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几种动态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理勋 《飞行力学》1995,13(3):18-23
目前在国外应用最广泛的动态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包括三种方法,即:水平风洞模型自由飞,垂直风洞模型自由飞和露天投放模型自由飞,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关键技术问题,比较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说明在型号设计中应用范围。最后提出几点看法,并建议尽快建立必要的试验设施,研究试验方法,加速我国大迎角/尾旋动态模型试验技术的发展,为型号设计和航空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2.
尾旋是飞机的一种非正常的复杂旋转飞行状态,飞机尾旋研究在航空工程中属于比较冷门的专业。立式风洞是专门进行飞机尾旋研究等特种试验的风洞设施,这种风洞在飞机研发过程中与常规风洞相比使用率较低。对立式风洞和立式风洞试验进行简要的回顾和阐述,为相关飞机型号设计单位进行立式风洞试验、研究飞机尾旋特性与改出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FL-2风洞在国内首次进行了飞机型号的跨音速风洞颤振试验。本文详细叙述了包括模型的设计、风洞的进行、模型亚临界响应的测量与数据处理等试验各技术环节的特点以及其中的技术难点和技术创新点。FL-2风洞的跨音速风洞颤振试验填补了国内大尺寸跨音速风洞颤振试验的空白,对我国航天航天的重点型号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图片消息     
由于国防预算紧缩和已有同种功能的设备,兰利的这座运行了64年之久的30英尺×60英尺(10米×20米)的全尺寸风洞已于10月底关闭。这座在1945年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风洞,在30年代及二战期间,曾为美国航空航天新产品研制作了大量试验工作。1976年经改建后,主要从事10~20%缩比模型的自由飞气动力试验。其关闭后,大部分自由飞试验工作将转到兰利的14英尺×22英尺(4米×7米)的风洞内进行。目前,NASA还不计划拆除这座关闭的风洞。  相似文献   

5.
风洞试验设备是一个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对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武器装备研制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风洞群,在风洞设备的建造、运行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者根据美国对风洞试验设备的战略需求、试验能力需求等多种需求状况,对NASA风洞试验设备的现状进行了综合研究,重点对NASA风洞试验设备的综合状况、技术竞争力以及在资金日益削减情况下对风洞试验设备的管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NASA在风洞试验设备的需求、规划、建造、技术竞争力、运行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为我国风洞试验设备的规划、建造、运行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国外大型风洞的运营已呈现出企业化发展模式.风洞试验管理直接关系到试验周期、质量和成本,影响研制型号的性能和竞争力.本文归纳了风洞试验发展的历史背景,简述了美国AIAA风洞试验管理标准制定的过程和内容,重点阐述了标准中的风洞试验理念和管理做法,分析了标准中映射出的美国风洞试验技术的先进点,为国内大型风洞生产性试验的科学管理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美国航空航天协会AIAA的《风洞试验内式应变天平校准和使用》推荐标准制订的目的、过程和主要涵盖的内容;分析了该标准所反映出的国外风洞天平校准技术发展的特点;阐述了该天平校准标准对我国天平技术发展的启示,为国内风洞天平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空气动力地面试验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航空航天飞行器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美国作为世界航空航天大国,其空气动力试验模拟能力、飞行器创新研究以及空气动力学学科发展等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文概述了美国空气动力相关研究机构基本情况,重点列举了11个主要机构的核心空气动力试验研究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分类阐述了美国空气动力试验设备与试验技术能力现状,简要分析了美国空气动力地面试验能力的优势与不足、经验与教训,最后综合研判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亚洲最大的2.4米×2.4米跨声速风洞,已于1997年12月20日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和发展中心建成,并成草功地进行了通气试车。2.4米×2.4米跨声速风洞是我国独立自主发展航空航天事业和空气动力研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拥有世界级的跨声速风洞,并脐身国际先进行列。它必将推动我国空气动力研究试验能力跨上一个大的台阶,从而加快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步伐。2.4米XZ.4米跨产速风洞是一座用主气流引射驱动的增压暂冲式风洞。风洞由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风洞设备设计所设计。风洞厂房建筑由国防科工…  相似文献   

10.
PIV技术已成为大型风洞重要的流动测量和显示工具。在概述美国全尺寸风洞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美国国家全尺寸空气动力设施全尺寸风洞中的PIV系统设计,探讨PIV技术在全尺寸风洞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为国内大型风洞中PIV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凌云沛先生(1920-201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我国空气动力学知名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流体力学学科创始人之一。他主持建设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列超声速及高速风洞和水力实验室,完成了国内风洞建设的诸多开创性工作,并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航空航天及流体力学专业人才,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了七种飞机型号模型,在三座低速风洞、两座高速风洞的试验结果,低速风洞试验数据与高速风洞试验数据(M=0.5或0.6)存在明显差别,文中分析了它们不衔接的规律。我们采用相同的模型和支杆、相同的试验方法,在FL—7和FL—8风洞对衔接问题进行专题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影响高低速风洞试验数据衔接问题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减小或消除低速风洞的支架干扰,是解决“衔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高超声速风洞气动力试验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超声速技术是未来航空航天技术的制高点,而高超声速风洞气动力试验是为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可靠数据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介绍了高超声速气动力试验设备种类和国内外典型的风洞设备,并分析了目前的发展现状。对国内高超声速风洞气动力试验相关测量技术、试验技术、试验数据评估和高超声速气动力标模体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还就高超声速气动力试验设备、气动力试验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NF-6风洞是中国第一座增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对NF-6风洞试验段流场特性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风洞具有优良的流场品质,总体上达到了设计要求,具备了承担型号和科研试验任务的能力。通过AGARD-B标模试验,进一步完善了NF-6风洞试验段流场品质校测项目,检验了该风洞的测力试验能力。NF-6风洞标模试验结果与国内外风洞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试验精度和风洞平均气流偏角满足国军标要求,表明该风洞具备了测力试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跨超、高超声速风洞模型动导数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气动中心高速所为航空航天飞行器所开展的动导数试验技术研究,主要包括高速大攻角动导数试验技术、再入体模型配平状态动导数试验技术及基于气体轴承的高超声速风洞模型滚转阻尼导数试验技术。阐述了这些试验技术的试验设备及测试系统,给出了典型的试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结冰问题的研究对于民用飞机设计十分重要,采用结冰风洞试验是主要的方法之一,欧美国家有很多成熟的结冰风洞用于型号研究。结冰风洞中需要对很多参数进行控制,其中水雾参数精确控制的难度很大,而且一般通过间接方法来进行测试校准,往往误差较大,导致不同结冰风洞试验结果往往有所差异。文章介绍了在意大利宇航中心的IWT 结冰风洞完成的冰风洞校准试验,对结冰风洞水雾参数校准方法进行了阐述,为民机结冰风洞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种测压试验数据与部件测力试验数据的协调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试验的风洞不同,试验模型不同,测压试验数据积分带来的误差等原因,导致了测压试验数据积分结果与部件测力试验结果不一致,这样的两套数据难以用于型号设计。为此,笔者采用了一种以部件测力试验为基础,将测压试验数据积分结果及其分布协调处理到与部件测力试验结果一致的方法,并用于型号的设计研制中。  相似文献   

18.
2.4m跨声速风洞多功能支撑系统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型号研制的风洞试验需求,在2.4m跨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多功能支撑系统试验技术研究,研制了一套多功能支撑系统。该支撑系统既可实现定侧滑角连续变迎角的试验方式,又可实现定迎角连续变侧滑角的试验方式。在0.6m跨声速风洞开展了引导性试验研究,并在2.4m跨声速风洞中对该支撑系统与传统的支撑方式进行了风洞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多功能支撑与传统支撑方式的风洞试验数据相关性良好,表明该支撑装置的研制是成功的,可应用于型号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简称"中航工业气动院")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2000年由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和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合并组建。中航工业气动院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唯一的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单位,主要从事航空气动力基础技术与应用研究、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技术研究、CFD技术研究与应用、风洞试验技术研究,以及专用试验设备、设施的研制与建设。现有高低速风洞7座,其中FL-2高速风洞和FL-8低速风洞是主力生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在低速风洞中民机后体试验的方法和试验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本项技术可以满足民机型号研制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