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果简介     
1耐磨复合镀层本成果研究的获得复合镀层的方法,是在电镀液中加人惰性微粒,进行搅拌使惰性微粒悬浮于镀液中。当电镀进行时,镀液中的金属粒子或金属价离子与惰性微粒同时沉积于阴极表面,从而得到金属基一惰性粒子复合材料层。复合镀层中惰性粒子均匀弥散分布,大大改变了金属基的机械和物理性能,使镀层具有金属的性质,又具有固体微粒的性质。如在镀铁溶液中加入A12O3或SIC,可使FEA12O3或FESIC复合材料层的硬度提高。复合电镀的关键是如何将惰性微粒进行活化,使它加人镀液后能以一定的量与金属共沉积。本成果摸索出一套惰性微…  相似文献   

2.
高体积分数SiCp/Al的化学镀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无钯活化预处理后,对高体积分数SiCp/Al进行化学镀镍,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镀层和沉积速度的影响。采用SEM观察镀层形貌,通过EDX测定镀层的镍磷含量,并用XRD分析了镀层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特殊预处理后,采用化学镀镍,可在高体积分数SiCp/Al表面沉积上致密、均匀、结合牢固的镍镀层,镀层为微晶结构,属于中磷镀层。  相似文献   

3.
直流电镀铁本是一种老工艺方法,过去要求电解液温度必须保持在80℃以上,有关资料称,不这样就不能保证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由于电解液温度高,蒸发快,成分不易掌握,因而影响镀层质量,使高温直流电镀铁工艺的使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吉林工业大学于一九七五年研究成功了不对称交流电低温镀铁新工艺,即以不对称交流电起镀,然后过渡到直流电电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工艺及设备见本刊1977年第9期)。但是,直流电镀铁为什么一定要高温,可否把温度降下来呢?长春市汽车修理厂和吉林省交通勘测设计研究所,近年来进行了大胆的  相似文献   

4.
以 Al2 O3微粒为分散相,进行了周期换向脉冲复合电沉积工艺研究,快速电沉积出了 Al2 O3/Ni 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技术对 Al2 O3/Ni 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及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脉冲参数对复合镀层中Al2 O3含量及镀层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就周期换向脉冲电沉积与直流电沉积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镀层应力及沉积速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周期换向脉冲法快速电沉积可以得到组织致密、内应力小、沉积速率高的 Al2 O3/Ni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五年以来,交通部门许多单位,采用不对称交流电低温镀铁新工艺(以下简称低温镀铁)修复汽车、船舶、港口机械等不同材质(钢材、铸铁、球墨铸铁等)的磨损零件,取得显著成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和钢材。低温镀铁新工艺,是吉林工业大学参考有关资料,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功的。它是一种新的电镀修复工艺,这种工艺是在温度较低的氯化亚铁水溶液中,以低碳钢板做阳极,镀件为阴极,依次通过不对称交流电和直流电,  相似文献   

6.
化学镀SiC/Ni-P功能梯度材料工艺、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化学镀Ni- P- SiC复合镀层的研究,找到了制备SiC/Ni- P 功能梯度材料(FGM) 的工艺方法。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仪及热震试验等方法和手段对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形貌、成分与镀层结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中SiC微粒以弥散状态沿镀层厚度方向呈梯度分布,无团聚结块现象,材料致密,组织细小。功能梯度材料较单层Ni- P- SiC复合镀层以及Ni- P/Ni- P- SiC 双层镀层具有更好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7.
“镀铁氮化”是修复钢件工艺中的后起之秀。它的推广应用,将会给我们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镀铁过程的自动控制是通过其关键设备-供电系统来实现的,本文对此做了详尽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电镀Ni-Sn合金热处理前后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镀Ni-Sn合金各种镀层的镀态组织和加热时组织的转变机理,并对镀层的耐磨性、耐蚀性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镀态组织主要由亚稳相αNi(M)和NiSn(M)组成,高Sn时出现平衡相Ni3Sn4和βSn;加热时随着温度升高,亚稳相逐渐向平衡相转变,在一定的温度下由于平衡相弥散析出,使镀层硬度升高;单相NiSn(M)组织耐强氧化性介质能力比不锈钢稍差,当加热到400℃时耐磨性优于中碳钢淬火.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含Al_2O_3、SiO_2和ZrO_2纳米粒子的镍基电刷镀复合镀层的组织、显微硬度、耐高温性能及耐磨性。结果表明,含有纳米粒子的复合镀层组织明显细化。随着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复合镀层的硬度显著提高,高温硬度和耐磨性也有明显的增加。不同性质的纳米粒子的强化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化学镀Ni-P-SiC复合镀层的研究,找到了制备SiC-Ni-P功能梯度材料(FGM)的工艺方法。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仪及热震试验等方法和手段对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形貌、成分与镀层结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中SiC微粒以弥散状态沿镀层厚度方向呈梯度分布,无团聚结块现象,材料致密,组织细小。功能梯度材料较单层Ni-P-SiC复合镀层以及Ni-P/Ni-P-SiC双层镀层  相似文献   

11.
镀锌是对产品进行防护和半装饰性处理的工艺。有氰镀锌质量高,但氢化物有毒,危害工人健康又污染环境。老的无氰镀锌工艺由于不使用无机络合剂氰化物,镀液性能和镀层质量远不及有氰镀锌。本成果经试验研究,以水玻璃为络合剂的无氰镀锌新工艺获得成功。无氰镀锌新工艺的镀层质量与工艺性可与有氰镀锌相媲美,主要性能和质量指标甚至高于有氰镀锌。如镀层外观彩色纯正色泽鲜艳,白色纯化装饰性优异,镀层金相组织细致、紧密,增强了抗腐蚀性。抗变色性也优于有氰镀锌。本成果具有工艺性好,镀层质量高,根除了氰化物毒害,成本低等优点。由于镀液阴极…  相似文献   

12.
化学镀镍磷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由于其优良的耐磨耐蚀,无磷和镀层均匀等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化学镀镍磷合金在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化学镀镍磷工艺,沉积过程及沉积机理,镀层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空心玻璃微球表面复合磁性金属钴,制备了镀钴空心玻璃微球,并对其进行了真空退火热处理。经过化学镀的空心玻璃微球表面包覆了一层均匀、致密的金属镀层;镀钴空心玻璃微球(2.5g/cm3)镀层晶体结构对其电磁性能产生影响。当镀层Co含量为95%时,介电常数实部在11GHz处达到35,虚部在13GHz处达到22;在经过热处理后,镀层发生晶相转变,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均得到提高。另外,热处理能降低钴镀层的矫顽力,改善其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14.
Zn-Fe合金镀层的电沉积及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碱性锌酸盐溶液中加入含 Fe添加剂后,Zn-Fe合金的电沉积过程及镀层含 Fe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含 Fe质量百分比为 0.4 %~ 0.8%的 Zn-Fe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至少是普通镀锌层的 2倍。根据镀层的腐蚀形貌,初步探讨了合金镀层的耐蚀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镀铅锡零件在存放一定时间后其表面容易被氧化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工艺对比试验,保证镀层结晶细致、再加上化学钝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试验出了防变色能力较好的保护膜,基本上解决了标准件镀铅锡合金后无法进行甘油热熔处理、镀层表面容易氧化,焊接性能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SEM-EDX和光学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AZ91D镁合金化学镀Ni-P/电镀Cu/Ni/Cr复合镀层盐雾试验时局部严重腐蚀的原因.研究发现,AZ91D镁合金基体的孑L隙缺陷是由于其在化学镀和电镀过程中,缺陷处未能形成致密镀层而出现凹陷贯穿性的微孔所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入微量Cu的化学镀Ni-P工艺,Cu能显著细化镀层胞状组织尺寸,抑制表面胞状凸起;极化曲线和盐雾测试表明Cu微合金化的Ni-P镀层能明显改善Ni-P化学镀层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讨论了碳纤维表面电镀镍钛合金工艺,热处理温度对镀镍钛碳纤维界面组织的影响,以及涂复镍钛镀层的碳纤维与铝液之间的润湿性问题。经初步试验研究发现:镍钛合金镀层中的钛有减缓和阻止镍向纤维内部扩散的作用。涂复镍钛合金镀层的碳纤维与铝液之间有良好的润湿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镀金插拔件的耐磨性,通常采用镀金合金镀层和在镀金层表面涂固体润滑保护剂的方法。本文对不同的金合金镀层和涂 DJB-823保护剂的纯金镀层在同样条件下进行了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情况均有较好耐磨性。文中还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刘伟 《航空学报》1990,11(12):583-587
 用空心阴极离子镀技术,在常用的不锈钢(1Cr18Ni9Ti)基材上,镀制Ti(N,C)耐磨镀层。对镀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镀层成分的耐磨性,显微硬度和附着力的影响。通过对Ti(N,C)镀层与TiN和TiC镀层性能的对比,肯定了Ti(N,C)复合化合物镀层具有更优越的耐磨性和附着力。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产品防蚀的要求,多数的螺纹零件必须进行防蚀电镀处理,并要求螺纹在电镀后保证其装配性(滑配合)。我厂过去的生产方法是:内螺纹不扣除镀层余量,用标准丝锥攻制;外螺纹扣除四倍镀层厚度的余量。虽已采取了这一措施,但还没有彻底解决螺纹旋合的问题。因设计图纸中出现相结合的内外螺纹镀层厚度不一致,表面处理按资料要求电镀和工人凭经验操作,镀层厚薄不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