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星虚拟热试验平台建模工具模块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预示卫星热试验结果,给热试验设计提供参考,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发了卫星虚拟热试验平台。文章介绍了虚拟热试验平台中建模工具模块的建模思想、对象组合策略和数据存储方法;其中数据存储方法采用预排序遍历树算法,相比于传统的邻接列表模式,具有更高的查询效率;最后还介绍了基于本建模工具模块的红外加热笼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2.
8月21日,由国家国防科工局负责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实践九号卫星在北京举行交付仪式,正式投入使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出席了仪式. 实践九号卫星在轨开展了24类我国卫星发展急需的新产品验证,以及10类、20余种国产核心元器件和原材料的考核评价,取得了中国航天技术多项第一:首次完成卫星编队飞行和高精度GPS星间测量试验,验证卫星编队建立与保持技术,为中国小卫星和微小卫星发展拓展空间;首次实现电推进、高精度光纤陀螺、半球谐振陀螺等核心部组件在轨试验,为大幅提高卫星性能和寿命可靠性奠定基础;首次在轨进行高温超导滤波器验证试验、红外探测器、新型成像技术试验,推动中国微波通信、红外遥感和高性能光学成像技术快速发展;首次在轨搭建高端元器件试验验证平台,为提升中国宇航级核心元器件研制能力、实现核心器件自主可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1):2-F0002
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依托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是国内首个由3家单位联合成立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设立了4个研究方向,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分实验室(下简称分实验室)承担其中的两个研究方向:航天器环境工程与可靠性技术;可靠性与环境模拟、加速试验与验证技术。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6):624-624
11月8日,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分实验室(下简称重点实验室)联合邀请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陈笃行教授来访并作学术报告。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深圳东方红卫星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兄弟单位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5.
光学遥感卫星影像中包含系统条带噪声和随机条带噪声,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即使进行系统条带噪声去除后,仍残留部分随机条带噪声。文章通过分析现有卫星遥感影像中的随机条带噪声特性,基于常规的随机条带噪声去除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空间分割的条带噪声去除算法。该方法以影像的均值、中值以及梯度值构建判定准则,将影像分为动态范围变化较小的多个区域,同时将地物边缘单独提取出来予以保留;然后采用标准矩匹配的方法对单独区域进行处理,在剔除噪声的同时抑制灰度畸变的产生;最后采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CBERS-04)数据作为试验对象进行了随机噪声去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在去除随机条带噪声的同时很好的保持了原始影像的纹理信息。  相似文献   

6.
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航天器AIT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45年来,作为我国各类航天器系统级总装与专业测试、环境试验与可靠性研究代表性单位的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取得了快速发展。文章综述了该所的航天器总装技术和环境试验能力,重点介绍航天器总装技术与工艺、总装专业测试技术、真空热环境试验技术、空间光学及光学特殊试验技术、动力学环境试验技术以及磁环境试验技术近十年的发展概况,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愿景。作为中国最早开展航天器环境试验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正努力发展、提升各项专业技术,以打造国际一流的航天器总装集成与专业测试中心。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航天器研制任务发展的需要,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研制建立了一个1 070 m3混响室.文章对该混响室的本体、气源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介绍.该混响室本体为六面体结构,墙体为内、外墙双层结构,大门采用推拉式钢结构;数字式闭环控制系统进行了多项改进,有效地提高了控制精度和操作的自动化程度;经验收调试,混响室最大总声压级能达到155 db以上;提高了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的声试验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6月11日11时03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托举"北京"三号卫星直冲云霄,同时搭载的还有"海丝"二号卫星、"仰望"一号卫星、"太空试验" 1号天健卫星。随后,4颗卫星全部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北京"三号卫星是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光学敏捷遥感卫星,可快速获取高质量、高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地面影像,大幅提高我国商业遥感卫星技术水平。卫星成功发射后,可为全球市场提供大量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和信息产品,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了小卫星随机振动响应特性,探讨了组件质量与小卫星随机响应的变化关系,并提出了地面随机振动响应与板面密度关系的一个经验公式。针对某小卫星发射过程中测量得到的主动段振动数据,分析总结了小卫星的主动段振动特性,着重探讨了小卫星主动段振动特性与地面试验的振动特性差异,给出了修正地面试验验证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的预研课题大型太阳模拟器热试验方法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该所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热控室的通力配合下,完成了红外笼、红外加热片和太阳模拟器的对比热平衡试验。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拥有的各种规模的空间环境模拟器在进行真空热试验时,测量卫星表面返回质量流密度和发射质量流密度,通过加文(GarWin)方程组来确定轨道卫星的污染预估,从而解决了当前型号研制中污染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期魏军的论文《多轴振动台试验系统传递函数估计的数值仿真研究》中所介绍的多轴振动台试验系统,目前在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卫星结构模型,开展基于实测卫星结构加速度的卫星基础激励和星-箭连接界面动载荷反演试验研究.首先,根据卫星结构和试验条件,设计了用于测量星-箭界面传递载荷的工装;其次,基于卫星结构模态试验和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获取了卫星结构的高保真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开展基础激励下的卫星结构模型振动试验,利用动载荷识别技术获取振动...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微纳卫星典型特点,分析了由此带来的试验新需求;对比传统卫星试验标准和即将发布的国外微纳卫星试验标准草案,提出在充分继承传统卫星试验技术成果基础上,针对国内微纳卫星发展现状,兼顾灵活性和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产品可靠性保证需求,构建国内微纳卫星快速试验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项目进展     
<正>高分四号卫星多项试验完成宿东李响近日,高分四号卫星正样整星力学试验及星箭对接分离试验圆满完成,为试验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高分四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中高分辨率光学成像遥感卫星,也是新研制的高轨遥感卫星平台的首发星。此次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高分四号卫星距离卫星顺利出厂、成功发射的目标又近了一步。高分八号卫星发射成功陈立2015年6月26日14点22分,高分八号卫星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6.
<正>据中国航天网报道,2013年8月2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实践-9卫星在北京举行交付仪式,正式投入使用。该卫星开展24类新产品在轨验证,以及10类、20余种国产核心元器件和原材料的实验测评,取得了中国航天技术多项第一:首次完成卫星编队飞行和高精度GPS星间测量试验,验证卫星编队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9月28日,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19924《空间系统一声试验》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导编制发布的首个技术类国际标准。ISO 19924《空间系统一声试验》制定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地面试验室进行空间系统声试验的方法,有效对空间飞行器进行噪声环境的考核,保证飞行器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8.
<正>9月12日23点42分,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起,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顺利升空。此次发射的卫星是我国通信技术试验系列卫星的首颗星,主要用于开展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试验。据悉,此次发射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18日,部件真空冷焊摸底试验在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冷焊试验室顺利完成,这标志着该所真空特殊试验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本次试验共进行了5天,要求在+50℃和-30℃两个工况下进行超高真空的冷焊试验;而且本次试验的产品数量为4件,包括1套推板组件、2套支架组件和1套电连接器,试验难度很大。这是该所首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14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邀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J. Kleiman教授作了有关低地球轨道(LEO)航天器原子氧环境试验的技术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