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2017年10月9日12时13分,委内瑞拉遥感卫星-2(VRSS-2,又名"苏克雷"卫星)由长征-2D(CZ-2D)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该星是继委内瑞拉通信卫星-1(Venesat-1)、委内瑞拉遥感卫星-1(VRSS-1)之后,中国和委内瑞拉在航天领域合作的第3颗卫星,也是委内瑞拉拥有的第2颗遥感卫星,主要应用于委内瑞拉国土资源普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和管理、农作物估产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对  相似文献   

2.
委内瑞拉遥感卫星-1已于2013年3月在轨交付,委方对卫星的优异表现表示满意。作为我国第一颗出口的遥感卫星,已正式开始为委内瑞拉提供国土、资源普查以及防灾减灾等服务,造福当地。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红公司)担负的该卫星研制及在轨测试任务也圆满落幕,而那些在整个任务过程中曾有的经历仍然留存在记忆中,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0月9日12时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着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二号(简称"委遥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委内瑞拉有了第三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在委内瑞拉被命名为"苏克雷卫星",以纪念南美洲独立领袖安东尼奥·何塞·苏克雷。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当地时间5月26日在加拉加斯与委内瑞拉科技和工业部签署了《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项目合同》。根据合同,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作为项目总承包商将以“在轨交付”形式,会同卫星、运载火箭、发射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等分包商,完成项目合同规定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太空探索》2012,(3):5
2012年,中国航天全年计划安排21箭30星的宇航发射任务。其中,"神舟九号"将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北斗导航系统将发射6颗卫星,全面完成区域导航系统的建设;首颗民用测绘卫星"资源三号"成功发射,填补了我国民用立体测绘领域的空白。另外,委内瑞拉遥感卫星将实现我国首颗遥感卫星出口。(航信)  相似文献   

6.
<正>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3月6日,高分-2卫星由研制单位交付给用户单位,正式投入使用。我国将进一步加强遥感卫星数据政策研究制定和示范推广,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力度。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表示,高分-2卫星投入使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高分-1卫星及我国其他遥感卫星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分专项建设,改善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主要依赖进口的状况,并推动数据应用和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高分-2卫星自2014年8月19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  相似文献   

7.
王敏 《国际太空》2013,(6):26-31
2008年10月30日00:53,委内瑞拉卫星-1由长征-3B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1月9日成功定点。截至2013年4月30日,委内瑞拉卫星-1已经稳定运行了4年7个月。委内瑞拉卫星-1的成功研制奠定了我国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1 我国实时接收的国内外遥感卫星种类□□目前我国正在接收和将要接收数据的国外遥感卫星有6类8颗,我国遥感卫星有4类4颗,共计6类12颗,其中气象卫星5颗,陆地卫星4颗,海洋卫星3颗,如表1所列。表1 我国正在接收和将要接收的国内外遥感卫星种 类在轨卫星后继卫星国家时间陆地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类雷达卫星类1)极轨卫星类静止卫星类水色卫星类环境卫星类陆地卫星-5陆地卫星-7斯波特-4资源-1雷达卫星-1诺阿-14诺阿-15风云-1CGMS-5风云-2A“海星”海洋-1欧洲遥感卫星-13)欧洲遥感卫星-2地球观测系统-AM2斯波特-5A斯波特-5B雷…  相似文献   

9.
2014年8月19日,高分-2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4B火箭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高分-2是我国高分专项工程的第2颗光学遥感卫星,对于我国遥感卫星技术及应用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为此。本刊记者对高分-2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潘腾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委内瑞拉遥感卫星姿轨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指标要求、系统组成、工作模式、控制方案设计和主要故障诊断逻辑.根据卫星在轨运行数据,给出了卫星在轨运行的部分曲线和姿态控制的指标实现情况,对姿轨控系统方案进行了在轨验证.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25日,辽阔旷远的西北大漠又一次因中国航天而欢腾。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呼啸而起,将遥感卫星十六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几经挫折的遥感卫星十六号、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试验队终于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遥感卫星十六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  相似文献   

12.
2000年3月2日,我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1正式交付使用,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陆地资源卫星的历史。运行表明,它所取得的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数据与90年代国外同类卫星水平相当,能实时接收覆盖我国全境及部分邻国领土的卫星遥感数据,弥补了以前北京地面站接收不到我国西部地区和南部海区的国外遥感卫星数据的缺憾,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 目前,陆地资源卫星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和2012年,我国相继成功发射了海洋-2、资源-1的02C星和资源-3等多颗遥感卫星.目前,这些遥感卫星均已交付使用,业内专家对其高品质的遥感图像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认为我国遥感卫星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了能让读者对国内外遥感卫星现状和最新进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本刊特别推出了遥感卫星专题.  相似文献   

14.
空间扫描     
小光 《国际太空》2009,(5):36-36
中国遥感卫星-6升空2009年4月22日,遥感卫星-6由长征-2C火箭发射成功。它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察、环境监测与保护、防灾减灾、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印度成功发射雷达成像卫星-2卫星于2009年4月20日由极轨卫星运载火箭-C12发射,与它-起升空的还有“安娜大学微卫星”。意大利西克拉尔-1B军用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于2009年4月20日由天顶-3SL火箭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5.
2014年6月19日,一枚俄罗斯"第聂伯"(Dnepr)火箭将17个国家和地区共计38颗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在这些卫星中,质量最大的是韩国卫星技术研究中心开创公司(Satrec Initiative公司,简称SI公司)为西班牙研制的德莫斯-2(Deimos-2)卫星。该卫星质量310kg,成像分辨率0.75m,幅宽12km,能够侧摆45°。德莫斯-2卫星是韩国SI公司出口的第4颗小型遥感卫星,也是SI公司首次出口欧洲的小型商业遥感卫星。SI公司成立14年来,已实现小型遥感卫星整星、光学有效载荷和卫星部件的成功出口,市场从东南亚拓展到西亚以及欧洲,从政府市场逐渐拓展到商业运营商市场。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5日12点5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冒着低温腾空而起,用一个完美的托举成功将遥感卫星九号送入太空。遥感卫星九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6月15日,珠海-1遥感微纳卫星星座的首批两颗卫星—欧比特视频卫星-1A、1B(OVS-1A、1B)与"慧眼"(HXMT)卫星一起,由长征-4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欧比特视频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目前卫星状态良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关的在轨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18.
短消息     
正近日,在湖北武汉市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宇航部部长尚志表示,未来三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在发射服务以及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优势领域陆续开展商业实践探索,重点推动商业发射服务和以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高景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等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产业,促进集团公司商业航天全面、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傅丹膺  周宇  李洋 《国际太空》2016,(12):82-82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领域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已相继研制发射数百颗微纳型技术试验卫星,并提出了众多微纳卫星创新应用概念,微纳卫星正面临从技术试验型向业务应用化发展的转折点。未来,基于微纳卫星大规模编队组网运行的信息获取和遥感大数据处理应用将成为卫星遥感系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将成为高性能空天一体化组网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目前,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支持下,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牵头开展“面向遥感应用的微纳卫星平台载荷一体化技术”项目研究,联合15家单位形成“产学研用”多学科深度联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并重的优势组合,以推动我国微纳卫星技术快速发展,促进遥感微纳卫星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8月9日13点4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号送入预定轨道。遥感卫星二十号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本次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0次飞行。(航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