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柯普 《国际太空》2011,(10):42-45
异体同构是指追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上对接机构的构造是一致的("杆-锥"式对接机构是不一致的),没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周边式是指机构不设置在中间,而是设置在周边("杆-锥"式是设置在中间)。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的优点在于对接后通道畅通,因对接连接环直径较大,承载能力大,适宜大质量航天器间对接;其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质量较大。  相似文献   

2.
焦维新 《国际太空》2011,(10):17-20
2011年9月10日,美国成功发射"圣杯"(GRAIL,又名"重力恢复与内部实验室")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重力场和内部结构。GRAIL包括两个相同的月球探测器,分别为GRAIL-A和B,它们运行在50km的近圆形月球极轨道上,利用Ka频段在两个探测器之间进行高精度距离变化率测量,通过对这些测量数据的分析,能直接获得月球重力场分布的信息。GRAIL的任务时间为270天,其中90天进行月球重力场测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的兴起,大数据浪潮席卷全球。为应对庞杂数据挑战及继续谋求信息优势,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2012年3月,美国发表了《大数据研发倡议》,美国国防部及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同期发布的大数据项目清单中列出了10项研究计划,开发相应工具盒技术,大力提升获取、管理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正式把大数据研发提升为国家战略,并作为美军建设的战略重点。大数据项目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极有可能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军队建设、作战理论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分-2卫星工程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首批启动立项的重要项目之一,目标是与其他中、低分辨率地面覆盖观测手段结合,形成时空协调、全天候、全天时的对地观测系统,使我国掌握信息资源自主权,因此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由两台分辨率为1m全色/4m多光谱组合而成的相机是高分-2的"眼睛",是现今我国焦距最长、分辨率最高的民用航天遥感相机,也是国际上同等分辨率幅宽最大的遥感相机,标志着我国民用航天遥感正式跨入"亚米级"时代。在研制过程中,突破了大口径超长焦距光学系统水平重力卸载装校、海量数据处理等一系列高分辨率相机研制难关。  相似文献   

5.
安慧 《太空探索》2014,(4):28-31
<正>航天是人类探索太空和利用太空的伟大事业。它在研制、运行和发布成果的全过程中,都会产生大数据和应用大数据。数据既是航天理论的基础,又是航天实践的基石。航天要对尺度远比地球大无数倍的广阔空间中进行探索,其数据总量更多、要求更高应用也更广泛。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及时而精确的大数据支持,哪怕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影响航天任务全局的成败。为了远距离控制航天器的飞行和执行任务,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处理数据。因此,航天大数据不仅具有一般大数据的特点,而且要求高  相似文献   

6.
刘佳 《国际太空》2014,(12):1-6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又叫资源-1,研制始于1988年,至今已经走过了26年的辉煌历程,先后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01星、02星、02B星、04星(简称01星、02星、02B星、04星)共四颗卫星。它们在轨运行稳定,前两颗均超期服役,获取了大量的观测数据,为全球各国免费提供了大量图像数据。2014年12月7日,04星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确保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系统长期连续的稳定运行,对促进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的等级和水平多年来《中国空间科学技术》编辑部接待了读者和作者数十次有关"期刊等级"问题的咨询,许多同志建议我们在刊物上公开说明一下。为此对该问题的解释如下。1科技期刊的分类科技期刊数量大,种类多,各有各的使命,各有各的特点,它们在整个社会的信...  相似文献   

8.
《国际太空》2014,(10):14-21
"龙计划"(Dragon Programme)是目前我国在遥感科技领域的最大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由国家遥感中心和欧洲航天局对地观测部共同负责实施。一期项目从2004-2008年,二期项目从2008-2012年,目前正在实施2012年启动的三期项目,计划于2016年结束。1"龙计划"项目启动背景我国与欧洲在遥感领域合作已经有20年的历史。1994年中国科学院卫星地面站开始正式接收"欧洲遥感卫星"(ERS)数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风云四号同步卫星的精密定轨和精度评估需求,首先利用地面光学测角数据对FY-4A卫星进行精密定轨,定轨后方位角和高度角的残差rms分别为0.25"和0.45"。与基于测距数据的轨道相比,位置精度在有测角数据的弧段内小于50m。进一步联合测角数据和测距数据对FY-4A卫星进行联合定轨,定轨后轨道重叠精度优于15m。利用联合定轨结果评估了基于测距数据的实时轨道产品精度,可以明显发现轨道精度随着测距数据的积累而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赵爽 《国际太空》2014,(9):16-19
1发射延迟打乱"伽利略"部署计划"伽利略"系统是欧洲独立发展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用于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服务。"伽利略"系统计划由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这些卫星分布在3个中地球轨道(MEO)上,每个轨道上部署9颗工作星和1颗备份星。目前,欧洲已经发射了2颗试验卫星和4颗在轨组网验证卫星。其中,4颗在轨验证卫星也是未来"伽利略"星座的组网卫星的前4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军贸产品质量工作的分析,阐述了大数据技术在航天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和分析,并从产品过程管控和数据结果分析的初步应用上进行了举例说明,提出了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质量管控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外视频卫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韬 《国际太空》2014,(9):50-56
2013年,美国发射了1m分辨率的业务型视频卫星,加拿大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了1m分辨率的视频成像载荷,这些新动向说明视频卫星技术走向成熟,视频卫星从技术试验向业务型应用过渡。我国也于2014年9月8日发射了首颗视频成像卫星天拓-2。该卫星具有实时视频成像、人在回路交互式操作、基于网络的远程操作控制等功能,能实现对动态运动过程的连续观测和跟踪,获取观测区域的视频数据。相对于静止图像而言,视频拍摄最大的优势在于对环境的动态监视和对运动目标的跟踪。  相似文献   

13.
2014年4月1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猎鹰-9v1.1火箭升空,成功将"龙"飞船送入目标初始轨道,执行该公司第三次空间站补给任务。同时,火箭第一级在关机和级间分离之后还进行了海面软溅落回收验证试验,成为此次任务的最大亮点。随后,"龙"飞船用自身推力器提升轨道,4月20日与"国际空间站"交会,被站上机械臂捕获,停靠在和谐号节点舱上。此次任务中,"龙"飞船共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约2268kg货物,任务持续一个月。5月18日,"龙"飞船携带1560kg系统硬件、科学货物和废物再入大气层,安全溅落在太平洋上。  相似文献   

14.
在无人机上实现高速摄录图像数据实时传输与存储将面临数据流量大、环境恶劣等问题。在分析各类传输与存储接口技术的基础上,优选出Camera Link标准、光纤传输、FPGA处理、FLASH阵列存储等技术作为实现手段,可以为工程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菁 《国际太空》2014,(12):75-75
2014年11月4日,第二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在北京大观国际召开,论坛由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主办,以"一带一路·航天国际化新思维"为主题。  相似文献   

16.
王莉 《国际太空》2014,(12):24-27
本文是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莉在第二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上所做的报告,文中提出的天基丝路构想意在"抛砖引玉",旨在探讨中国航天如何发挥航天大国的引领作用,联合丝绸之路上的相关国家,共建天基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贯穿欧亚大陆,东接亚太经济圈,西入欧洲经济圈)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探讨中国航天如何抓住这一宝贵的战略机遇,赢得自身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原子钟稳定度,通常采用连续的、均匀的采样数据计算阿伦方差或哈达玛方差。在实际工程计算中,由于观测粗差剔除、测量仪器中断、卫星不可见等原因,经常导致原子钟的观测数据在时间上不连续,给原子钟稳定度评估带来影响。文中比较了不连续观测数据的几种常用处理方法,包括线性插值补齐、B样条插值补齐、不插值直接计算哈达玛方差等方法,分析了各处理方法对阿伦方差和哈达玛方差的计算影响,研究中断数据长度与稳定度评估的影响关系。采用的氢钟观测数据,对不连续观测数据的影响和处理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将稳定度计算结果、计算精度损失比与理论分析进行对照和检验,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对接机构方案样机缓冲试验中发现了轴向缓冲力超标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 理论分析了轴向缓冲力过大的原因, 进行了仿真计算, 给出了降低轴向缓冲力的措施, 并在对接机构方案样机上实施了部分措施进行验证试验, 验证试验数据表明仿真正确、措施有效. 仿真也复现了飞行器模拟件自振频率对轴向缓冲力的影响, 并在飞行器模拟件的模态测试中得到了验证, 仿真给出了必须对试验数据进行滤波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5.9亿,在巨大的用户基数下,电信大数据呈现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群活动特征,进一步能够反映特定区域的发展状况。时空区域经济可视化应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电信大数据进行处理和提取,以提高数据质量,并对数据进行不同规则的筛选,通过建模技术进行分析,结合电子地图数据、交通数据等多源信息,多角度分析用户行为特征。该应用分析对时空区域经济状况进行可视化研究,分析居民生活属性,同时,利用双重差分(DID)统计模型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评价。基于特征分析结果,为区域经济发展热点选址、指导城市商圈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提高了城市系统运行的效率,扩大了经济区域效益范围。   相似文献   

20.
徐文  王志刚  吴敏 《国际太空》2014,(10):22-26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91年10月成立,是国家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局负责业务领导、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行政管理的科研事业单位,负责所有国产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的统一处理、存档和分发服务。多年来,中心一直注重国际合作,为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国际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