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2太阳活动周的δ黑子群与X级X射线耀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22太阳活动周的221个δ黑子群(从1986年至1991年),研究δ黑子群的特性,δ黑子群与X级X射线耀斑(XXF)之间的关系。1.证实了Tang,Zirin和Liggett的发现,所有δ黑子群源于二个偶极黑子区,由其中之一的前导黑子与另一的后随黑子相互渗透而构成;在δ黑子的极性分界线上,磁场是强烈地剪切的,同时还找到了许多δ黑子解体的事例,这点与Zirin(1987)的结论相悖,δ黑子的解体是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解决太阳活动区磁场特征量化问题,对所有SOHO卫星MDI磁图预处理后,分割出日面角45°以内的活动区,分析活动区投影面积变形来源,研究建立Cosine面积校正因子,校正活动区面积,构建具有21个特征参数的活动区磁场特征量化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量化结果计算累积方差,结合活动区10486爆发X17.2级耀斑时的磁场变化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强梯度极性分隔线权重磁场绝对值之和R、极性分隔线长度LPS、 强梯度极性分隔线长度Lsg和强梯度极性分隔线磁场绝对值之和$phi $PSL能够解释活动区磁场结构变化; 磁场通量绝对值总和$phi $uns、磁场负通量总和$phi $–、磁场值代数和$phi $tot和磁场绝对值之和的平均值$phi $mean能够解释活动区磁场通量变化。$phi $PSL为本文新构建特征参数。上述参数可有效监测耀斑爆发前后活动区磁场结构和磁场通量的变化情况,量化结果可作为耀斑、质子事件监测及耀斑预报模型输入,为开展太阳爆发活动监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北京天文台提供的高空间分辨率的活动区纵场磁图对1988年的18个活动区进行分析研究,以寻求强SWF耀斑的先兆.结果表明,一磁流在异极性磁流区浮现,同极性磁流合并、异极性磁流侵入和纵向磁场强度剧增4种磁位形演化与强SWF耀斑有密切关系。文中还用1988年9—10月份的25个活动区的磁图和耀斑资料佐证上面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太阳耀斑与太阳质子事件的发生通常与太阳活动区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对这种关系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太阳耀斑和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的建立.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方法对1997-2010年太阳质子事件所在活动区的主要参量进行分析, 选取的参量包括黑子磁分类、 McIntosh分类、太阳黑子群面积、10.7 cm射电流量、耀斑指数、质子耀斑位置和软X射线耀斑强度. 结果得到81个太阳活动主成分得分值排序(得分值代表每个事件的强弱), 与太阳质子事件峰值流量、太阳黑子年均值以及10.7 cm射电流量年均值的对比显示相似度非常高, 表明主成分得分值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太阳活动的强弱规律. 相似文献
5.
1996-2002年太阳耀斑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1996—2002年南北半球的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南北半球太阳X射线耀斑级别(简称Imp)≥M1.0的太阳X射线耀斑的特征和不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南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的程度交替上升,在2001年7月以前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强于南半球,2001年7月开始耀斑活动逐渐以南半球为主.本文还逐月分析了1996—2001年南北半球的耀斑指数.2000年7月为第23周太阳指数最大的一个月、与第23周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大月均值吻合.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不断发射的空基观测台持续传送回海量日面图像及日地间气象数据,为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太阳活动进行预报预警提供了数据基础。但是,极端天气爆发少,样本量较少;中等程度爆发稍多,样本量较多;常规无爆发天气常见,样本较为集中,样本不均衡状况严重影响机器学习方法在空间天气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面向多源多通道多尺度日面图像信息,构建了来自SOHO和SDO的1996-2015年日面活动区图像数据集;针对数据分布的不平衡,对太阳活动区图像作耀斑分级与预报。在对比分析元学习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结合分类头设计和卷积核初始化的生成式模型;在使网络轻量化的基础上,能够将M和X级耀斑预报的检测率指标相较于普通的深度学习模型和无监督度量式模型分别提升10%和7%。 相似文献
8.
同无黑子耀斑相协的微波爆发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84年期间,我们在云南天文台9375MHz,3653MHz和2902 HHz三个波段的射电观测资料中,查到11组微波爆发与无黑子耀斑相伴随。本文研究了这些爆发与耀斑的大气层高度,射电爆发类型以及通过落进峰值流量-时间图的位置,确认出爆发机制是活动区中作麦克斯韦分布电子的热轫致辐射。 相似文献
9.
1989年3月太阳活动引起的强烈磁暴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89年3月上旬一个太阳超级活动区中多次特大耀斑引起的强磁暴群.联系源耀斑的等级、位置等讨论了磁暴形态特征.随着耀斑活动区位置由东向西旋转,磁暴的形态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充分显示了磁暴形态特征有依赖于耀斑位置的中心子午线效应和东西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第22太阳周极大时期Imp≥M1.0X射线耀斑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事件存在南北半球分布的不对称性,且不对称性在极大年或其后一年改变符号.文中还对不对称性与太阳活动的相关关系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