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进、排气系统的综合设计对无人机的气动和隐身特性至关重要,涉及到计算流体力学、风洞试验、结构动力计算和隐身特性计算等多个学科,对这些学科进行综合设计,得到最优化的方案是无人机设计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瑞典防务研究局(FOI)某无人机方案的进、排气系统综合设计方法,对隐身无人机的进、排气系统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翼身融合布局无人机具有较好的升阻特性和隐身特性,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兼顾翼身融合无人机的气动特性和结构重量要求,选择无人机升阻比与全机面积作为优化目标,应用多目标优化方法研究翼身融合无人机的外形设计,提出一种针对翼身融合无人机的外形参数化优化设计方法,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外形优化可以提高无人机升阻比、减轻结构重量,从而获得合理的翼身融合无人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A-Star算法的隐身无人机快速突防航路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哲  吴剑  代冀阳  应进  何诚 《航空学报》2020,41(7):323692-323692
针对现代战争中隐身无人机(UAV)在高严密的组网雷达防御体系下的生存及突防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A-Star算法的隐身无人机战区突防航路规划技术。首先对隐身无人机突防过程进行了分析建模,分别建立了隐身无人机的运动学模型、动态雷达散射截面特性和组网雷达探测概率的计算模型。然后针对传统算法在解决隐身突防问题时的不足,充分考虑所规划航路时的快速性和安全性要求,设计了改进A-Star算法。在算法中引入了多层变步长搜索策略和无人机的姿态角信息,结合秩K融合准则,通过每段航迹上隐身无人机被组网雷达系统的发现概率来判断新航迹点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A-Star算法能够在复杂的组网雷达系统下快速生成更优的战区突防航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飞翼布局无人机气动/隐身综合性能,将KD树结构的基本思想与射线跟踪法结合,计算了X-45C,X-47A,X-47B三种飞翼式无人机RCS;将CFD技术与逆向蒙特卡洛方法相结合,计算了无人机蒙皮红外辐射强度;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运用灰关联度模型建立了无人机雷达隐身-红外隐身-气动性能综合性能评判方法。结果表明:X-45C气动/隐身总体性能最好;X-47B由于外翼段的存在,保证其低速状态下的高升阻比特性以及较优的气动特性;低马赫数大迎角飞行时,X-47B的气动性能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层代理模型的无人机气动隐身综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双层代理模型方法展开飞翼布局无人机气动隐身综合设计方法研究.DSM模型集成了插值型代理模型和回归型代理模型的优点,在同样样本的条件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文中分别以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求解方法和稀疏矩阵方法分析无人机气动、隐身特性,并构造了两种分析方法的DSM模型,验证了DSM模型特性.文章最后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优化设计策略,结合多目标遗传算法将DSM模型用于无人机气动隐身综合设计,使其在满足一定约束的前提下最小化全机阻力和头向雷达反射截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设计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飞翼布局无人机隐身与结构装载布置要求,保形设计了3种进气口形状的背负式S弯进气道,按照进口投影截面形状上、下底之比顺序排列,分别为三角形、梯形和矩形.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无人机内外流场耦合流动进行计算分析,且基于射线弹跳(SBR)法对进气道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仿真研究,获得了飞翼无人机3种进气道的气动与隐身综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矩形进气道模型升阻和纵向力矩特性表现均最好;②3种 进气道模型按顺序排列总压恢复系数逐渐增大,畸变指数逐渐减小,进气道沿程气流也逐渐顺畅,矩形进气道模型进气道内流特性最优;③0°迎角下3种进气道模型雷达散射截面(RCS)均值基本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进气道终端开放时矩形进气道模型隐身性能最好,而终端短路时三角形进气道模型隐身效果更优异.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进气道设计中的隐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也呈现出易受攻击和易被摧毁的弱点,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无人机在复杂战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阐述了进气道隐身设计对无人机隐身的重要性,并从进气道气动隐身设计和吸波材料在进气道隐身中的应用方面对改善无人机的隐身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隐身外形飞行器用埋入式进气道的设计与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隐身外形飞行器用埋入式进气道发展了一套设计方法。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埋入式进气道进气机理和气动S弯概念,其关键技术包含通道中心线设计、横截面面积变化规律设计以及横截面形状设计等,各技术可以方便地用数学方法加以描述,整个方法易于编程实现。并结合一种隐身外形无人机提出了埋入式进气道方案,通过实验得到了此类隐身外形飞行器用埋入式进气道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埋入式进气道方案可行,所设计的模型进气道性能良好,所发展的设计方法合理。同时验证了埋入式进气道进气机理的正确性,也表明隐身外形飞行器与埋入式进气道的组合方案具有十分光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无人机隐身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当前缺乏系统地阐述在无人机设计各阶段所需进行的研究及试验工作的论述。依据军用飞机研制流程,总结并归纳了在论证阶段、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工程研制阶段所需完成的隐身设计工作,给出各阶段的设计输入和输出。论证阶段应确定无人机隐身指标,方案设计阶段优选具有最佳隐身性能的布局,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强散射源减缩,详细设计阶段完善隐身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军事     
《国际航空》2014,(8):6-8
“雷神”无人机试飞进展 英国BAE系统公司在7月15日透露,他们研制的“雷神”无人机从2013年8月开始至2014年年初在国外秘密地点进行了新一轮的测试。本轮试验最重要的项目是验证该机全隐身布局下的隐身特性。全隐身布局中,该机的通信天线换成了“自适应信号控制”模式,也拆除了机头的大气数据探针。转而使用保形飞行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