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10月12日-13日,第五届进入、减速、着陆与上升(EDLA)技术全国学术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承办,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协办。大会共收到论文68篇,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4家单位近百名嘉宾出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12,21(1):122-122
2011年12月16日,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六届一次工作会在三亚召开。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部长、专委会主任委员林益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技术委员会主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范含林,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所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伟,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孟新,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以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中国人民解放军63620部队、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等成员单位的专委员委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正为交流国内超高速碰撞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研讨当今国内外超高速碰撞领域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超高速碰撞技术研究与动能武器、空间碎片防护等工程应用的融合,为"十三五"规划提供有力支撑,经"第二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筹备会议"和学术委员会讨论,并征得装备发展部和国家国防科工局有关部门同意,拟于2016年11月召开第二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会议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  相似文献   

4.
正(第一轮)为交流国内超高速碰撞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研讨当今国内外超高速碰撞领域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超高速碰撞技术研究与动能武器、空间碎片防护等工程应用的融合,为"十三五"规划提供有力支撑,经"第二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筹备会议"和学术委员会讨论,并征得装备发展部和国家国防科工局有关部门同意,拟于2016年下半年召开第二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会议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会议论文将择优正式发表在核心期刊《航天器环境工程》、《实验流体力学》或《现代  相似文献   

5.
正为交流国内超高速碰撞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研讨当今国内外超高速碰撞领域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超高速碰撞技术研究与动能武器、空间碎片防护等工程应用的融合,为"十三五"规划提供有力支撑,经第二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筹备会议和学术委员会讨论,并征得装备发展部和国家国防科工局有关部门同意,拟于2016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第二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会议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材料空间环境效应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于2016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材料空间环境效应与评价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碰撞研究中心协办,《航天器环境工程》编辑部承办。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轮)为交流国内超高速碰撞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研讨当今国内外超高速碰撞领域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超高速碰撞技术研究与动能武器、空间碎片防护等工程应用的融合,为"十三五"规划提供有力支撑,经"第二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筹备会议"和学术委员会讨论,并征得装备发展部和国家国防科工局有关部门同意,拟于2016年下半年召开第二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会议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会议论文将择优正式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航天器环境工程》、《实验流体力学》或《现代应用物理》等相关期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9月21日至23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召开了2002年学术交流会。国防科工委、中科院空间中心、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总参测绘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五院总体设计部、五院总体专业技术部等单位,共16个单位的约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还收到了中国宇航学会发来的贺电。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8月5日,第七届进入、减速、着陆与上升(EDLA)技术全国学术会议在青岛成功开幕。本届大会由中国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青岛市科学技术局承办,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协办。会议共收到论文92篇,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13日,《航天器环境工程》五届三次编委会在北京神舟大厦隆重召开。到会的有来自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研质量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嘉宾,有白以龙和伍小平两位院士,有分别来自航天十一院、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西安43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所、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兰州物理研究所、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  相似文献   

11.
《宇航学报》2007,28(2):F0003-F0003
一、概况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76年10月,是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由全国飞行器测控技术领域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宇航学会的分支机构,挂靠单位为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大量程薄膜热流传感器敏感元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种新型瞬态大量程薄膜热流传感器敏感元件,可用于超高速飞行器气动热流的测量,敏感元件的测量量程高达5MW/m2,理论响应时间达到4ms。从测量原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三个方面对敏感元件进行研究。综合仿真和试验结果,敏感元件性能良好,能够满足飞行器气动热流测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超高速撞击试验是开展载人航天器及大型应用卫星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风险评估和防护设计的基础,作为我国航天器环境效应和可靠性工程验证部门的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文章介绍了二级轻气炮超高速撞击地面模拟试验技术、典型防护结构防护性能的超高速撞击试验验证、载人航天器外露材料超高速撞击特性、毫米级弹丸7 km/s以上超高速稳定发射技术探索、高性能防护结构研究等方面的若干近期进展。展望了我国空间碎片防护需求和地面超高速撞击试验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学会二届三次年会暨学术报告会在京举办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学会二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报告会于1998年4月7~8日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空军、海军及有关部门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学会理事长刘从军在会上就...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发展我国惯性技术,促进惯性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惯性器件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至十月二十六日,在江苏省南通县召开了全国惯性器件学术交流、信息、产品展览会及第二届飞行器惯性器件专业委员会全会。参加会议的有航天部、航空部、交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科学院、中国船舶科学院、空军等单位的有关工厂和研究所,还有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学院、国防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16.
CAST激光驱动微小飞片及其超高速撞击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激光驱动飞片技术(LDFT)在模拟微米级空间碎片对航天器的超高速撞击效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全面介绍了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在激光驱动飞片技术与微米级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效应地面模拟研究中取得的若干进展,包括激光驱动飞片的理论计算、超高速飞片的稳定发射技术、超高速飞片速度瞬态测量技术、航天器外露表面的超高速撞击特性、超高速撞击累积损伤评价方法,以及微米级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防护技术探索等研究。同时,展望了激光驱动飞片技术以及微米级空间碎片累积撞击实验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超高速超高动能武器是利用电磁能加速弹丸、并利用弹丸具有的动能杀伤目标的一种新式武器。这种可把弹丸加速到几倍于化学推进弹丸速度的未来战术武器系统将使未来的战术战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大提高武器的杀伤能力和有效射程。大量的研究表明,超高速武器在战术作战方面要比普通兵器优越得多,能够对付战术飞机、遥控飞行器和战术导弹等各种快速而灵活的目标,对装甲车辆也有致命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8.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0,(6):F0003-F0003
12月22日,《航天返回与遥感》召开创刊30周年暨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庆祝会,会议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刘兆军副所长主持,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总参测绘研究所王任享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周立伟院士等40多名嘉宾应邀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9.
超高速跨域飞行、敏捷机动等是新一代飞行器发展方向,而长时高速飞行产生的气动外形变化带来的气动参数大范围改变等问题,都对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飞行器对模型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及控制方法对不同外形、复合执行机构的通用性,深入研究了弱模型依赖的通用智能姿态控制技术,分层次地开展了基于深度学习(DL)的自适应姿态控制、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DPG)的通用姿态控制、弱模型依赖的多维复合控制等技术研究,显著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通用性,对人工智能技术在飞行器姿态控制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五次航天电子对抗工作会议于1988年11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部科技司主持,8511研究所主办。国防科工委、总参四部,部内各研究院总体部和有关厂、所,以及原航空部三个研究所等40个单位7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报告和讨论的内容有四项: 1.航天电子对抗发展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