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介绍了基于Chase算法[1,3]的Turbo乘积码软入软出(SISO)迭代译码算法。对Turbo乘积码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Turbo乘积码译码复杂度较低,在编码效率较高时,仍具很好的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2.
楼喜中  毛志刚 《航空学报》2005,26(5):581-586
Log-MAP算法实现Turbo译码时,要用查表等方法进行修正项的近似计算。用误差传播理论推导出Log-MAP算法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时状态度量和对数似然值等的精度要求,明确了量化方案,并由此得出计算修正项所需要的精度由信道接收值量化精度决定。理论上解释了信道接收值量化间隔为0.25时,8级查表就可以满足译码精度要求;也解释了高信噪比条件下,由于量化误差的传播,修正项可以忽略不计,此时Max-Log-MAP算法与Log-MAP算法一样,也是最优译码算法。根据推导出的对修正项精度的要求,结合修正项函数值分布特点,提出用6级非均匀查表计算修正项的方法。该方法能达到16级查表精度,在实现上比8级均匀查表简单。计算机仿真证明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Turbo码Log-MAP译码算法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简化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og-MAP译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新的算法在大大降低译码复杂度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了译码性能,使其非常接近Log-MAP算法的译码性能;同时也非常有利于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4.
适用于空间通信的LDPC码GPU高速译码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空间通信对高速、可重配置信道译码器的需求,利用图形处理器(GPU)的并行化运算特点,提出了一种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软件高速译码架构。通过优化Turbo消息传递译码(TDMP)算法节点更新运算线程块内和块间并行度、减少非规则行重造成的线程分支、降低线程对节点更新信息存储资源的访问延时以及合理量化译码器存储信息来提升译码内核函数的执行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异步统一计算设备构架(CUDA)流处理机制,设计优化的译码器输入输出数据传输和内核函数之间的执行调度方式以及CUDA流上的译码线程资源配置方式,最大化译码吞吐率的同时降低译码延时。在Nvidia最新的Tesla K20和GTX980平台上对国际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遥测标准LDPC码进行的TDMP译码实验结果表明,本架构进行10次迭代译码的吞吐率最高可达约500 Mbps,平均译码延时约为2ms左右。与现有结果相比,本架构在保持软件架构配置灵活性的同时更加有效的兼顾了译码吞吐率和延时性能。  相似文献   

5.
党小宇  黄准  朱鲁军  虞湘宾  陈小敏 《航空学报》2016,37(11):3494-3501
目前,传统航空测控通信所采用的纠错码大多是建立在高斯信道基础上的。然而,航空测控环境中不可避免存在着多种尖锐的噪声,测控通信纠错码的可靠性能在非高斯信道中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分析了一类国际航空遥测的分组Turbo码(BTC)在拉普拉斯白噪声信道下的译码和性能。将传统Chase迭代译码算法引入到拉普拉斯白噪声信道中,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同时,基于该数学模型设计了3种不同的译码接收器下的BTC译码方案。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在误码率为10-4时最佳译码方案相比于硬限幅接收机有3.7 dB的增益,相比原有的高斯信道下的接收机仅有0.6 dB的性能损失。  相似文献   

6.
Turbo码对解决远距离微弱信号处理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然而其交织器对存储的要求和译码算法的复杂性,提高了其工程实现的难度。本文提出一种实用的方案,采用二次置换多项式(QPP)交织器和线性拟合Log—Map译码算法,减少了计算量,节省了存储空间。同时,通过参量优化设计,提高了纠错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低信噪比条件下的误码率要求,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前,LDPC码的译码主要采用MacKay和Neal提出的BP(Belief-Propagation)迭代译码算法。但其水平步骤和垂直步骤的孤立使部分外信息在下一次迭代中才能对译码产生帮助。为了使这部分外信息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本文提出两种以外信息的传递路径为导向的改进BP算法,用于LDPC码的译码。模拟显示,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本文提出的两种方法在译码复杂度的不变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加速了迭代的收敛,得到了更好的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8.
仲叙  陈迅  刘新波  杜怿  卢伟 《航空动力学报》2019,46(1):81-87, 93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以满足直驱系统低速、大转矩的运行工况,提出一种新型双边永磁励磁游标(DPMEV)电机。该电机定子和转子上均放置有永磁体,利用定、转子齿对气隙磁导的双向调制作用,将两组永磁体产生的永磁磁场调制成少极数、高转速的有效谐波磁场,并根据有效谐波磁场设计电枢绕组,从而使定、转子上两组永磁体同时与电枢绕组耦合。介绍了DPMEV电机的拓扑结构。基于等效磁路法,对该电机的气隙磁通密度进行了分析,表明该电机可利用气隙磁导的双向调制作用,实现电机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的有效提高。在深入分析电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法对DPMEV电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验证了该电机具有适用于直驱系统的高功率密度和高转矩密度特性。  相似文献   

9.
脉冲位置调制(PPM)无线光通信系统易受到大气湍流影响,针对于此,将Turbo技术引入到PPM的解调和乘积码译码中。基于极大似然准则导出了PPM软检测解调方法,结合分组码的SISO译码,构建了检测解调和译码联合迭代的Turbo结构,推导了其迭代原理算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误码性能可随迭代次数增加改善,其中,在大气闪烁指数0.1和误码率10-6条件下,迭代3~5次相比非迭代系统获得了0.8 dB以上的增益。  相似文献   

10.
大气无线光通信系统中的湍流运动会降低系统误码性能。为此,将Polar编译码技术引入无线光通信系统中,研究了极化码编码方法及其加入循环冗余校验的列表连续消除(Cyclic Redundancy Check-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CRC-SCL)译码原理,并分别在高斯和湍流信道条件下进行了误码性能的蒙特卡洛仿真。结果分析表明,Polar编码对大气湍流信道的无线光通信系统可靠性有明显改善,在误码率为10-3时,相较于未编码系统,基于CRC-SCL译码的Polar编码技术可获得约6.3 dB的编码增益。同时,码长越长,码率越低,编码系统误码性能越佳。  相似文献   

11.
随着遗传算法的不断发展,人们利用它来解决复杂的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但串行遗传算法本身的缺陷和瓶颈使得它越来越天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开始研究遗传算法的并行化。本文在简单介绍并行遗传算法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TSP问题(TravelingSalesmanProblem)为实例,讨论了影响并行遗传算法性能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姜长磊  董刚  吴锦涛 《推进技术》2021,42(4):765-775
考虑基元反应条件下的爆轰波精细结构的数值模拟计算量巨大,发展高精度和高效率的计算方法十分必要.以Ma=7的H2/O2/N2预混气来流形成的斜爆轰波为数值模拟对象,研究了一种基于并行计算架构的用于加速化学反应计算的建表算法的计算性能,考察了不同建表策略,即TP(Transposed processing)策略和PLP(P...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译码软件每次只能手动译码一个QAR原始数据文件问题,从分析飞行数据储存方式入手,研究QAR数据译码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套QAR自动译码系统,并通过人工译码验证工程值转换逻辑设定的准确性,以及通过将系统自动译码后数据与现有译码软件运行结果比对的方式验证该系统的可靠性,为航空公司日常运营中基于QAR数据的飞机性能监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赵岭  张晓林 《航空学报》2008,29(1):176-180
 针对高码率的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QC-LDPC)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的log-BP部分并行译码结构,它通过矩阵分裂,将原监督矩阵分裂成多个小的矩阵,使原本的校验节点更新运算被拆分成多次处理,有效地降低了BP迭代运算的复杂度;通过组织不同小矩阵校验节点更新运算与变量节点更新运算的先后顺序,可以使不同小矩阵的校验节点更新运算与变量节点更新运算同时进行,从而提高译码器的译码速率。该方法既适用于非规则码,也适用于规则码。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log-BP译码方法相比,在相同的码速率下,校验节点更新单元(CNU)与变量节点更新单元(VNU)规模总量减小1/3;在相同的硬件资源下,译码速率提高1/3,另外该方法使CNU与VNU结构趋于对称,有利于设置更少的流水线级数,获得更好的时钟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中,为了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研发成本,需要建立面向控制的、较为精确的、实时性高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以保证模型精度、提高计算速度为研究目标,基于多核高性能计算仿真平台,开展了面向控制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一维模型实时性优化工作。运用简化计算流程、改进C语言程序、开拓缓存区等方法有效提高了一维模型计算速度。创新性地尝试了计算流体力学并行化方法,对隔离段和燃烧室一维模型进行结构分解。计算网格平衡分配至多个中央处理器,并借助核间数据通讯实现多核并行计算。与串行模型计算结果对比,七核并行计算模型性能参数偏差不超过0.1%,全工况仿真时间小于30ms,计算耗时较优化前缩短了75%以上。实时性优化后的多核并行模型计算精度高、速度快、收敛性好,可以作为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和半实物仿真验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