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  2 0 0 0年 11月 2 2日 ,中国政府首次发布了关于中国航天发展政策的政府公告 ,即《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宗旨、原则、现状、未来、目标、思路以及国际合作作了简要的介绍 ,从中了解到中国航天的过去与现在 ,看到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事业的艰苦历程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 ,对于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国航天报》 2 0 0 0年 11月 2 5日全文发表了这份白皮书 ,为使广大标准化工作者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展 ,本刊在此对白皮书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摘登。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6月召开的“太平洋地区国际航天科技发展及其应用讨论会(PISSTA'87)”上,中国航天界的两位高级专家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方针和中国现行的航天活动。 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任新民在致词中说:“我国的航天事业,三十年来通过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表一周年之际,2001年11月22日,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回顾一年来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介绍中国航天“十五”发展纲要,展望中国航天美好的明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0年11月22日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40余年来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份航天白皮书,以政府文告的形式向国内外介绍我国航天事业创建40余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系统地阐述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原则、方针政策和发展目标,进一步表明中国航天将更加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不断…  相似文献   

4.
胡杨 《航天》2012,(2):1-1
2011年岁末,中国政府发布了《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继2000年和2006年之后,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三部有关中国航天的白皮书。 白皮书是政府、议会等就重大问题公开发表的文件。发布航天白皮书,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凸显了中国航天进一步走向透明和开放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文化融合在航天事业中,是伴随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优秀社会文化,对航天事业具有指导力、凝聚力和支撑力。本文在对航天文化形成和发展历程的研究基础上,界定航天文化概念,分析中国航天文化独有的特点与规律,挖掘中国航天文化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8月 2 1日 ,是中国航天系统第 5 0 8研究所(即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以下简称研究所 )成立 4 5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 ,回顾研究所为把中国的航天事业而奋力拼搏的历程 ,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毛主席号召的产物在世界伴随着苏联于 195 7年 10月 4日发射成功第一颗人类研制的卫星———伴侣 1号人造地球卫星而进入航天时代后 ,中国就决定发展本国的航天事业。195 8年 5月 17日 ,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为了使中国在世界航天…  相似文献   

7.
正航天事业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国防实力的综合体现,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亟需借助新型航天科技专家智库开展决策咨询,服务中国航天发展。在此背景下,对新型航天科技专家智库开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回顾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航天史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才队伍为航天事业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的历程.也是在实施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中培养、锻炼和造就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的历程。航天事业50余年的历史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优秀人才对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深切感受到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对祖国航天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质量与可靠性》2005,(6):F0004-F0004
二00五年是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七0八所)走过的第四十个年头。经过风风雨雨,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已由最初的单一标准化管理机构拓展为航天标准化和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0.
《宇航学报》2008,29(6)
中国宇航学会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委托,2008年10月8日联合北京大学工学院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一场“庆祝中国航天日——专家带你走进中国航天”科普报告会,以宣传和展示中国航天成就、普及航天科技知识,纪念第二个“航天日”。  相似文献   

11.
《宇航学报》2008,29(6)
为了推进航天学术交流与研讨,促进航天技术发展与创新,中国宇航学会曾于2005年和2006年分别召开了中国宇航学会首届学术年会和第二届学术年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年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中国宇航学会拟于2008年12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航天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宇航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年会将云集我国航天领域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有关单位的领导、院士、专家、学者和航天科技工作者,就中国航天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将就以下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2.
从神五到神十的成功发射,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漫步太空到交会对接,可以说,过去的10年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最为迅速的10年,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地缔造"中国梦",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打破了一个又一个载人航天记录……中国航天事业正在与国家的强大发展同行. 作为中国粮油行业的领军品牌,中粮福临门与中国航天基金会签订长达1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中粮福临门以航天级品质为标准,以太空技术为创新源动力,为广大消费者不断奉献出安全、营养、健康、美味的厨房产品,通过实际行动兑现"品质安全幸福临门"的承诺,推动我国健康强国的发展,助力"中国航天梦"的腾飞.  相似文献   

13.
航天总公司召开航天事业四十年庆祝大会本刊讯今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40周年纪念日。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0月5日在北京召开庆祝大会。国务院总理李鹏向大会发来贺信,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出席大会并讲话。国务委员宋健出席大会。李鹏在贺信中说,在中国航...  相似文献   

14.
正张履谦院士是我国雷达与电子技术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抗美援朝期间为部队解决了雷达抗干扰问题,为中国电子对抗事业做了开创性工作。1957年投身航天事业,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制导雷达,参加其抗干扰研究,多次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张院士曾主持研制微波统一测控(雷达)系统,实现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点。参与我国通信、气象、导航、遥感等应用卫星和载人航天及探月工程的研制工作,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021年3月1日是张履谦院士95周岁的生日,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中国航天》编辑部在此特别之日对张院士进行了专访,以此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15.
建设先进文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光荣传统。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航天不仅取得了以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还孕育了伟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下统称“航天精神”)。航天精神生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航天领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号角。在新时代继续弘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鲜明红色基因的航天精神,对加快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具有重大意义。正值"2020年中国航天日"之际,本文总结了中国航天成立60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归纳了取得的宝贵经验和航天精神,在系统分析新时代弘扬航天精神面临的形势要求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非洲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在航天领域崭露头角,并以发展本国航天事业的崭新姿态加入国际航天事业的阵营中来。关注非洲新兴航天国家的发展规划、项目需求,借鉴欧美、日本等国的国际合作经验,将对中国航天企业抓住新机遇、探索新模式、开发新项目、扩大在非洲航天市场的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1月1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以下简称《蓝皮书》),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科技创新、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中国商业航天进展等6个篇章对航天科技活动进行全面回顾。发布会还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超40次的"超级2020"航天发射计划,以及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3型火箭新型号首飞等重大航天任务。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11,(2):33-33
曾参加过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6名英雄在世界载人航天纪念日到来之际,特意作文,通过本刊献上了他们的感言,向过去50年里为世界载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前辈们致敬,向未来人类载人航天事业的接班人们提出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20.
1989年初秋,中国宇航学会召开的首届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学术研讨会结束后,国务院总理、国家航天领导小组组长李鹏在中南海召集部分代表座谈,听取专家们的汇报和建议,就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指导思想、技术政策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表明,国家最高决策机构和领导人已正式实施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直接领导;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无疑是中国航天界的一件大事。正如李鹏总理指出的,现在我国的卫星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