,基于双频同基线重叠观测区域数据实现基线状态标定性能的提升,有效降低干涉基线状态漂移造成的海面高程反演误差。在精确获取重叠区域海面高度条件下,利用在轨高精度基线测量和卫星姿态测量信息,联合高精度基线估计处理算法进行基线估计,将基线估计偏差的均方根降低至原来的1/4~1/5,可实现亚毫米、亚角秒的高精度基线估计精度,从而保证海面高度测量精度,为后续干涉成像高度计在轨定标方案的设计与基线高精度标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外星载SAR系统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了日本、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等国发展SAR卫星的近况;重点论述和研究了国外主要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技术指标和性能;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对国外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数据格式及采用的新技术、新算法等进行研究,对高精度的轨道保持技术和姿态控制技术,分布式编队小卫星SAR系统总体技术等关键领域开展攻关。  相似文献   

9.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分辨率和幅宽的不断提高,其产生的原始数据率越来越大,采用在轨实时成像处理形成图像,在图像域再进行传统的图像数据处理和传输,有助于降低星-地数据传输速率,为了提高星载SAR在轨成像处理的实时性,文章分析了星上特殊条件对星载SAR处理算法实时性所提出的约束,对RD、波束域、CS等经典的星载SAR成像处理算法的运算量进行了比较,以CS算法为例,研究了相位补偿因子对CS成像处理算法的实时性影响,提出了一种补偿因子区域不变的CS成像算法,它极大地减少了成像处理算法的运算量,并通过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了国外星载气象雷达技术发展情况,在对多颗典型卫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其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并对开展星载气象雷达技术先期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快视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SAR)原始回波信号的分析 ,推导出星载SAR快视成像算法 (SPECAN算法 ) ,并分析了SPECAN算法的主要难点。最后用SPECAN算法对实际星载SAR回波数据进行成像 ,进一步验证了用SPECAN算法进行快视成像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星载反射式遥感成像系统的结构集成度高、光学面型复杂,面临光学初始结构难以求解和像质优化难以收敛的设计难题。综述着重探讨星载反射式成像系统中的计算光学设计方法。星载反射式成像系统计算光学设计,包括复杂曲面反射镜、曲面反射型光栅等硬件设计,以及计算成像图像解码等算法设计。面对星载遥感成像的不同应用,文章从深度学习光学结构设计、合成孔径计算成像、景深延拓计算成像、主动光学计算像差补偿和曲面光栅计算光谱成像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性地分类讨论。本综述结论为:基于计算光学的设计方法,无论在光学结构与面型求解方面,还是图像信号非线性逆问题求解方面,都具有强大的设计能力。在发展趋势上,计算光学在航天光学系统的设计潜力刚刚被挖掘。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软、硬件算力支持下,计算光学方法将大大提升星载反射式成像系统设计的便捷性。  相似文献   

13.
星载SAR海洋特征检测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舰船尾迹检测为例,分析了星载SAR对海洋特征成像的机理,从理论上阐述了星载SAR在舰船尾迹检测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星载SAR对海洋特征成像的仿真模型,并给出了仿真得到的舰船尾迹SAR图像。  相似文献   

14.
适用于我国海洋卫星的雷达高度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国外卫星雷达高度计技术和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对高度计的需求基础上,建议了一个Ku频段、单频、采用固体功放和数字chirp技术,MFT跟踪算法,体积和重量较小,适用于我国海洋二号应用的雷达高度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星载成像的原理及成像算法,分析了图像模糊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图像模糊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微波遥感从定性向定量发展,遥感器需要定标。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定标由内定标系统、外定标场、定标成像处理组成。本文只讨论内定标系统的设计。论文首先综述了已有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内定标系统并作了分析比较,然后介绍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有使用T/R组件的相控阵天线时内定标系统设计的2个方案。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星载微波湿度探测仪工作频率的选择,介绍了国外的研究两头探讨了星载微波湿度探测仪的设计方案,提出了短毫米波和亚毫米波低噪声接收技术是研制这类探测仪的技术关键。最后指出,根据我国上前的技术水平,研制短毫米波的星载微波大气温度探测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森林是陆地上组成结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星载激光雷达兼具高垂直分辨率的优势和大范围数据获取的特点,在大区域尺度的森林参数定量反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全波形激光雷达、光子计数激光雷达、成像激光雷达的技术特点、数据处理和森林参数提取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森林探测激光雷达卫星载荷的发展、参数设置及应用潜力,以服务我国星载激光雷达森林探测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结合激光雷达辐射传输模型,探讨适合森林探测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参数方案,并以ICESat卫星的地球科学测高系统(GLAS)和先进地形激光测高系统(ATLAS) 数据为例,探讨星载激光雷达的森林参数反演方法,最后总结梳理了现有星载载荷的优劣并给出后续载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星载GNSS-R测高系统采用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和干涉互相关处理方式,接收北斗导航卫星和GPS导航卫星发射的L波段导航直射信号与海面反射信号,进行海面高度探测。详细介绍GNSS-R测高系统设计与实现、集成和外场试验等,外场试验不仅验证了相控阵GNSS-R测高系统功能,更重要的是验证了核心软件算法的正确性。GNSS-R测高系统适用于中尺度海洋现象的观测,可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扩展雷达高度计的观测能力,并与之相互补充,有利于对复杂海面的中尺度结构进行较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GNSS-R测高仪为星载高精度海面高度探测提供了新型载荷。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星上在轨SAR成像和目标检测处理的实时性、有效性及能效比等性能指标较低,文章提出了一种高能效比星载SAR成像及舰船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基于高速并行化混合快速傅立叶变换(FFT)阵列加速的星载SAR成像实时实现方法和以局部降维统计分类为基础的舰船目标检测方法,并建立计算精度误差模型,自主调度定/浮点计算,在有效降低硬件资源占用的同时,保障了星载SAR成像和舰船目标检测计算的实时性。在Xilinx公司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开发板上,经合成孔径雷达卫星-1(RadarSat-1)遥感卫星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的能效比为传统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经典处理架构的4倍以上,可为星上在轨实时处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