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哨 《航天》2009,(5):45-47
近年来随着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工作接近完成,到太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我国三艘神舟号飞船的成功飞行,载人航天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似乎毫无关联的事情,人们都愿意贴上一条“航天”或“太空”的标签。但事物总是相互作用的,当载人航天成为一种文化和时尚以后,又反过来促进载人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时装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阳光 《航天》2011,(11):26-27
赞许 美国航天政策专家、美哥伦比亚事故调查委员会成员约翰。劳格斯顿指出,天富一号是中国发展载人航天能力中的“适应、稳健的一步”,它极富象征意义,是中国与其它国家共商全球航天问题的关键性举动。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世界航天不断前进,硕果累累,但也发生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灾难。全球共进行了63次航天发射,与2002年相当。载人航天喜忧参半,年初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给世界航天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多次安全发射与返回,尤其是中国“神舟”5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又带来了新的希望;国际空间站和重复使用航天器的发展均受到一定影响。深空探测又掀热潮,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卫星应用也有所进展,研制和发射了一些新的侦察卫星、军事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4.
简讯     
“中华一号”卫星发射洛马公司的雅典娜1运载火箭1月26日从卡角将台湾“中华一号”科学试验卫星送入轨道。“中华一号”是台刚刚起步的民用航天计划中的首颗卫星,由台宇航部门与美国TRW公司合作制造,旨在积累卫星制造经验。星上带有空间物理学、海洋地理学和通信...  相似文献   

5.
2011年,随着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大幕的开启,有着“神箭”之称的长征二号F火箭又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使命——助力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无人飞船的“太空相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14,(2):46-47
2010年,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接受国家关于研发“天宫一号”航天特种功能布的研发任务。在总工程师周家村的指挥下,经过科研攻关与技术创新,于2011年成功研发出以海斯摩尔为核心原料的“航天特种功能布”。它具备防霉、阻燃、祛臭、抗静电、防辐射等优良特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     
《航天员》2013,(5):8-9
神十航天员颁奖授称大会在京举行 据载人航天工程网8月20日报道.20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航天员颁奖授称大会在京举行。7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聂海胜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张晓光、王亚平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历史上成就辉煌的一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参与研制的“神舟”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型号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院全体干部职工努力实  相似文献   

9.
1.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七”实现中国人首次空间出舱;2.航天科技发展驶上新航程,第四次工作会描绘美好蓝图。 3.宇航发射11战11捷创新高,“委星一号”拓展整星出口新领域;4.导弹武器研制成果喜人,多个重点型号取得重大突破;5.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蓬勃发展,“航天第一炉”引领煤化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3,(1):3-10
本刊综合报道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对我国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的“神舟”4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2号F火箭托举升空。火箭起飞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神舟”4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又迈出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4次飞行试验,也是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这次试验将全面实现和验证各项载人飞行的功能和性能。按照研制计划,我国要发射若干艘无人飞船,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我国“九五”计划结束, “十五”计划启动之年。本刊记者最近采访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关负责人。据了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九五”期间我国空间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令世界瞩目。 “九五”期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完成了12颗星船的研制任务,其中东方红三号、中星22号、中国资源二号、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神舟号飞船等型号完成了发射任务。载人航天取得巨大进展 神舟号试验飞船飞行和返回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加入世界载人航天领域的第一步。1999年 11月 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前苏联和美国航天站的发展概况,以及目前在轨道上运行的“和平”号和正在研制的“自由”号国际航天站。最后论述了航天站对航天科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09,(6):6-7
2009年11月11日,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企业科学技术设计中心主任哈米茨宣布,俄罗斯已开始研制新一代可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罗斯”号。  相似文献   

14.
庞之浩 《航天员》2012,(1):61-64
有人把当今最大的航天器国际空间站比作不落的航天母舰,这很形象。欧洲对国际空间站有两大主要贡献,即研制了“哥伦”布号实验舱和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另外还有“和谐”号节点舱-2、“宁静”号节点舱-3等。  相似文献   

15.
引言 美国的一位航天员在“和平”号空间站驻守了115d,创造了美国航天员在轨停留时间最长的记录。这位航天员就是“和平-18”乘组的一名成员,与他同乘组的另两人是俄罗斯航天员。  相似文献   

16.
王亚冬 《航天》2010,(1):9-9
2009年12月15日上午10:31,火箭承载着第一颗青少年科普卫星“希望一号”,承载着无数青少年航天爱好者和无线电爱好者的梦想与夙愿,喷射着火龙呼啸着向天际飞去。火箭的发射不仅震动了大地,也震撼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70多名青少年航天爱好者以及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对航天员心血管机能状态的研究贯穿于载人航天飞行的整个发展过程,系统地研究微重力条件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始于“礼炮-6”号空间站飞行,在“礼炮-7”号飞行中延续,而最丰富的信息来自于“和平”号空间站的飞行。在“和平”号空间站15年的飞行期间,有28个乘员组的35名俄罗斯航天员,7名美国航天员,  相似文献   

18.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09,18(1):120-124
中国科技集团公司2008年航天发射11战11捷,嫦娥二号将直飞月球相机分辨率可达10m,北斗二号定位精确到“厘米”之内,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在京成立  相似文献   

19.
曹霁阳 《航天》2011,(12):26-26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在深邃的太空成功“牵手”,离不开众多科技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刻苦攻关。以服务国家航天科技事业为己任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为这次令人瞩目的“太空牵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李思思  曲晶 《航天员》2009,(5):32-35
韩国于北京时间8月25日在罗老航天发射中心进行了其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的发射。由于整流罩分离故障,导致搭载的“科学技术卫星”2未能进入预定轨道。本文对此次发射事件进行了全面跟踪,并对“罗老”号火箭及其航天发射中心进行了科普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