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米-8直升机米-8直升机由前苏联米里直升机设计局于1960年开始研制,为单旋翼带常规尾桨布局。旋翼和尾桨分别采用5片和3片全金属桨叶。机身为金属半硬壳结构,上部装有两台 TV2-117A 涡轴发动机,单台起飞功率1267千瓦。着陆装置为前3点轮式起落架。驾驶舱设有正副驾驶员及一名随机机械师座椅。机舱内沿侧壁布置有24~28具可折叠座椅。座舱底板有可用于系留货物的系留环。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系留状态下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无铰旋翼简化为当量铰刚性桨叶模型,假定机体是刚性体并受起落架和系留索的约束,系留索静态时松弛并只能承受拉力。采用数值仿真研究了系留对模型旋翼地面共振的影响,对初始扰动和旋翼转速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也进行了仿真研究。对于无系留的模型旋翼来说,在任何转速下没有出现不稳定现象;地面系留时系统会呈现稳定响应、极限环以及大幅值振荡等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大幅值振荡将使系留索、接头和支持结构承受破坏性动力载荷。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鱼叉"系留的等效刚度模型,用Lagrange方法建立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用数值方法分析了直升机在"鱼叉"系留状态下机体、桨叶的动力响应。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鱼叉"系留增加了直升机的机体约束刚度,使不稳定区向高转速移动,远远超出了额定工作转速范围,有利于防止地面共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旋翼转速优化直升机的纵向操纵性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明  李建波  韩东 《航空动力学报》2015,30(6):1374-1381
针对不同旋翼转速、桨叶弹簧刚度、平尾面积对旋翼转速优化(OSR)直升机操纵性、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飞行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以自由尾迹计算旋翼入流,考虑了旋翼尾迹对其他气动部件的干扰,最后利用差分法计算直升机的气动导数及操纵导数矩阵.结果表明:旋翼转速的减小,降低了直升机的操纵性,增加了旋翼的迎角稳定性,但增加桨叶根部弹簧刚度则会提高直升机操纵性,同时也会使得稳定性下降;而旋翼转速优化直升机的无平尾设计虽然降低了直升机的纵向稳定性,使得样例直升机处于飞行品质规范ADS-33E中的第3级水平,由此带来的不稳定模态的振荡发散周期较长,并且取消平尾后提高了直升机的操纵性,通过飞行控制系统完全可以抑制,因此无平尾设计方案对旋翼转速优化直升机而言仍然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5.
直升机的非线性模型及配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和实现了定常平飞时,单旋翼涵道尾桨直升机的非线性全量飞行动力学数值模型,建立模型时,考虑了直升机各部件特别是旋翼的动力学模型,考虑了诱导速度分布的非均匀性,以一具有水平铰外伸量及约束弹簧的铰接式旋翼等效算例直升机的真实旋翼。研究了直升机在平飞时的配平,提出了一种求解直升机平飞初值问题的数值方法-最速下降法。以某直升机为算例,建模并配平,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直升机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直升机旋翼技术领域多年的研究,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直升机旋翼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取得了哪些突破?邓景辉:国内直升机旋翼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测绘仿制、参考样机设计、国际合作,逐步过渡到了自主设计的阶段。旋翼技术的起步从20世纪50年代引进米4直升机(直5)开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米量级直升机旋翼的试验表明:天平测量原理正确、设计合理、风度大、干扰小、静校准精度较高,其动态特性与整台直升机旋翼试验装置匹配良好,较好地满足了直升机旋翼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苏联米-26米-26苏联米里设计局于1971年设计的重型运输直升机,北约代号"光环",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单旋翼直升机。该机有8片全铰接式桨叶,旋翼直径32米,机长40.03米,最大载荷20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米-26直升机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直升机的主动控制襟翼(ACF)型智能旋翼技术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旋翼后缘襟翼局部高频偏转,产生反相高阶气动载荷来抵消或降低旋翼高阶振动载荷,达到降低旋翼振动的目的,是直升机旋翼动力学领域发展的最新趋势之一。本文围绕使用压电材料驱动的后缘襟翼驱动机构,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各类驱动机构构型的发展历程和验证现状,对几种典型构型驱动机构的力学输出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国内外技术差距并指出国内当前研究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为后续国内压电驱动机构的选型、可靠性设计以及性能优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用集流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从电刷和导电环的选择、电刷压力的计算和弹簧的设计三个方面对集流环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合理性。所论述的集流环设计方法为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用集流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