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忆·祝愿     
刘岩 《飞碟探索》2011,(12):20-20
《飞碟探索》创刊30年了。30年前的1981年,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第一次看到这份刊物,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后,几乎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2.
苏三 《飞碟探索》2008,(10):38-39
一般人切苹果都是纵向顺切,结果我们看到的是两个椭圆核形安静地躺在半拉苹果里;某天有人试着把苹果横切,结果看到了另外的局面:两半苹果里出现两个“星星”。阅读《圣经》也是如此。假如我们把《圣经·旧约》作为人类的共同历史看,那么《圣经》就是一份特殊的族谱,而不仅仅是一个宗教文本。  相似文献   

3.
奇闻趣事     
不列颠不明飞行物研究组织:成立于 1962年,英国最早的国立研究不明飞行物团体。 1979年 8月由该会主度彼得·希尔召集的国际性大会中通过成立一个“国际性不明飞行物研究标准工作组”。该组织有两份刊物,是《不列颠不明飞行物体研究组织双月刊》和 1978年 8月创刊的《短暂太空现象杂志》。该组织注重集会讨论和采用公开会员制。   英国接触协会:成立于 1968年,前身是由特伦契伯爵创办的“国际天空斥候队”。该组织的任务是将世界各国的不明飞行物归类入档。在牛津大学的研究中心内,就存有一份《全球不明飞行物分类编目》。该协会出…  相似文献   

4.
「火星入侵」并非幻想常国兵火星微生物入侵地球的几率虽然不大,但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的一份报告仍然提到“星球防卫”的重要性。美国国家研究机构的一位发言人说,第一份火星表土的样本将于10年后开始取得,但地球人对火星微生物的潜在危险却毫无防备。在1996...  相似文献   

5.
海上之城     
1516年,英格兰的托马斯·莫尔先生写出了《乌托邦》一书,该书描述了作者想象的一个社会形态完美无缺的岛屿.虽然它仅只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但是“乌托邦”这个名称却成为人们所向往的完美社会存在的同义语.大多数类似假想性的探索部局限于书籍和影视中.然而,在日本却有一个人提出了一项牢固地建立于可行的技术条件基础上的现代化乌托邦岛屿的严肃计划.他所设想的城市能够自给自足,拥有无污染的能源供应系统,自动化的“钓鱼场地”,而且富含新鲜空气,能使人们在100岁时也朝气蓬勃.他的乌托邦的城基将牢固地建立在东京附近泥泞的海底.  相似文献   

6.
敬告读者     
《宇航计测技术》是航天工业部主办的计量测试专业综合性技术刊物。为了便于读者使用和编辑工作按专业进行,不断提高刊物质量,经上级批准,《宇航计测技术》从1987年开始将以“分册”(即《宇航计测技术》(长、热、力与电子应用分册)和《宇航计测技术》(电子计测与频率控制分册)形式出版。  相似文献   

7.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10,(7):28-28
<正>黄志丹:我是《飞碟探索》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阅读《飞碟探索》已超过10年。当初,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读高中后进入县城,也知道了书报亭这种新奇的东西,于是书报亭便成为我课余最常逛的地方,虽然每每由于囊中羞涩而只逛不买。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到了一本叫做《飞碟探索》的杂志,瞬间,我即被里面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探索宇宙的奥妙,挖掘未知的世界,开启思想的遨游……那天,我一直在书报亭站了好几个小时,最终在老板的一再催促下,我掏钱买下了那期《飞碟探索》。虽然只有少少的几元钱,但那可是我当时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啊。正是从那之后,我成为了《飞碟探索》的固定读者,每期必买。这  相似文献   

8.
生,需要理由吗?死,可以避免吗?不知生,焉知死;不临死,怎怜生?人不能旁观自身的降生,一般说来一生一世也只能有幸或不幸送别一两个亲人;作家在作品中时常描写死亡,却很少亲眼目睹;医生与护士经常见证死亡,却很少用文字记录下来。舍温·B.努兰的《如何死亡》(中译名《死亡的脸》)  相似文献   

9.
<正>格里格·维勒最近是卫星通信界的名人,他不但启动了O3B这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中圆轨道通信星座,还在努力打造One Web(下称"一网")全球低轨道通信星座。这两个星座都着眼于全球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全覆盖。虽然他不是第一个这样想的人,也不是第一个动手去做的人,不过却可能是第一个成功的人。从计算机零件起家维勒是标准的美国人,他出生在波士顿,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保险诉讼律师,母亲则对他百般宠爱。维勒在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17年国际宇航大会上,美国人把载人火星探索的设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洛·马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都拿出了自己的火星探索具体方案。不得不说,这两份方案是迄今为止最靠谱的。而且还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洛·马还是马斯克,都认为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索进度表太保守了。洛·马公司在重返月球上没有发出太大的声音,是因为该公司的猎户座飞船已经钦定为下一代载人飞船的标准版,而且地月轨道空间站的研制也少不了洛·马来分一杯羹。因此,  相似文献   

11.
傅民杰 《飞碟探索》2011,(11):20-20
今天,我们迎来了《飞碟探索》30华诞!这个中国不明飞行物研究领域的骄子在过去30年的风风雨雨中,以豪迈而稳健的步伐走过它的幼年时代、少年时代、青年时代……终于走向今天的成熟。走过的30年是艰辛的30年,耕耘的30年,也是收获和辉煌的30年。我们和《飞碟探索》风雨同舟,携手共勉.并肩走过了这不平凡的30年,今天,我们要共同举杯,同庆这辉煌的30年!  相似文献   

12.
正1980年,卡尔·萨根、布鲁斯·默里和我一起成立了行星协会,旨在证实对行星探索的广泛兴趣并对其加以利用。行星探索是官方的一个重大项目,当时面临着中断的危险。要想证实大众的兴趣,就得成立一个会员组织,让感兴趣的人既能够获得行星探索方面的信息,也能够有一种参与感。我们出了一份精美的杂志——《行星报告》,刊登其他星球的最新照片,以及参与行星探索任务的科学家撰写的佳作。在前因特网时代,人们很难获得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张生 《飞碟探索》2012,(6):19-21
一般来说,飞碟报告的历史总是“鱼龙混杂”。很多时候,研究人员过于渴望有一个重要发现,使他们能够参与到一个“重大”案件中,但是他们却往往忽视了一些重要的细节而且证据也缺乏可信度。这里最好的例子便是弗兰克·斯库利飞碟案(上文《阿兹台克UFO事件》)。受一些飞碟坠毁事件启发,斯库利没有仔细检查信息来源,这一错误使得他最后饱受困扰。而《旧金山纪事报》的卡恩也没有对斯库利的信息来源仔细核对,于是他们两个人后来都被认为是骗子。实际上,斯库利是骗局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的佳作之一《两面人》(又名《化身博士》)曾风靡世界,书中的主角是一个化学博士,他在白天是一个高尚的绅士,夜间却变成为罪恶的魔鬼。当然,这显然是作者借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虚伪,上层人物之间的勾心斗角。  相似文献   

15.
宗合 《太空探索》2005,(6):16-17
岁月的时光已经流逝了35年,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1970年4月24日那一天,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东方红一号卫星,从太空中传来的东方红乐曲声,强烈地震撼了全世界亿万人的心。那么这首《东方红》乐曲又是如何上天的呢?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7月 1 1日至 1 2日“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期刊研讨会”在济南召开。《航空计测技术》、《宇航计测技术》、《化学分析计量》三个公开发行的计量期刊和内部发行的《测量》刊物的五个主办单位的代表 ,国防军工计量计划秘书组部分成员 ,共计 2 0人参加了研讨会。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岳峰处长出席会议并结合目前形势就会议主要研讨内容和今后工作重点作了重要讲话 ;各期刊主编也就期刊的历史、现状以及展望分别做了重点发言。研讨会上 ,代表们结合岳峰处长的讲话座谈了在全球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期刊应确立办刊宗旨 ;…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3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份长达57页的《NASA 2017财年过渡授权法》(以下简称《授权法》)。该《授权法》批准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7财年195亿美元的预算,并提出将最大化地利用"国际空间站"和低地球轨道(LEO)、推动载人深空探测、空间科学、航空、空间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本报告将就以上几个方面梳理NASA《授权法》的主要内容,并就特朗普政府航天政策的走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本刊是我国空间科学技术人员的一个学术园地。它广泛地报道我国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技术成就、学术见解和经验总结,也报道有关我国空间技...  相似文献   

19.
遨游太空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理想。古人以为,只要有一种动力能把人送上天去就万事大吉了。现代也有不少人以为,遨游太空可能像一个人乘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在空中飞翔那样自由自在。最多考虑到,因为越往高处越冷,需要多带几件衣服。实际上.我们无论从电视上,还是画册上.常常看到航天员头戴盔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不过几乎没有一个人再怀疑它们的存在。就在几年前,连梵蒂冈也正式承认了不明飞行物这个现实。现在只需安心坐下来弄个明白,它到底是人类科学暂时还无法诠释的自然现象,还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外星飞船。   正好,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近期来有不明空中飞行物频频光顾,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目睹了飞碟光临的“胜景”。此现象已引起俄科学界和军界的密切关注,新闻媒体也颇为关心。 2000年 12月 1日,《共青团真理报》用整整一版的篇幅发表了安德烈·帕夫洛夫题为《不明空中飞行物在滨海地区筑窝搭巢》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