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大飞机多轮多支柱起落架研制中的载荷分配难题,实测伊尔76飞机起落架载荷,对多支柱起落架在着陆撞击及转弯过程中的载荷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实测结果发现着陆时前、后主起落架承担的冲击载荷基本相当,起转载荷相对较大。与常规三点式起落架相比,转弯时多支柱起落架载荷有很大不同,前主起落架侧向载荷指向转弯圆心反方向,构成阻碍飞机转弯的力矩,同时与后主起落架侧向载荷构成对机身有害扭矩,是三支柱起落架没有的新的载荷情况。转弯时后主起落架承担较大侧向载荷,是垂向与侧向载荷组合受载的严重工况。转弯加大了前、后主起落架垂向载荷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B777的起落架设计是在成熟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综合了一些适合于B777飞机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包括:可偏转的六轮小车式主起落架、电传收放系统、特殊设计的轮架、滑行刹车释放技术、简洁的全屏显起落架状态指示等。这些新技术的采用使B777飞机的起落架系统具有了较传统起落架更好的使用性能,能给用户带来更高的效益。一、标准的前三点式起落架在B777起落架上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了标准的前三点式起落架和六轮小车式主起落架,没有机身主起落架。这在相同重量级的飞机中是很独特的。它使起落架数量最少,载荷分配更容易,不存在机器…  相似文献   

3.
前轮非线性摆振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前起落架支柱上的几个非线性项,例如扭转间隙、库仑摩擦以及速度平方阻尼等,对前轮摆振稳定区域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假设前起落架支柱上端固支,并且给出了用以描述五自由度的前轮摆振运动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使用描述函数法研究了上述三个非线性项对前轮摆振稳定区域的影响,将准线性化的方程组代入状态空间内,利用优化特征值实部的方法确定摆振系统的极限环幅值、摆振频率以及临界参数曲线,这种方法可以免去以往摆振稳定性分析时冗长的代数推导.作为比较,文中还计算了前轮线性摆振系统的临界频率以及临界参数曲线,两种结果比较分析表明,支柱内的几个非线性项对前轮摆振稳定区域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扭转间隙的存在,使得飞机临界滑跑速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4.
大型民机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操纵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飞机起降性能,当前飞机起落架逐步发展为采用电传操纵技术。而为了满足对低速大转角机动和大转弯力矩的要求,现代大部分大型民机都装配了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系统。本文以大型民机的双作动筒式电传前轮转弯操纵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机构设计一种随动转阀式换向阀,以满足其在死点位置时液压源换向的要求;随后基于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系统对操纵控制的要求,设计了集手轮低速大角度转弯、脚蹬快速小角度转弯以及减摆功能于一体的飞机前轮操纵电液伺服系统,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分析,以检验系统的各项功能。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工程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飞机前起落架故障而无法正常降落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利用起落架车解决该问题的方案。首先介绍了起落架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性能要求,分析了起落架车的工作机理,再简述了起落架车的遥控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提出运用双通道基于知识的专家控制系统解决了飞机与起落架车结合前和结合后的速度匹配问题。该方案可为起落架车的具体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波音公司近日将首架装有新电子设备的B757-200飞机交付给了冰岛航空公司.波音公司宣布,今年所有的B757都将装配新电子设备,这套设备包括:新的增强型近地告警系统该系统在驾驶舱的仪表板上装有一个显示屏,能以红、黄或绿等颜色来表述飞机前方的地形.该增强型系统利用飞机的高度、地速、经纬度位置等数据,加上内置的全球地形数据库来确定飞机前方出现的情况.如果显示屏上显示的地形是红色或纯黄色,该系统会发出声音告警信  相似文献   

7.
基于加载平台的起落架载荷地面校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应变法测量起落架的使用载荷,地面校准试验是载荷测量成功的关键。传统的起落架载荷校准试验是将起落架从飞机上拆下来,固定在专门的固定夹具上实施。受俄罗斯起落架载荷校准方法的启示,我们研制了专门用于起落架载荷校准试验的加载平台,实现了在飞机真实停放状态下对起落架进行校准,克服了传统方法中模拟起落架与飞机连接刚度难,且试验周期长、成本高、误差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使用信息统计了西门诺尔机型前起落架的故障类型,分析了故障原因,并使用FMECA分析方法得出了西门诺尔飞机前起落架的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性,为设计改进,特别是使用维护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前起落架突伸对舰载飞机弹射起飞航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舰载飞机的前起落架突伸对弹射起飞航迹的影响.在动力学模型中,把起落架看作是由油气减震器和充气轮胎组成的减震装置.在弹身器末端,前起落架在压缩空气的推动下开始突伸,以增加飞机的离舰迎角。本文计算了两种突伸方式,并比较了它们的结果,这两种方式均能减小离地后的航迹下沉量,并能很好改善弹射起飞性能.  相似文献   

10.
许多飞行员可能还记得1995年6月6日,新西兰安塞特公司的一架DHC-8飞机在北帕默斯顿岛坠毁。这次事件引发了一场时至今日仍在继续的激烈争论,即能否使用飞机驾驶舱录音机(CVR)来调查有关飞行员犯罪行为的问题。一、事故简介安塞特703是执行奥克兰与北帕默斯顿航线的定期航班。当天早上8点刚过,这架飞机开始向25号跑道作VOR进近。当时的气象状况是仪表气象条件,高于最低天气标准。在进近过程中,右主起落架发生故障,当机组正设法排除故障时,飞机撞到了山脊上,造成乘客和乘务员共4人死亡,机组成员幸免于难。二、事故调查新西兰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1.
夏延ⅢA高教机在十年多的训练使用过程中 ,曾多次发生起落架收不上、放不下或放不到位等故障。特别是高教机单飞的实施 ,飞机落地次数的增加 ,起落架收放频繁 ,其系统的故障率更是明显增加。例如 ,笔者在今年带学员执行广汉到贵阳飞行训练中 ,飞机在高度 6 6 0 0m巡航时 ,起落架收放信号灯中的红色信号灯亮 ,机组立即采取措施 ,及时减速到 172kn以下返航。正常放起落架落地后 ,机务人员排除了故障。起落架系统工作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飞行安全。因此对夏延ⅢA飞机起落架故障着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并了解该系统曾经和可能出现的故障 ,正…  相似文献   

12.
在航母甲板上引入斜坡跑道,使舰载机弹射冲程结束后,前轮单独进入斜坡跑道,从而使飞机抬头。建立了舰载机起飞时的简化分析模型,给出了基于该分析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及相关参数的表达式,并采用龙格库塔算法对舰载机在斜坡跑道上滑跑起飞这一过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斜坡跑道的引入可以明显降低舰载机离舰后航迹的下沉量,降低舰载机的离舰速度,增加起飞质量,增大前起落架载荷。  相似文献   

13.
《今日民航》2011,(7):18-18
不管是空客A320还是A380,后面轮子不断增多而前面却始终是两个。即使是A225把前轮增加到4个,但是跟后面的轮子数量比还是很少的。为什么?这是因为,飞机在地面转弯时,需要前轮作导向作用。如果改为双排轮,则需要设计更复杂的差动结构和转向臂,这会增加飞机的成本。而且前轮  相似文献   

14.
L7凌云     
<正>这一靓丽的身影,是试飞中的中航工业洪都集团公司L7新型运动/教练机。该机为单发活塞螺旋桨式飞机,采用下单翼、正常气动布局、串列双座、前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和全金属结构,全机重1.426吨,最大功率265千瓦,最大平飞速度335千米/小时,最大航程1000千米。2010年12月31日实现首飞。与初教6相比,L7气动设计更为完善,可作持续性飞行并进行过载、倒飞等多项特技表演,外观也更为现代,后舱高于前舱,视野更加开阔。L7的航电系统非常先进,具有集成度高、重量轻、功能全、价格低廉等优点,可有效地与中级教练机进行衔接,缩短学员培训时间。此外,L7飞机还开创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某大型商用飞机的起落架模型。系统建立了起落架的减震支柱、轮胎侧向力、收放等模型,在此基础上能够实时模拟收放、前起落架转向、主起落架刹车等过程。结合验证数据进行比较证明,仿真结果合理,模型正确。将起落架模型集成到整个飞行实时仿真系统中进行实时仿真,可用于起落架相关的课程教学与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17(1):F0002-F0002
SF.260是意大利SIAI-马歇蒂公司生产的多用途教练机(原称F.250)。1964年7月首飞,1966年4月获美国联邦航空局型号合格证。该机采用平直下单翼,倒T型尾翼,前三点式起落架。座舱比较靠后,双座位并列,显得机身比较宽。早期型装一台阿芙科一莱康明公司的发动机,功率只有186.5千瓦,后来改装一台艾利逊公司的250-B17D型涡轮螺桨发动机,额定功率达到261千瓦,飞机的飞行性能也因此而得到提升。该机的个头不大,翼展8.35米、  相似文献   

17.
含气穴效应的起落架落震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无人机前起落架在落震试验中地面载荷上升阶段出现的异常波动现象,通过对落震试 验结果中缓冲器压缩状态和地面载荷关系的分析,判断该现象是由于缓冲器主油孔较小,主 油腔中的气泡不能顺利转移到空气腔导致。建立了包含缓冲器主油腔气穴效应的起落架落震动 力学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求解了该模型的动力学特性,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通过震荡方法排除缓冲器主油腔中气穴后,落震试验得出的试验结果和不包含气穴效应的模 型计算结果符合。落震试验对比表明:缓冲器轴向载荷波动现象由气穴效应引起;通过消除 气穴方法后,起落架地面垂向载荷峰值下降0.3 kN,起落架系统缓冲效率提高2%。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鸥300"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的技术要求,研制了起落架落震试验测控系统。提出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电液伺服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可编程式逻辑控制器(PLC)技术实现了试验过程的自动化,解决了起落架落震试验机轮水平载荷、垂直载荷、机轮转速等测量技术难点。根据CCAR-23-R3要求,完成了"海鸥300"起落架落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数据采集精度高,符合"海鸥300"飞机起落架试验技术要求,可作为其飞机适航取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柔性飞机起落架缓冲器参数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解决现行飞机起落架缓冲器设计不考虑机体柔性存在的问题,以大柔性飞机支柱型起落架油气式缓冲器为例,采用三质量块飞机着陆模型和功量预估分配法选择缓冲器参数,并对其进行着陆响应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机体一阶模态频率和起落架与机体连接点位置是影响机体储存着陆功量的两个主要因素:机体一阶模态频率小于2 H z时,机体储存的着陆功量预估公式计算误差小于5%;机体储存能量的耗散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某型飞机实测起落架着陆载荷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陆撞击是飞机起落架最重要的载荷情况之一.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得出某型飞机前、主起落架着陆撞击载荷谱,包括垂直载荷系数谱、起转与回弹载荷系数谱、侧向载荷系数谱及下沉速度谱等.并给出了一些载荷的特点及回归结果.此外,对起落架载荷测试方法亦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