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填充型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总结了常用的导热模型及最新的模型研究进展,综述了影响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导热效果的因素,并展望了今后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为四大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内含纳米单元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及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介绍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为四大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内含纳米单元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及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介绍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为四大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内含纳米单元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及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介绍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为四大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内含纳米单元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及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介绍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纳和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述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四大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内含纳米单元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及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介绍了高分子纲伙复合材料的表征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为四大类:纳米单元与高分子直接共混(内含纳米单元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生成纳米单元;在纳米单元存在下单体分子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及纳米单元和高分子同时生成。介绍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纳米纤维素为增强体,使用聚乙烯醇、淀粉和酪蛋白为高分子相,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仿贝壳黏土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别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层间距进行表征,研究了高分子和纳米纤维素对黏土复合材料层间距的影响,分析了高分子种类、纤维素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分子增加了黏土复合材料片层间距,但纳米纤维素对层间距影响不明显;纳米纤维素能有效增强高分子/黏土复合材料片层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黏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强程度与添加高分子材料种类和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细观力学理论,运用代表性体积单元方法研究石墨烯填充聚乳酸(PLA)复合材料导热性能。根据显微照片分析复合材料细观结构特征并构建二维随机分布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复合材料等效导热系数,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模型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参数化分析研究各细观结构参数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传热路径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所建随机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拟合较好;随石墨烯质量分数增加,复合材料传热性能增强,且石墨烯的长厚比与取向对复合材料整体导热性能有较大影响;同时,石墨烯与基体之间的界面接触热阻显著降低了复合材料整体导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您对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请您谈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张秋禹:近年来,我们课题组主要在微纳米尺度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调控与性能、有序多孔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制备技术、有机无机杂化高分子功能性复合材料研究等领域开展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探索新的可控制聚合技术将高分子和  相似文献   

11.
Three major cusp models are systematically compared with low-resolution (large-scale) and high-resolution (fine-scale) low-altitude observations. Those models are (a) global magnetohydrodynamics (MHD) models (including MHD+drift models), (b) turbulent/diffusive entry models, and (c) direct flowing entry models. Although low-resolution data are mostly consistent with MHD models, high-resolution data mostly contradicts them. The data instead supports the other models in which the cusp is considered as a local `extra' open region. This is a good lesson to us: past supportive `tests' of MHD cusp models might have essential flaws in the methodology, and high-resolution data is necessary even for large-scale modelings.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航空发动机正常工况下的数学模型,结合航空发动机实际运行状况,确立了几种发动机的典型运行故障。通过对故障进行分析,选取对故障比较敏感的气动或性能参数作为故障诊断参数。最后,在以上基础上建立航空发动机故障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利用X、Ka波段雷达系统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弹道靶上开展了金属锥模型和开槽锥模型及其尾迹的电磁散射截面积(RCS)实验研究,模型底部直径12mm、半锥角和头部半径分别为12.5°和1.0金属锥模型速度大于6km/s,飞行环境压力为6.8kPa;开槽锥模型速度5.4km/s,飞行环境压力7.5kPa,雷达测量方式为X波段单站,Ka波段单站。实验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绕流场包覆模型时,获得的锥模型单站X波段RCS、单站Ka波段RCS的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较为吻合;锥模型的单站后向电磁散射主要集中在模型头身部区域,尾迹散射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四元数误差模型的捷联惯导系统对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小干扰方程并不能描述捷联惯导系统在大失准角下的误差传播特性 ,推导了姿态误差为大角度时的四元数误差方程 ,并指出当姿态误差为小量时 ,所推导的误差模型与小干扰方程是等价的。仿真结果表明在大失准角下的空中对准过程中 ,采用四元数误差方程以及非线性滤波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对准精度  相似文献   

16.
箭载GPS信号传播误差改正模型的选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误差修正模型是影响箭载GPS定位精度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几种常用的GPS信号传播误差改正模型,探讨了各模型伪距延迟修正量的计算方法,分析和比较了各模型之间的差异,给出了组合误差修正模型的选优标准。实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选优后的误差修正模型可有效提高目标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回注蒸汽型燃气轮机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其中考虑了变比热、容积效应和气道中热交换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模型精度较高。利用依此编制的数字仿真程序,对所述燃气轮机进行了稳态和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得出了某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面目标光学偏振特性预测对基础材质粗糙表面偏振二向反射特性建模的需求,对比分析国内外常用的经验、物理和半经验等3种偏振二向反射分布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得出半经验模型更适用于地面目标光学偏振特性预测.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半经验Priest-Gemer模型的参数反演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测试方法,设计试验测试验证平台.最后,对模型中的影响因子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标表面偏振二向反射特性与表面纹理特征、复折射率、入射光角度、探测方位角、天顶角等因素相关,且复折射率对目标表面反射率及反射光的偏振度影响较大,粗糙度会影响遮蔽与阻挡效应,使其产生突变效应.  相似文献   

19.
杨艳慧  刘东  罗子健 《航空学报》2009,30(7):1346-1352
对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的力能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以阐明其打击特性,进而建立了压力机打击力与工件变形功之间的数学模型。在有限元通用软件的基础上,应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上进行的IN718盘件模锻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并与相关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精确描述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在锻造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力能特性,可精确预测锻件变形工艺力、变形功及压力机的打击力,为科学制定此类设备上的锻造工艺和有效控制锻件质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朱建州  马晖扬 《航空学报》2003,24(3):203-206
 应用4 个多尺度涡粘性湍流模式对一个二维压缩拐角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结果以及两个基准模式(一个单尺度k-ε两方程模式和一个零方程模式) 的计算结果的比较,结合压缩性对湍能输运的作用、湍流的非平衡性对多尺度湍流模式在拐角非平衡湍流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