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基因     
王亮 《飞碟探索》2003,(2):15-15
钟基因是一种计时基因,可规范每日不同的活动,如睡眠、进食和其他新陈代谢的基本功能。科学家早已发现三种钟基因,基因内的蛋白浓度每日24小时循环升降;2001年五月,科学家第一次从哺乳动物(老鼠)身上发现钟基因,这种基因,和从水果苍蝇发现的一种钟基因(称per)很相似,2001年9月份在人类身体内找到钟基因。这些发现证明了钟基因是自古保存下来的。2001年12月,科学家亦发现,除了在水果苍蝇的脑里,在其他纤维也可找到称per的钟基因。钟基因相信是用来调整生物一天的节奏的,科学家希望透过对生物节奏的研究,能…  相似文献   

2.
任军 《飞碟探索》2002,(1):44-44
科学家们找到了解释原始生物世界的一条原来缺少的证据。利用在实验室中模拟进化的方法,他们产生了第一个可以复制其他RNA分子的RNA构成的酶,这是在DNA和蛋白质出现之前的理论世界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能力。将近20年前,可以催化化学反应的核酶的发现导致了现代生命可能是从一个原始的“RNA世界”进化而来的想法。RNA可以同时干DNA和蛋白质的活儿,携带基因信息并将信息复制到下一代。但是科学家们一直没能够得到可以复制其他RNA序列的RNA分子,这个功能在现代生物化学世界中是由叫做RNA聚合酶的蛋白质酶完成的。复制活动是RNA…  相似文献   

3.
《飞碟探索》2008,(1):5-5
继人类、黑猩猩、大老鼠、小老鼠、狗和牛之后,第七种哺乳动物——猫的基因体初稿也出炉了!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研究员斯蒂芬及其研究小组。此次完成了65%的家猫基因体初稿。家猫有38条染色体,约有27亿个碱基对.20285个基因。  相似文献   

4.
英国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为他的名著取了一个有出乎意料的不幸后果的名字“自私的基因”,许多读者真的把基因当成了有意识的自私自利的东西,甚至为此感到“绝望”。其实道金斯不过是用这个比喻说法表示一个根据自然选择原理做出的推论:只有那些善于复制自己的——“自私的”——基因才会保留下来,而“利他的”基因会很快被淘汰。但是在动物界普遍存在着许多利他的本能行为,其后果是给自己的生存带来危险甚至牺牲自己。  相似文献   

5.
碧声 《飞碟探索》2006,(7):15-15
喵喵喵,我是一只克隆猫,世界上第一只……什么?完全不像?克隆出来的怎么会不像?你看错了啦,那只灰猫是生我下来的代理妈妈,她的基因与我没有什么关系,另外那只大花猫才是基因提供者。什么?还是有点不一样?汗……这个……绵羊多利的基因妈妈早在多利出生以前就死了,没有遗像公布  相似文献   

6.
方天 《飞碟探索》2012,(5):37-37
根据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宇宙飞船的最新证据显示,水星是一个非常活跃、有生气的行星。 根据“信使”号水星探测器的数据显示,水星表面的撞击环形山在形成以后被某种地质运动过程改变了,而另一项对水星引力区的研究还显示了水星内部不寻常的构造。  相似文献   

7.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个科学词汇——基因,由科学共同体走进公众视野,越发变得热门起来了。基因离老百姓已不再遥远,中国目前已经设立了“基因门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医院遗传与基因组医学科。专家们通过基因诊断技术,确定疾病“内因”,直接为普通患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科学家新近研制成功的信使号小型低轨道通信卫星居世界领先地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低轨道通信是一种新兴的通信手段。美、法、德、英等国公司都在研制,但只有俄罗斯制造的信使号卫星系统进入了实用阶段。由俄罗斯莫尔萨特公司制成的两颗信使号卫星已在太空运行了4个月。只需借助于微型天线和手提式地面接收发射器,便能通过信使号卫  相似文献   

9.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已被广泛用作一种强有力的生物发光报告蛋白.但是,其在空间植物培养箱中应用尚存很大困难.本文提出一种在空间植物培养箱中利用LED作为激发光源,对拟南芥中开花基因启动子控制下GFP基因表达的观察与分析方法,为在空间生物学实验中研究基因表达模式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0.
《飞碟探索》2007,(11):5-5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一项新的基因研究发现,一种普通的基因似乎既能加强大脑中的一种关键的思维回路,也可能增加发生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也就是说,这种使我们聪明的基因也可能使我们疯狂。  相似文献   

11.
《飞碟探索》2014,(12):7-7
对已知最早欧洲人(3.6万年前生活在俄罗斯西部科斯捷尼基的一名男子)的遗骸化石进行的一项基因研究显示,旧石器时代狩猎采集者的一个“目标人群”在最近的大、水川时代得以幸存,并且在此后3万多年间主宰了欧洲大陆。  相似文献   

12.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2,(9):5-5
基因决定命运? 最新研究指出,基因对我们性格的成形。具有比我们原本想象的更大的影响力。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自我控制、决策能力和社交能力。爱丁堡大学的心理学家在对超过800对双胞胎进行研究后发现,遗传因子对我们性格塑形的影响,比生长环境还来的重要。研究人员发现,基因会影响一个人建立明确的目标、与他人相处的模式,以及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都是通过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一书而了解到现代进化论的一些知识。这本书所持观点在学术界属于“基因选择主义”,即认为基因是自然选择的作用单位。这个学派是威廉斯和梅纳德·史密斯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由于道金斯的普及才广为人知,并被称为“自私的基因”理论。尽管道金斯在书中一再说明“自私”的说法只是比喻,  相似文献   

14.
人类和猿在体格上和功能上都有区别,但在基因上,人类和猿,尤其是黑猩猩,极其相似。美国加州大学的医学教授维奇和一组研究人员,把人类和黑猩猩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做了比较。发现两者在细胞表面分子的结构上有些许分别。  相似文献   

15.
铁文霖 《飞碟探索》2012,(11):53-53
在恐龙灭绝后的3500万年里,陆生哺乳动物的体形日趋庞大。在大约3000万年前,它们的体重达到了15吨,且体重的增长也趋于平缓。人们开展了一项全面的研究,首次对世界各地大型化石的尺寸进行了比较。这项研究表明恐龙的灭绝引发了哺乳动物身型的骤长,后者历经劫难,最终占据了所有大陆。研究显示,在6500万年之前,随着恐龙的灭亡,全球的陆生哺乳动物全都不约而同地顺应了周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碧声 《飞碟探索》2005,(6):50-51
雄性果蝇那复杂而精巧的求偶行为,似乎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这个Fru基因决定着果蝇是情场高手还是不解风情的蠢汉,甚至决定着它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  相似文献   

17.
在2005年4月30日,理查德·道金斯公开表明了自己无神论者的身份。他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活着的无神论者,也是全世界最具争议的进化生物学家。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把他作为科学还原论的一个英俊、易怒的人性代表,推到了聚光灯下。这本书认为自然选择仅仅通过基因——而不是通过物种或者个体——发挥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大啖恐龙肉     
蔡宙 《飞碟探索》2005,(4):32-32
人们对早期哺乳动物的印象是一些像老鼠或鼩鼱大小的生物,在恐龙的阴影下躲躲藏藏,害怕被这些可怕的晰蜴撕裂吞食。不过现在看起来那些猎物有时也会变成猎食者:新发现的化石显示,在一只哺乳动物肚子里有一只恐龙幼仔,这是第一个揭露这种捕食现象存在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名词的出现与流行,背后常有许多故事.命名不但有优先权之争,也有观念的折中.创造新名词在英文里用的是Coin,造名字就像铸造钱币一样,颇为传神.同时,科学界三不五时会有一些流行的名词出现,大家不管真懂假懂,只要朗朗上口,似乎就代表跟得上潮流.近几年的基因体、蛋白质体是为一例,流行超过10年的细胞凋亡则是另外一个.  相似文献   

20.
孔祥言、朱毅麟、李颐黎和褚桂柏都是空间技术领域颇有知名度的专家。然而,他们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四人小组”,由钱学森耳提面命,亲自指导他们进行我国早期卫星技术和空间技术发展的探索研究,这一段历史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