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电磁超表面在完美吸收层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物理特性可以借鉴到微波能量收集中。将非均匀序电磁超表面与整流电路结合形成非均匀序微波整流超表面,在微波能量收集中既保证了高的波束收集效率,又有利于整流效率。本文讨论了微波能量整流超表面的概念、理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太赫兹超材料及其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太赫兹波段高效响应的天然材料较为有限,制约了太赫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超材料是近年来兴起的人工合成电磁材料,可以通过其晶格单元形状、结构以及关键尺寸的设计实现人工电磁材料宏观电磁响应的调节,在太赫兹功能器件研制以及太赫兹波有效调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总结了太赫兹超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及遇到的问题,概括了近十年来太赫兹超材料...  相似文献   

3.
电磁超构表面具有卓越的电磁波人工控制能力,可应用于透射、反射、衍射等多种情况,因此,超构表面在基础光学和电磁调控领域中的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及前景。将有源元件引入电磁超构表面是开发下一代平面光学组件和电磁器件的关键步骤。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研究者尝试开发基于各种新型活性材料和可调谐机制的超构表面器件,使之具有动态调控功能的光学特性(如振幅、相位、偏振、空间、时间响应)及器件功能(如光束转向、动态聚焦、可调谐滤波器、动态全息图等)。这些有源超构表面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但仍存在重大挑战。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有源电磁超构表面的若干潜在应用、新兴技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E极化波和H极化波入射情形下二维任意形状金属和两种不同电磁参数损耗介质复合目标的电磁散射进行仿真,建立了复合结构目标的电磁积分方程,采用矩量法(MoM)和共轭梯度迭代法(CGM)求解此积分方程。依据所建数学模型编程对一种金属-蜂窝吸波介质复合结构翼面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具有接地介质板结构和波导结构的相控阵扫描盲点产生的物理机制,阐述了盲点产生满足的条件.对如何预测扫描盲点位置进行了详述.现有的扫描盲点抑制技术有:(1)子阵技术、(2)背腔技术、(3)DGS技术(Defected Grounded Structure)、(4) EBG技术(Electromagnetic Band-Gap)、(5)电磁超材料技术.文章总结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等效介质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一维电磁晶体的矩量法分析模型,将二维方格子电磁晶体等效为一维结构,用等效介电常数求解公式求解不同周期波长比和填充率的等效介电常数,由一维电磁晶体的矩量法分析模型求解二维电磁晶体的带隙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等效模型适于分析小填充率的二维方柱电磁晶体。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平面波展开(PWE)法分析像素型电磁晶体带隙的数学模型,导出了像素型电磁晶体结构系数的计算表达式.设计并仿真分析了不同像素型电磁晶体的带隙结构,并对其带隙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计算模型正确,且不同像素型电磁晶体结构(即介质分布)对应的电磁带隙各异.可用该法结合优化算法对像素型电磁晶体作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米氏电磁散射理论出发,计算了含液滴介质的辐射特性。考察了中向同性散射能量传递份额的再分配,导出了吸收、发射、各几同性散射介质的辐射传递系数。计算了空间辐射散热器液滴层瞬态辐射换热,经与文献[4,5]的比较表明,本文所导出的辐射传递系数计算方法正确,精度高。用计算机辅助实验,分析液滴发生器产生粒子的大小、粒径分布对瞬态辐射换热的影响,可减少空间辐射散热器设计过程中的实验次数。  相似文献   

9.
将多层快速非均匀平面波算法(MLFIPWA)用于求解二维介质柱的电磁散射,给出了计算模型。在积分方程法求解电磁散射中,用快速非均匀平面波算法(FIPWA)对目标分层分组,附近区直接计算,非附近区通过聚合、转移和配置加速矩矢相乘,减小MLFIPWA的数值计算量。算例表明:MLFIPWA特别适于处理电大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  相似文献   

10.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作为一种远距离能量传输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电场随着距离增加会快速衰减。为了减缓电场衰减趋势,提高接收端功率,文章推导出了用于产生无衍射波束的相位计算表达式。另外,设计了一款相位覆盖360°,传输系数优于-3dB的相位控制单元,并利用该单元设计了一个口径为500mm的超表面。仿真和实测数据显示,在加载电磁超表面后,电场明显增强,能量更加集中。微波无线传输实验结果表明,在发射总功率为36dBm时,相较于无电磁超表面情况下,接收端接收的能量最大可以提升9倍之多,证明了设计出的电磁超表面助于提高微波传能系统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异向介质激发机理的深入分析,最终设计出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小单元、宽频带异向介质。其绝对带宽达到2.6GHz,远远优于传统异向介质。文中对这种异向介质的后向波特性和负折射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异向介质工作频段内观测到明显的后向波效应和负折射效应,从而使该异向介质的存在性得到有力证明。本研究成果为基于异向介质的新型微波、毫米波器件在空间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微小卫星在雷达频段面临的宽带隐身问题,提出利用电磁超材料实现卫星隐身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电磁超材料雷达吸波体。其中多层结构超宽带吸波体利用高阻表面设计耦合型吸波结构,适用于微小卫星星体及太阳能电池阵背光面,工作频带覆盖S、C、X、Ku频段;透光型混合结构宽带吸波体利用高透光的氧化铟锡设计吸波结构,适用于卫星电池阵受光面,隐身频带覆盖X、Ku频段。样件及整星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电磁超材料构建的雷达吸波体可以实现超宽频带电磁波的有效吸收。将该材料应用于微小卫星的设计中,可以达到卫星整星RCS缩减的目的。该材料不论是机械强度、密度、透光性,还是抗原子氧剥蚀能力都具备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人工异向介质(metamaterials)覆层的高增益圆极化微带天线。采用商业软件AnsoftHFSS对该天线的电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人工异向介质覆层将普通的圆极化微带天线增益从7.8dB增加到了11.4dB,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圆极化特性,并且该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维左右手复合传输线结构,该结构更加紧凑,尺寸小。基于此结构所设计的3dB平行线耦合器可在宽频带内实现所要求的耦合度。通过实验仿真还可证明,通过改变单元结构级联的个数或调整耦合平行线的间距,在较宽频带内可以得到任意分贝的耦合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复合左右手微带传输线构成的零阶谐振器的基本特性,并将这种零阶谐振器作为选频器件,设计出1.5GHz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谐振器的振荡器。经与1.5GHz基于发卡式谐振器的振荡器相比较,提出的振荡器具有体积小、二次谐波抑制性较强的特点,适于在微波振荡器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复杂电磁环境认知是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的基础问题之一。针对当前对于复杂电磁环境的各种认识和理解,综述了国内外对于复杂电磁环境的认知和分类方法,综合对比了国内与国外在电磁环境认知等方面研究之间的差距。通过分析国外在电磁环境认知方面研究发展的特点,展望了国内在电磁环境认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复杂电磁环境表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电磁环境表征是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之一.基于电磁环境的复杂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复杂电磁环境表征方法,该方法从实体环境、电磁信号环境和基于特定电子信息装备的电磁信号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参数化描述,为复杂电磁环境认知和模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坐标变换方法对二维圆柱形弹体隐身材料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二维圆柱形隐身弹体隐身材料的电磁色散方程.计算结果表明,二维圆柱形弹体隐身材料对电磁波具有良好的散射特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和复杂电磁环境下军事训练的需求,指出复杂电磁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对抗的不确定性.为了减少对抗的不确定性,提出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的总体研究思路,具体为作战对象的分析、敌方装备的技战术性能估计、威胁电磁环境预测,以及近似威胁电磁环境的生成实现和生成环境的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