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某些反射式仪表或测量系统如检流计、光线示波器、测量转台低转速的反光机构以及其他光学仪器等,其指示部分多是直的线性均匀刻度盘。采用这种刻度盘定性地指示被测信号的变化还是可以的;但是由于一般反射镜偏转角与被测信号是正比关系,而反射光点在刻度盘上的偏移量与反射镜偏转角(或被测信号)不是线性关系,所以采用这种刻度盘定量测定被测信号会产生误差。为此刻度盘要进行非线性修正刻度。  相似文献   

2.
静电拉伸空间薄膜反射镜面形控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薄膜反射镜将解决反射镜孔径与重量相互制约的问题. 采用静电拉伸法控制薄膜反射镜面形, 具有结构简单、反射镜面形易于控制等优点, 其原理为利用静电场上库仑力作用使薄膜产生面形变化, 生成所需的光学曲面. 由于薄膜变形力学, 以及静电场理论的复杂性, 目前薄膜成形及其面形控制在理论分析上仍未有定量的结果. 本文主要以单电极静电场中的薄膜反射镜面形为考察因素, 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得到薄膜反射镜上的静电力分布, 运用有限元分析获得该分布下的反射镜面形, 并将其与理想面形进行比较. 提出采用多电极闭环控制可获得更高的控制精度, 对静电拉伸薄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航天遥感仪器的反射镜轻量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反射镜轻量化是航天遥感仪器轻型化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阐述了反射镜轻量化的意义,反射镜材料的选择,玻璃反射镜轻量化的结构型式和设计要求、设计方案和计算以及温度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星间链路载荷轻小型单反射镜组件进行结构设计与力热稳定性研究,开展单反镜柔性支撑机构优化设计,根据运载力学环境与在轨力热环境工况,对反射镜组件进行光机集成分析,验证光机结构的在轨力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双层圆弧形槽口柔性支撑结构在温度拉偏后反射镜的面型精度均方根(RMS)可达λ/72,基频模态为417.93Hz,满足指标要求.进一步对反射镜组件进行动力学分析,随机振动分析结果表明,反射镜加速度响应均方根为11arms,满足3σ准则.通过0.2g正弦扫频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态分析相对误差为2.23%,实验结果表明,反射镜组件柔性支撑设计合理,力热稳定性分析结果基本准确可靠,满足工况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的功能、性能,其金属反射镜组件对面形精度和指向精度要求较高.金属反射镜组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会产生装配应力,导致反射镜的面形和指向精度发生变化.在改进装调流程的基础上,首先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反射镜安装螺钉的拧紧力矩;其次,优化了反射镜支架和反射镜安装面的平面度公差,从0.008 mm提高到0.002 mm;选用柔性材料制作过定位尺寸链的零件,对比了改进前后的反射镜指向变化和装配应力,改进后大幅减小,保证了反射镜精度指标要求.反射镜组件在装配到整机后面形和指向精度变化较小,反射镜面形达到PV≤0.2λ,RMS≤0.06λ(原方法数据PV≤0.8λ,RMS≤0.13λ),反射镜力学和热学环境实验前后反射镜指向变化由≤2′,提高到≤1′,保证了敏感器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的功能、性能,其金属反射镜组件对面形精度和指向精度要求较高.金属反射镜组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会产生装配应力,导致反射镜的面形和指向精度发生变化.在改进装调流程的基础上,首先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反射镜安装螺钉的拧紧力矩;其次,优化了反射镜支架和反射镜安装面的平面度公差,从0. 008 mm提高到0. 002 mm;选用柔性材料制作过定位尺寸链的零件,对比了改进前后的反射镜指向变化和装配应力,改进后大幅减小,保证了反射镜精度指标要求.反射镜组件在装配到整机后面形和指向精度变化较小,反射镜面形达到PV≤0. 2λ,RMS≤0. 06λ(原方法数据PV≤0. 8λ,RMS≤0. 13λ),反射镜力学和热学环境实验前后反射镜指向变化由≤2',提高到≤1',保证了敏感器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7.
大口径反射镜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光学遥感器分辨率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其主镜口径也在不断增大,从而对主镜进行轻量化设计就成为空间大口径反射镜工程的关键技术。该文介绍了一种对反射镜轻量化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利用MSCPatran软件建立了蜂窝夹芯反射镜的参数化模型;对反射镜的各结构参数进行了灵敏性分析,得到了各参数对反射镜面形精度的影响曲线;根据反射镜的加工工艺,合理地确定结构参数的变化范围,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8.
碳化硅材料比刚度高、导热性好、热稳定性好,是一种优良的反射镜材料,在空间光学遥感器是有着广泛的使用。同时,它具有硬度高、脆性大的特点,给反射镜加工带来困难,且加工周期长。本文比较了碳化硅材料不同加工技术的优缺点,选择了机器人柔性砂带磨削技术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1550mm直径碳化硅反射镜坯加强筋的去除要求,设计了一套新型机器人柔带磨削系统,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加工中的镜体应力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某镜坯加强筋的去除,残余筋高度0.5mm~1mm。反射镜镜坯在完成镜面精磨、镀膜等处理后,利用干涉仪测试面形RMS 为0.0157λ(λ=632.8 nm),满足使用需求。遥感器于2020年发射,反射镜在轨运行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3阶TVD型显式时间积分方法,建立了2维可压缩大气中重力波非线性传播的非等间距显式数值模式.对小振幅重力波传播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很好地再现小振幅重力波的传播过程,并能保持能量守恒关系和各扰动量之间的相位关系,与线性重力波理论预测的结果吻合很好.对有限振幅重力波的模拟结果表明,与格点数相同的等间距网格中的模拟结果相比,采用非等间距网格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模拟重力波的不稳定传播直到破碎的整个过程;在非等间距网格中的模拟结果与在加密一倍的等间距网格中的模拟结果相同,说明了用非等间距网格模拟重力波的饱和与破碎过程是正确的,并且采用非等间距网格能够大大减少计算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地基激光加天基中继反射镜体系的系统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重点对中继反射镜的能量特性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作用距离与中继镜口径和目标辐照度的关系, 并给出了计算的实例. 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中继镜原理上的可行性, 提出了中继反射镜技术发展应该重点考虑的关键技术. 研究结果对于实际中继反射镜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SiO_2/Ag薄膜系统是扫描辐射计内光路反射镜的主要组成部分。采用高分辨扫描俄歇微探针(SAM)和扫描电镜分析对SiO_2/Ag 薄膜系统失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失效的反射镜表面SiO_2薄膜上存在大量析出物,借助于SAM分析,表明这些析出物主要是银和铜,析出物表面伴随有硫化和氧化。SAM的深度剖面结果说明,有析出物存在的区域,各薄膜层中存在原子间的扩散。文章就反射镜中Ag、Cu、和O的扩散和穿透行为进行了讨论,认为SiO_2薄膜致密度较差是导致反射镜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卫星相机中侧视反射镜振动及微重力环境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资源一号”卫星02星在地面测试时CCD相机图像扰振现象和对像质的影响, 图像扰振的原因———相机的侧视反射镜发生振动。探讨了侧视反射镜共振的机理: 由于预紧蜗簧与蜗轮弹性变形的组合弹簧而形成共振系统, 从而使外来干扰振动被放大, 并由此得到克服或控制扰振的方法。此外, 还讨论重力环境变化对反射镜振动的影响,认为不会增大振动的影响, 卫星在轨工作时相机可以保持地面同样效果。卫星发射后, 图像像质良好, 说明反射镜振动得到控制, 也说明重力环境改变对振动没有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3.
韩世杰 《国际太空》2001,(11):26-28
NASA将选择承包商制造“下一代空间望远镜” (NGST) ,并采用直径为 8m的反射镜及其他先进技术 ,以追溯宇宙的起源和时间的开始。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或 TRW/鲍尔宇航集团 ,将于 2 0 1 0年以前在 L-2 (拉格朗日点 )处部署 NGST。这是一个远离地球、可避免地球热影响的停泊点。直径为 8m的大型反射镜 ,可抓住比目前在地面上或太空中的 IR观察站可观测到的图像还要暗 4 0 0倍的图像。它必须折叠起来才能用宇宙神 - AS运载火箭发射 ,其平滑度可与“哈勃”空间望远镜上的反射镜相媲美。这台望远镜将采用比目前所生产的还要大的探测器 ,而…  相似文献   

14.
自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折射式望远镜、1668年牛顿又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之后的几百年来,天文学家和望远镜制造专家们就一直拼命在提高望远镜的威力,导致了折射镜和反射镜出现你追我赶、此起彼伏的有趣竞争。1948年海尔望远镜建成之后,这场旷日持久的竞赛基本上可以算是落下了帷幕,反射镜和折射镜都达到了它们各自的顶峰。20世纪70年代,苏联想在望远镜方面领导世界新潮流,制造了一架口径达6米的反射镜,但与海尔望远镜相比,其各方面的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二维可压缩磁流体动力学(MHD)模拟方法考察了周期性多电流片系统中涡旋诱发重联(VIR)过程的发展演化.结果表明,相邻电流片中的VIR过程发生相互作用,相距越近,作用越强烈.反对称和对称波模VIR过程的线性增长率随电流片间距的减小而分别增大和降低.当电流片间距小于某临界值时,反对称波模VIR完全被抑制.相对于对称波模VIR,反对称波模VIR过程对空间多电流片系统的发展会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已报道的各种集成微反射镜器件进行综述,对其特点和性能进行比较和评价;提出了采用MEMS工艺制造的微反射镜阵列器件作为能动器件,在星载空间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中进行像差校正的想法,并给出对光学波前误差实时校正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宇日报》近日报道,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计划在今年夏天进行中继反射镜反射能量试验。据美国空军透露,这种中继反射镜将安装到空中或太空平台上,用于激光高空跟踪目标或击落太空卫星与导弹。目前,美国正利用技术优势,加速发展并部署太空武器,“先发制人”打击对手航天器。  相似文献   

18.
空间用反应烧结碳化硅反射镜坯体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凝胶注模(gel-casting)成型工艺并结合一种先进的消失模技术, 制备了具有各种不同轻量化结构形式的碳化硅(SiC)陶瓷素坯, 目前制备的背部半封闭素坯最大尺寸为1080 mm×820 mm; 素坯经过脱模、干燥、脱脂和反应烧结等, 可得到空间用SiC反射镜坯体. 对反应烧结碳化硅(RB-SiC)反射镜坯体的表面进行了光学加工, 并且测试了其各项性能.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RB-SiC陶瓷内部结构均匀致密; 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优异, 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热膨胀系数分别达到了330 GPa, 340 MPa, 4.0 MPa•m1/2和2.6×10-6 K-1; 镜体经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RMS值优于3 nm, 可作为空间用反射镜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天线副瓣电平(SLL)和展宽带宽,设计了一款谐振频率为14.25 GHz的16阵元非均匀间距的耦合馈电微带阵列天线。天线采用多层设计,通过在接地板开矩形槽进行耦合馈电,并引入空气层,降低天线Q值,增大带宽。区别于均匀间距阵列天线的激励幅值加权,从阵元间距角度入手,利用差分进化算法降低副瓣电平,构建非均匀间距并联线阵天线。用槽面辐射的能量近似代替阵元接收的能量,观察阵元功率分配情况,并建立馈电网络所有馈线段的数学关系,保证非均匀间距条件下所有阵元为等幅同相激励。测试结果显示,天线在14~14.5 GHz范围内电压驻波比小于2,满足了卫星动中通的带宽要求;工作带宽内增益大于16 dB,副瓣电平低于-16 dB,性能优于均匀间距阵列天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四线性 CCD 器件。这种器件允许阵列同一边内、外两个寄存器共用的一组汇流条具有串行和并行时钟脉冲信号。研制者利用内、外两个寄存器电荷转移的特定机构有可能做到这一点。间距为8微米、具有384、808、1728和3456个敏感器的 CCD 线阵已研制成功,敏感器的不均匀性小于±5%,器件中内、外两个寄存器的转移损失皆为1×10~(-5)(本文在编译时删掉了全部图表和部分段落,深入研究者可看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