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苏载人航天器的无人飞行试验孙金镖,厉晓安全保证是载人飞行的首要前提条件。载人航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除了由设计、制造和管理环节加以控制和保证外,试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载人航天系统在研制过程中,需要进行从零、部件直到大系统各个层次和水平上的一系...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编队飞行是近年来国内外航天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空间技术今后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此文章首先讨论航天器编队飞行特点;其次研究编队飞行今后能否获得顺利成功应用,有关它的各种算法和软件空间飞行演示验证技术和方法;最后介绍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空间系统实验室(MITSSL)对航天器编队飞行算法软件空间演示验证的方法和实验。  相似文献   

3.
电推进航天器的特殊环境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介绍了应用离子和霍耳电推进系统在航天器周围产生的等离子体和电磁场等特殊环境,讨论了这些特殊环境对航天器各分系统或部件产生的溅射腐蚀、沉积污染、充放电、等离子体干扰、碰撞动力学扰动等影响效应,探讨了研究电推进与航天器相互作用效应的地面试验技术、空间飞行试验技术和模型分析技术,介绍了离子电推进系统与航天器相容性分析评价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GPS技术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的定位领域,拓宽了卫星和星座的测控技术,正逐渐成为编队飞行航天器测量与定位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内外已经对GPS应用于编队飞行的精确相对定位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方案设计和试验研究,并得出了许多有用的结论。该文介绍GPS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在航天器导航定位特别是编队飞行相对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非金属材料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载人航天器非金属材料控制是保证航天员安全和航天器顺利完成飞行任务的重要因素。文章对非金属材料控制的主要要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选用要求,提出了控制方法和措施,并对非金属材料阻燃、有害气体脱出及质量损失等性能进行了专项筛选试验及总体封舱检测,从而获得了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非金属材料选用清单。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载人航天器的检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封性是载人航天器(SV)重要的生命保障参数之一。为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加工过程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必须保证航天器的密封性。检漏试验(LT)已成为航天器地面试验中结构选择,制造质量和工艺的检验方法。开发的 LT的技术可以显示 SV 试验研究(鉴定),制造和地面试验的早期缺陷。规定结构的高密封性(小于10~(-9)Pam~3s~(-1)),可降低 SV 飞行时漏率增长的概率。高灵敏度的总漏率测量是对大型复杂 SV 进行检测的更客观又直接的方法。已开发了一系列高灵敏度的测量方法。数据由 SV 试验和飞行结果来验证。  相似文献   

7.
电推进飞行试验在轨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国外在电推进空间飞行试验或型号应用中采用在轨诊断技术的情况,结合电推进系统飞行性能测量和电推进系统与应用航天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讨论和评价了电推进在轨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8.
载人航天飞行是一项耗资巨大、变量参数很多、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其安全、可靠是进行航天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其技术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载人航天器性能及可靠性也有了极大提高,并逐渐趋于成熟。但是追踪国外已公布的飞行试验结果发现,尽管设计人员尽心尽力,一再力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介绍了航天器寿命的涵义,分析了开展航天器寿命数据管理和积累的重要意义,研究提出了航天器寿命数据的定义、范畴与分类,并以寿命试验数据为例设计了分类寿命数据采集卡,为建立航天器寿命数据管理和评估系统及规范寿命数据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航天器编队飞行过程中存在的轨迹优化问题,首先系统综述其多种相对运动动力学模型,分类比较模型的特点,并考虑航天器运动环境和不同求解方法阐述编队轨迹优化问题。在建立数学优化模型的基础上描述该问题的一般形式,提出了航天器编队飞行相对运动轨迹优化问题的难点。综述航天器编队飞行构建或重构任务中轨迹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总结分析其优缺点,并介绍常用的数学求解工具。最后,提出值得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需求和航天器编队飞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共面快速受控绕飞轨迹设计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建军  杨宇和  袁建平 《宇航学报》2006,27(6):1389-1392
绕飞运动在航天器在轨服务与在轨支援、辅助航天员舱外活动、航天器编队飞行、空间交会对接等空间活动中具有重要应用。分析了快速受控绕飞的可行性和主要过程,建立了适用于目标航天器运行在圆轨道上的共面快速绕飞和进入绕飞与退出绕飞的轨迹设计模型,采用多速度脉冲控制方法和等角度,等时间控制方式对绕飞轨迹进行控制。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快速受控绕飞轨迹设计模型和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圆轨道目标航天器的共面快速受控绕飞。  相似文献   

12.
空间硬件结构广泛采用涂层方式来提高其所用基体材料的空间环境适应性,因而涂层的质量至关重要,需要对涂装工艺及涂层检验等过程进行标准化。文章详细介绍了ECSS空间用涂层标准在涂装准备、工艺过程、验收准则(含测试方法)、质量保证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分析了ECSS空间用涂层标准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编队飞行及其关键技术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由分布式航天器系统构成的空间编队飞行的概念 ,扼要介绍 NASA为未来航天器编队飞行项目开发的几项关键技术 ,着重阐明基于 GPS的分散式编队飞行控制和相对导航技术能充当未来多星编队飞行任务的导航系统 ,从而使未来的空间科学研究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一致性理论的航天器编队飞行协同控制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毕鹏  罗建军  张博 《宇航学报》2010,31(1):70-74
为提高航天器编队飞行控制的协同性,研究了基于一致性理论的航天器编 队飞行协同控制方法。首先,讨论了航天器编队飞行中的一致性问题;其次,建立了航天器 编队飞行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然后,应用一致性理论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律,通过仿真验证 了控制方法有效,并且可以适用于动态的航天器编队飞行通信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5.
多自由度气浮仿真试验台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浮台仿真是卫星等航天器地面仿真试验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多自由度气浮仿真试验台可以用来研究航天器的编队飞行、轨道机动和空间交会等问题.文中对国内外近几年多自由度气浮仿真试验台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归纳总结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相关技术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椭圆轨道编队飞行的典型模态与构型保持控制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于萍  张洪华 《宇航学报》2005,26(1):7-12
基于T H方程推导了椭圆参考轨道编队飞行的周期性条件,讨论了椭圆参考轨道卫星编队飞行的典型模态。该模态是圆形参考轨道空间圆形模态的推广。论述了二阶带谐项(J2项)摄动对编队飞行构型保持的影响,基于相平面法提出了一种编队飞行构型保持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不是消极的抵消干扰的影响,而是积极的利用干扰的作用达到节约燃料并精确保持构型的目的。仿真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可对椭圆参考轨道卫星编队构型进行有效的保持。  相似文献   

17.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编队飞行的区域性导航系统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编队飞行组成虚拟平台 ,这是当前一个完全崭新和开拓性的研究课题。根据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的精神 ,本文提出一个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编队飞行组成的区域性导航系统方案。这是至今为止在相同精度和相同覆盖区条件下卫星数量最少的 ,也是投资经费最低的导航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8.
We investigate the decentralized coordinated control problem by looking into local information exchange among formation flying spacecraft regarding formation maneuvers. The nonlinear dynamics that describes the motion of formation flying spacecraft relative to a reference spacecraft is considered for the general case, in which the reference spacecraft is in an ideal elliptical orbit. With the novel use of consensus algorithms combined with behavior-based control, coordinated formation controllers are proposed for three schemes: (i) with full state feedback; (ii) without velocity measurements; (iii) and with external disturbances and parametric uncertainty. The three algorithms used in the schemes can achieve both formation maneuvering and formation keeping, as well as consider actuator saturation. Numerous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s.  相似文献   

19.
The PRISMA in-orbit test bed will demonstrate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spacecraft formation flying and rendezvous. The project is funded by the Swedish National Space Board and the prime contractor is the Swedish Space Corporation. The project is further supported by the German Aerospace Center,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and the French Space Agency. PRISMA was launched on June 15, 2010 and after three weeks of operations, all on-board systems and units have passed an initial commissioning phase. Separation of the two PRISMA satellites from each other is expected by mid-August 2010.PRISMA consists of two spacecraft: MAIN and TARGET. The MAIN spacecraft has full orbit control capability while TARGET is attitude controlled only.The Swedish Space Corpor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hree groups of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experiments. These experiments include GPS- and vision-based formation flying during which the spacecraft will fly in passive as well as forced motion. The three experiments are: autonomous formation flying, proximity operations with final approach/recede maneuvers, and autonomous rendezvous. This paper presents system test results from two of these experiments as obtained with the flight-ready system. The system tests consist of a series of simulations performed on the flight model spacecraft with a large amount of hardware in the lo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